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考点—古诗词反映的哲学原理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②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2.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3.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①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4.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6.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
7.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①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9.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②“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③“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④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