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蒙古海军:没有海,我也一样可以浪

2023-05-10 15:42 作者:飞碟说  | 我要投稿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马尔代夫陆军、梵蒂冈空军、蒙古海军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军事力量。


大家笑归笑,但不靠海的蒙古倒是的的确确有海军,只不过一把手不姓于。

蒙古内河海军旗舰苏赫巴托尔三世号


首先要纠正大家「内陆国家不配有海军」的观念。


事实上,从海洋地理学区分,海军可分为内河海军、褐水海军、绿水海军、蓝水海军,它们分别对应江河、沿海、近海、远海。


尽管听起来有些离谱,但很多水路发达的内陆国家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内河海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住在湄公河上」的老挝


出于经济利益和领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老挝常年维持着一支人数过千、船艇过百的内河海军

老挝内河海军


为了便于巡逻和管理,这股生猛的水上力量被分成四个艇队,平时驻扎在芒宽、巴能、巴色等八大基地。如此规模,在内陆国家中绝无仅有。


除了老挝,中亚多个内陆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则因接壤里海南咸海这俩都不是海,前者为全球最大的咸水湖,后者为原全球第四大咸水湖萎缩分出的水域),也各自保有一定规模的内河海军

土库曼斯坦的里海巨兽——Deniz Han号


既然哥几个可以建立海军,蒙古也没理由不打造自己的海军。毕竟,蒙古光是跟中俄接壤的大型湖泊,就有两座。


不过,传说中的蒙古国海军根本不曾在这两个湖里扑腾过。


自上世纪30年代成军以来,他们始终只愿意将精力放在库苏古尔湖上。原因说白了,跟经济利益挂钩。


当年蒙古在苏俄控制下获取独立,两国随后签订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为了便于接收老大哥给予的石油援助,基础设施破败无法实现陆路运输的蒙古决定在距离苏蒙边境不远的库苏古尔湖开辟一条水道,并组建一支保卫石油运输的水上武装力量。


入列蒙古海军的第一艘舰艇叫「苏赫巴托尔号」。尽管名字来自蒙古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但苏赫巴托尔号在役期间从未经历过任何激动人心的时刻。


正相反,终其一生,它唯一的任务只是往返于库苏古尔湖的南北两端,当一个碌碌无为的石油搬运工。


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这艘长43.4米、宽8.4米、高5.7米、排水量超300吨的歼星舰最终退出现役。

退役多年后,饱经风霜的苏赫巴托尔号


失去旗舰的蒙古海军随即向苏联讨要了一艘新的替代品,并将其命名为「苏赫巴托尔二世」。等到它不堪重任后,「苏赫巴托尔三世」又接过它的衣钵,继续两点一线的平凡工作。直到苏联解体前,蒙古国海军的舰艇序列名单里依然只有一艘拉油的苏赫巴托尔三世。


而在役的海军官兵不多不少,刚好七人,其中包括一名将官、六名尉官(据说这些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这也成了后来「王下七武海」段子的现实来源。


东欧剧变后,能源补助黄了,水道运输停了,失去了存在意义的蒙古国海军几乎濒临解散。为了甩开这个无用的「累赘」,财政吃紧的蒙古政府于1997年对外宣布海军私有化的决定。至此,传统意义上的蒙古海军不复存在。


脱离体制后的苏赫巴托尔三世被改装成观光船,日常兼职运送民生物资。虽然有些辛酸,但没被拆成废铁已是它最好的结局。


根据拍2000年纪录片《The Mongolian Navy: All at Sea》提供的信息,经历了改革的新蒙古海军顽强保住了原有编制,没让一个兄弟失业。


七名乐观的军人也慢慢习惯了每天陪游客跳舞蹦迪、谈笑风生的转业生活。


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掉自己的身份。


军衔最高的巴特巴彦在面对镜头时,略显忧愁地说出了「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真正的大海,在想象中,它温柔又宁静」的感慨。


也许是出于安防考虑,亲手终结了本国内河武装力量的蒙古政府最后还是另设了一支水上边防部队,并将其交由司法部门管辖。


如今,常在贝尔湖一带巡逻的蒙古快艇就来自这支部队。

而这支不占军队编制的武装力量,没准能一直苟下去,见证梵蒂冈空军、摩纳哥伞兵、瑙鲁骑兵的诞生。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蒙古退休海员

运营/稿新结

蒙古海军:没有海,我也一样可以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