大唐安史之乱的危难时刻谁力挽狂澜?背后有多少隐秘较量?(三)
另外一件事情他还有诰命的方式,派了一批他的亲信,你相韦见素包括崔焕这些人直接安插到李亨身边,代表太上皇对你进行监督,这就够狠的了也是在制约李亨。更重要的是他对诸王也进行分封,比如说盛王李琦,包括永王李林,为什么能够起兵都是在他的名下,今天任命一个江陵大都督,明天任命一个广陵大都督,后天又任命一个武威大都督,这就是典型的谋生不谋国,为了自己的权力,削弱现在李亨的权力,导致大家不能齐心合力共同对付安史之乱,否则的话安史之乱也不会打到七年多的时间。
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诗人高适,听说皇帝要分封诸王了,马上就跑到树中专门面见圣上,说您不能这么干这要让大唐王朝陷入四分五裂,李隆基根本不听,我有我的权利,想法都是我儿子,有什么问题?结果高是一看没有机会说服李隆基,直接跑到唐肃宗李亨这里,明确的讲江南地区对大唐王朝太重要了,一旦让永王李林掌握了江南地区,它有大量的税收,而且有非常富裕的人口,这样的话我们长久来看根本无法与他抗衡。
现在您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安史之乱的叛军,同时要直接铲除永王李林这个后患,唐肃宗那是深以为然,首先让王立林到朝廷来复命,李琳心里也有鬼,对他来说本来自己是16皇子,根本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突然之间太上皇让我起兵的统领南方,这是给我机会所以我必须要把握这次机会。但是永王李林有一点他彻底没有想到,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唐玄宗的声望已经明显的下降了,太上皇发出的诰命虽然有用,但是对大家普遍来讲,更信服的是唐肃宗李亨。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的军队其实都不认同李林,认同的都是唐肃宗李亨,也就是李白这样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头脑的人才,稀里糊涂地跟着永王李磷,还以为自己能够给安史之乱出多大的力,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叛军一员了,这也连累了大诗人直到唐肃宗李亨专门派宦官来到了江北地区,让大家普遍的知道永王李磷其实是叛逆者,这下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李林,失去合法身份的李林迅速并拜润州,同时跑到大庾岭也被地方武装给杀掉了。
当时的李隆基也接到了唐肃宗的诏书,已经知道李林被列为叛军了,这个时候他也想保一下李林也明确下了一份告书,明确的讲说把李林废为庶人,实际上什么目的就想保李林,但是没给他机会,很快李林被杀的消息就传回来了,这下唐肃宗是长舒了一口气,消除一个重大的隐患,专门下诏还斥责杀掉李林的官员说永不再录用。
实际上心里不一定这么高兴的,在这儿我们也要多说一句太子李亨和永王李林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的好,李林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的早,李亨就把李林带到身边在一张床上睡觉,就为了保护李琳,没想到后来为了争夺皇位,又产生了这么多的波澜,如果没有唐玄宗为了自己的私利分封其他诸王这件事儿,兄弟之间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就在永王李林死后,那么太上皇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之间所有之间的矛盾和碰撞就要做一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