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体外诊断企业发布新季度业绩,预示着什么?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体液、细胞、组织等人体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等。体外诊断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为体外诊断原料,中游为仪器和试剂,下游为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等。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A股市场已有9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发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平均增幅为15.13%,其中,科华生物、迪瑞医疗、透景生命、安图生物、赛科希德在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由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多家企业的新冠检测业务占比较大,若以2019年一季度的数据做比较,则有8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近年来体外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度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新冠检测业务锐减,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主要源于常规业务的高增长。体外诊断市场仍在快速扩容,未来将是医疗器械市场中规模大、增速高、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的优质赛道。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体液、细胞、组织等人体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等。体外诊断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为体外诊断原料,中游为仪器和试剂,下游为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等。
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其中,北美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西欧占20%,日本占9%,三者合计占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比例约为70%以上。中国等新兴市场目前占比较小,但正成为发展最快的区域。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促进化学发光、基因检测等体外诊断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转化,并推动实现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筛早诊。陈铁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持续鼓励体外诊断前沿技术落地与转化,且下沉市场渗透空间充足。根据机构预测,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698亿元增至2027年的2428亿元,市场前景可观。能持续提升产品性能、进行技术创新、竞争力突出的企业有望持续享受高增长红利。”
很多医疗生物公司都在积极推进体外诊断相关产品的生产,我国也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