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凌空轰炸其实并不简单
凌空轰炸是伴随战机的诞生的较为古老的空中作战战术,早在一战期间,轰炸机尚未完全成型的时候,就有将炸弹拿在飞行员手中,从空中向地面投掷的情况,这也算是人类最早的轰炸,一战之后,轰炸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轰炸机的技术、概念也趋于完备并渐渐成型,并在二战期间得以大展风采,二战期间诞生了诸如美国的B17,B24,B29,日本的96陆攻,97重爆,德国的ju88,苏联的SB2,图2,佩8,英国的兰开斯特等等非常著名的轰炸机,而凌空轰炸同样也是作为战略轰炸的绝对主力,例如著名的重庆大轰炸,德国对伦敦的轰炸,盟军对德国的轰炸,美军对日本的轰炸等,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展开使美苏两大阵营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投入更加庞大,越南战场中亮相的B52战略轰炸机开创了地毯式轰炸,对越南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但是凌空轰炸也遭遇到了威胁,地空导弹的出现并发展让二战时期类似于“千机大轰炸”的情况成为了过去,战略轰炸机在面临防空导弹会很脆弱,于是美军让身为战斗机的F4鬼怪战斗机携带大量航弹执行临空轰炸任务,这也为后来的双重身份战机的出现做了垫基


到了现代,防空体系的日益发展、完善并健全,战略轰炸机很少去执行临空轰炸任务,往往是在敌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等远程武器,承担防区外精确打击任务,战略轰炸机往往需要己方完全彻底的夺取了制空权的情况才可以放心大胆的执行凌空的地毯式轰炸任务,而随着战斗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诞生,凌空轰炸便成为了战斗机经常使用的对地打击方式,而这也是进入了本文章的主题,战斗机进行凌空轰炸:
首先是需求,当今的战略轰炸机在面临敌方截击机,战斗机,防空导弹等构建的多层次成熟的防空体系,生存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如果仅在防区外发射导弹是很难对敌方大面积目标造成有效的摧毁,而且导弹也会遭受敌方的干扰并实施拦截,这样成功的概率也会降低,所以战斗机携带大量的炸弹对敌方面目标实施摧毁是有一定需求的,即便这会很危险
其次是目的,凌空轰炸其实是在当今面临防空威胁与导弹打击点目标之间所需的补充进行弥补,防空威胁轰炸机,轰炸机的机动性弱,并且目标庞大,容易遭受拦截,而在远距投放导弹打击威力欠缺,1吨导弹可能战斗部占不到一半,而战斗机机动性优异,并且可以携带大量弹药,对面目标摧毁更彻底,用于打击并摧毁敌后方机场,运输线,重要城市等大面积目标
最后是意义,凌空轰炸可以造成敌方的大量经济,物质,资源等损失,是空中打击的重要方式,虽然危险,但在整个战局上会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甚至会对敌方人员的心理造成负担,所以这也是心理战的重要实施方式
战斗机在执行凌空轰炸任务时又需要面临什么问题呢?这里我将从准备阶段,执行途中,后勤保障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准备阶段:战斗机在执行凌空轰炸时首先是配备的装备,武器我们选择红外制导或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又或是无制导航弹,再或是技术炸弹等武器,又可以选择低阻力外形的航弹,或是高阻力但同时高威力的航弹类型,对于武器的威力也需要选择,或是小威力多数量,又或是大威力少量,或是选择混搭等,这会对飞行时的状态产生影响,所以需要谨慎选择,并且这也是打击的主要装备


除了挂载硬杀伤的武器外,还需要挂载辅助系统,需要挂载用于低空飞行时探测周围环境的导航吊舱,用于躲避并且干扰敌方雷达隐蔽并保护自己的电子战吊舱,用于打击敌方为制导武器提供瞄准引导的辅助瞄准吊舱等,这些辅助的吊舱虽然不起眼,但在对地打击特别是凌空轰炸中都是必要的装备,都是可以在进行凌空轰炸时可以精确打击到目标,并且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由于战机需要在较高的高空进行打击,所以这些辅助引导,并且保护作用的吊舱就非常有必要



为了提升战机在不同高度以及不同速度下的续航能力,战机往往需要携带外部油箱,以适应不同情况的耗油需求,但是随着空中加油技术的进步外挂的副油箱就不在成为主要的增加续航能力的唯一途径,采用软管加油的战机甚至可以通过伙伴加油甚至无人机加油技术更加提高飞机的续航力


不过携带副油箱也并非是为了提高续航力,也有可能是为了空中格斗,战斗机进行远程凌空轰炸自己身为战斗机也会携带空空导弹用于自卫,在遭遇敌机拦截时,在扔掉多余负重时自己就是战斗机,拥有强大的空战实力,执行编队护航任务,而空中格斗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燃油,而空中加油补充较为缓慢,所以直接扔掉副油箱可以更加迅速进入格斗,而且还可以确保自身油量的充裕,所以外挂副油箱也是需求问题


这些装备也需要用到更合适的挂载方案,一般辅助吊舱需要挂载到战机的机腹位置,用于对地面目标更好的探测,提供良好的探测视野,电子战吊舱用于对地面雷达的防御与干扰,所以需要在机腹挂载,导航吊舱需要在战机低空飞行过程中侦测地面环境,以便为战机提供更加安全的飞行环境,保障战机的安全性,自卫导弹往往选择近距格斗弹,一来是格斗弹阻力小,二来是格斗弹有低阻力挂点,主要是翼尖挂架,三来格斗弹重量轻,为战机机动性与武器挂载提供冗余等,说到低阻力挂点,战机基本都会存在,对于中型机的低阻力挂点由于中轻型战机本事体积小,所以低阻力挂点发挥作用较弱,往往是中距弹的低阻力挂点,通常采用半埋式挂架,串列布置,对于携带重磅炸药则是重型机存在,主要是苏27与F15


低阻力重型挂点主要可以降低挂载重型弹药的阻力增幅,这对于远程奔袭凌空轰炸可以降低阻力,保留机动性和续航里程,而也为武器挂载提供更加丰富且更优秀的挂载方案,对于副油箱其实算是可有可无,并非是必要,往往挂载到重型挂点上,阻力增幅较严重,所以需要斟酌
执行途中:在执行远程奔袭的轰炸任务时,往往是四机编队,其中三架用于挂弹执行轰炸任务,一架为电子战机,负责干扰敌方雷达,为轰炸提供安全路线,飞行的高度速度航线等往往并不固定,需要通过地面空中进行引导,在正常巡航高度亚音速巡航,到达敌防区时就需要降低高度,防止敌地面雷达的直接照射,以免暴露,在低空飞行时,除了规避地面障碍物,还需要规避雷达探测,如果被雷达探测到则会采取电子干扰,干扰敌雷达导弹的正常工作,但需要提防敌机,敌机拦截需要抛弃多余负载进入格斗状态,这时需要一架飞机执行空战,其余三架继续完成既定任务,到达目标上空需要拉升战机,在敌防空炮火外投弹,通过瞄准吊舱为炸弹引导目标,完成打击后再降低高度离开敌防区,然后拉升高度寻找加油机,在撤回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拦截,这时在外围待命的战斗机就会为其护航,截住敌拦截机,而在空中加完油之后,还有可能会去接着执行其它护航任务,所以其实并非执行一个任务,而返航之后就需要保养
后勤保障:相较于空战,对地打击往往需要长时间携带高重量武器,这对战机寿命损耗较严重,为此多用途战机需要更加优秀的后勤保障为战机进行保养,以便为下一次任务及时提供良好的飞机,这要比飞机的数量更加重要,甚至可以提供不亚于数量多的攻击效率,海湾战争中,美军F15E战斗机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却提供了非常多的对地打击,这也同样证明了美军的轰炸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出勤率非常高,用战斗机作为多用途战机,可以极大的方便后勤,为后勤保障提供效率,这样三者才能做到良性的循环
战机的多用途能力,飞机的对地打击往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对地打击是具备进攻方式的打击手段,讲究效率的对地打击是进攻的重要依仗,对地打击要比想的复杂许多,以上文章仅为冰山一角,甚至九牛一毛,有误还望见谅,不要对文章乃至我本人进行侮辱,在此感谢,文明交流,礼貌讨论,本文可能有三部,后续可能也会出,谢谢各位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