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老年人关闭“慢平台”
辗转数车,最后却以一声拒绝收场;身患重疾,最终却以不会用网受阻。在为了便利而发展的“快一拍”社会中,“慢了一拍”的老人生活却愈来愈不便利。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社会发展快,但也别为老年人关闭“慢平台”。
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开通网上预约本无可厚非,但关闭现场挂号服务便过于武断。且病人的主体为老年人,他们大多不懂如何使用网络,现场挂号是惟一的稻草。拔除这根稻草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看病受阻,耗时耗力事小,耽误生命事大,若所有医院都如此效仿,不知又会有多少生命因此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慢了一拍”不是不能看病的理由,“慢平台”更不能因追求快节奏而关闭。
“慢了一拍”不仅在看病上有难题,更是社会在“快一拍”中对老年人的缺乏关注。因不只如何用支付宝而被困收银台,因不懂如何直播带货而粮食滞销。随着时代涌动,网络的皇冠愈加厚重,而不懂网络的老年人在社会上愈显窘态,望“网”兴叹。社会是人人安居乐业之地,每个个体都应受到关怀爱护。老年人亦是社会的一员,更不应以“数字代沟”为由将他们抛弃。“慢了一拍”无罪,老人与数字时代的冰川亟待消融。
构建老年人“慢平台”,你我社会都应为“建筑师”。“无健康码”提示牌、爱心通道引导台的设立,智能手机使用教程的宣传……社会各界人士协力为老年人铺设进入数字时代的捷径,帮助老年人摆脱“无网”的绳铐。同时老年群体自身也应自知受限,努力学习网络知识,争取不落后于时代潮流,主动走离“慢了一拍”的标签。施众受众共同向前迈进,“慢平台”终会效益无穷,老年人再也不怕“看病难”“消费难”“生活难”。
老年生活的需求与数字社会的供给不相匹配,但这不是关闭“慢平台”的借口,而是社会的弥补方向。让社会少一点荒谬,多一份关心;老年人少一份焦虑。多一份温暖。老年人与数字时代的鸿沟终会弥合,老年人的慢平台终会遍及。让“慢了一拍”的老年人赶上“快一拍”的时代,让“慢平台”能稳固存在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