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小行星》— 稍有瑕疵的萌系日常佳作

《恋爱小行星》完结撒花!

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有的轻百合萌系日常向作品,本作作为这个季度的代表,也在昨天迎来了最后一集。
但是说实话对于本作可以吹的内容,我在以前吹其他同类百合日常的作品里也差不多说过,所以我在这里也就不过多重复以前写过的内容了。简单来说概括的话就是把角色的性格描绘的很好,角色间的互动也刻画的足够有趣,角色整体的日常演出也很棒;日常向作品该有的优点它都有了,所以在大方向上来看,本作也属于同类型作品中的佳作了吧!
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本作虽然整体来看表现得不错,但是却莫名的让人感觉不够起劲,尤其在故事的中段,作品真的略显单薄了一些。所以我的这篇专栏,将会尝试分析这份不给力的根源究竟来自于哪里。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过大的时间跨度所致的疏离感
我觉得本作之所以会不够给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理由,在于虽然主角们自己玩的很开心,作品也把他们的互动表现的很棒,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却好像与他们有一股莫名的疏离感。
如果具体一点的说明这样的感受,就好像是隔壁班的同学那样,虽然知道他们关系很好,虽然每次看到他们的互动自己也会很开心;但是就感觉自己不属于那个群体,他们之间的好关系仿佛和你没有干系。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原因,感觉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因为作品并没有完整的把她们关系变好的过程,交代出来。又或者应该这么说,动画内时间过度的太快了,短短12集的动画,角色们就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因此只有大型的活动,作品才给了特别的视角去切入她们的故事,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被作品给略过了。
这样大的时间跨度,让我们无法亲自陪同角色们去度过她们的日常,导致角色之间关系的建立无法得到足够篇幅的描绘;而这样的结果,就产生了角色与观众之间的疏离感,让我们观众无法完全投入到她们的故事之中,最后就让这个日常向的故事,显得有一点点不够得劲。

作品之所以会这样快速的推进故事,我觉得一个可能性是因为原作中有更多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年的内容之中;也就是两个新学妹的加入之后,作品才更加深入的去描写这段日常故事。而实际上动画也确实在学姐毕业之后,让我重新燃起对这部作品的兴致,在那之后的内容也显得更加有意思。
只是考虑到一个季度的篇幅,这样大的时间跨度,确实对我们观众的沉浸感有所影响;所以我认为这算不上是一个特别明智的做法与选择吧。

硬核科普的格格不入
除了时间跨度大以外,我认为本作与日常所融合的社团,也就是俗称“天地会”的地学社,也显得有一点过于硬核了。
不得不承认,本作确实给出了很多非常扎实且靠谱的科普内容,非常详细的解释了作品中所遇到的地科与天文现象,拔高了作品在这方面的维度,让那些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观众,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是我们毕竟在看的是一部日常向作品,多数观众所侧重的内容,还是聚焦在角色之间的有趣互动上;比起这些硬核的科普,我相信妹子之间的寒暄更能慰藉我们的心灵吧!
所以即便作品已经算是很好地将科普内容穿插在故事里,甚至因而把科普本身变得有趣起来,但是观众本来就是为了放松才来观看萌系日常的,这样硬核的内容变相的增加了作品的负担,反倒与作品的核心目标相违背了。
不仅如此,科普本身的内容,还是无法完美的与百合日常做结合;科普中大量的文字对白,不仅拉淡了故事当下的情绪,还让本来轻快的互动感变得有些无聊。而大量专业名词的涌现,也确实让人难以一下子就很好地理解,很难同时做到两边都讨好。

所以每当作品突如其来的穿插硬核的科普的时候,一股尴尬感都会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也因为科普的安插,最后促使本作在日常互动上,也些微的受到了一些影响,让整体的观感,又再次被削弱了一些。

总的来说,本作整体而言算是一部相当不错的轻百合萌系日常,但是它却因为有着过长的时间跨度,以及过于硬核的科普穿插,导致最后的观感,略微下降了一些。当然啦,这些问题都不致命,动画看到最后,角色之间那甜甜的互动也真的很触动我,所以我依旧会把本作推荐喜欢这类作品的朋友。
简单评分:8.2/10
ps:虽说时间跨度大导致我们观众难以融入,但是学姐毕业的那一集我依旧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瞬间让我想起了当年《轻音少女》第二季的最后几集,真的感触良多啊!
ps2:既然提到了《轻音少女》,其实《轻音少女》的第一季时间跨度也是很大的;所以当时我个人看完第一季,感受也是挺一般的(当然京都动画的制作牛逼!)。只是看完了第二季,看到角色们更多的互动、欢笑、成长、陪伴,加上最后的毕业季,才会让情感满溢并爆发出来。所以如果本作有续作,且续作能够更仔细地叙写间中的日常的话,那么本作最后很可能观感还可以再爆一波呢!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如果对动画或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