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俄罗斯看上枭龙战斗机?轻型机为何那么迷人【B乎精选】

B站和知乎精选第12期,大家看个乐,没事多来公众号看一看也是可以的嘛。
这不是一个新闻,但是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来源于我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是,俄乌冲突以来,暴露了俄空军战斗机使用成本高昂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使用“相同”发动机的MiG-35和FC-1“枭龙”战斗机相比,前者因为是双发动机(FC-1是单发动机),单位时间飞行费用竟高达2.4倍,这也是MiG-35卖不动的原因。而俄罗斯空军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比MiG-35成本还要更高的Su-27家族战斗机,所以这位专家也呼吁,俄罗斯不是“狗大户”,全是Su-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的机队在经费上承受不起,希望俄罗斯也搞一搞单发动机的中型、轻型战斗机。

↑MiG-35
这件事虽然听着很合理,但是确实有点“魔幻”,因为俄罗斯目前并没有轻型战斗机,现役和未来唯一的单发动机战斗机只有还在研发中的Su-75(代号“Checkmate”)。我甚至都怀疑这个专家是苏霍伊出来打广告用的(不然呢?你以为大毛真心为枭龙带货?不存在的)。

不过某种程度上轻型战斗机确实比较受欢迎,也是很多国家实现“航空梦”的首选(例如印度的“光辉”),所以本文就来说一说轻型机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说一下如何区分战斗机的轻型、中型、重型。
一般来说,是根据发动机的推力和数量来区分的,发动机可以分为大推力/中推力/小推力发动机(但区分发动机的定位并非是完全按照推力来区分的,例如GE的F414通过增推,加力推力超过12吨,已经达到大推力发动机水平,但它依然还是中推力发动机。发动机的定位主要还是按照设计时的指标来定的,例如风扇的直径等)。
两台大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是重型战斗机,例如F-22、F-15、Su-27家族、J-20等。
一台大推力发动机或两台中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是中型战斗机,例如J-10、F-35、F-16、MiG-29家族、阵风等。
一台中推力发动机或两台小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是轻型战斗机,例如FA-50、JAS-39、FC-1“枭龙”、IDF等。
FC-1↓

轻型机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无论是使用成本还是制造成本。首先轻型机自重低,使用单台中等推力发动机就能达到推重比的要求,像IDF那样的双小推力发动机的怪胎也只是在WW搞不定推力更大的发动机的情况下诞生的,而单台发动机不仅制造成本低、油耗低,而且在维护成本上也要比双发动机的机型低很多(这也就是文章开头中所说的“2.4倍费用”的原因)。不仅是发动机的费用,其他设备的维护上,轻型机也有优势,例如,小口径的雷达肯定比大口径的雷达修起来容易,轻型机也省略了很多客户不需要的设备,又降低了成本。
那单发动机的中型战斗机成本也没有高出太多,战斗力更强,为何却有“中型机陷阱”呢?
中型机的问题在于“高不成低不就”,小国只需要轻型机就能完成任务,而大国则更青睐重型机,除非是F-16那种“高低搭配”(外加米国强势推销),否则中型机在销路上肯定不占优势,目前在外销上非常成功的中型机也就只有F-16了,某些中型机卖着重型机的价格,例如阵风(不过阵风是双发,价格肯定更贵),法国自己的需求不大,外销也不畅。J-10C倒是便宜,但是中国的装备没有规模化的出口经验,所以除了历史悠久的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之外,没人愿意买,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站队问题,毕竟大多数小国都是和米国站队,我们的老朋友却一个比一个穷,都是只买得起无人机的那种。
轻型机的另一个优势是制造和维护简单,像韩国、印度这样的“萌新”航空国家,都选择轻型机作为航空发展的起点,韩国的产品是FA-50,印度的则是LCA(虽然说三哥的LCA的生产堪称龟速,一年生产4架都算“高产”),连巴基斯坦都有能力快速生产FC-1,可见轻型机是最适合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航空工业的机型。
轻型机还有更好的操控性,起飞难度比较低,这就是瑞典发展JAS-39的原因,因为瑞典国土面积不大,却距离敌方(俄罗斯)很近,所以需要一款能够快速起飞同时机动能力强的战斗机,以应对俄罗斯的Su-27,所以JAS-39只需要400米(存疑)长的跑道就能起飞,甚至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起飞,同时机型小巧,更不容易被对方雷达发现(尤其是面对Su-27的糟糕的雷达的情况下)。
JAS-39↓

不过,轻型机有优势,同时也有更大的劣势,这也就是轻型机成为“小国”的专属的原因。
首先是载油量的劣势。飞机这东西就是这样,虽然大飞机的耗油量更大,但载油量也更大,所以航程方面总是更大的飞机有优势,轻型机不可避免地总是成为“机场保卫者”,例如,之前我介绍过的世纪之交的东非洲空战中,MiG-29就因为油量不够,匆忙退出战场,结果在接近机场的时候还是被Su-27追上了,被击落了(MiG-29还是中型机)。所以对于大国来说,重型机是必要的,贵也要上。
载弹量上轻型机也有劣势,在最大载弹量上,FC-1是3.6吨,而Su-30MKK则是8吨,所以理论上执行相同的对地任务时,需要Su-30MKK的数量只需要FC-1的一半,更少的飞机也就降低了损失的概率。同时更大的载弹量也避免了出现“弹不够”的问题,更可以使用更重的武器。重型机在空战中也可以凭借挂不满弹,获得更强的空战机动性,重型机挂4吨的武器只是轻载,肯定比挂满了武器的轻型机机动性强。
雷达方面,也是重型机有优势。Su-27家族的飞机可以装直径接近1米的机载雷达,而中型机的阵风只有55厘米直径的雷达,虽然换用了AESA的阵风肯定在雷达方面比“倒卡”的Su-27更有优势,但如果阵风遇上了同样是AESA的J-16的话那就只有吃亏的份了。
(当然这也不怪中型机,J-10C也是中型机,雷达直径70厘米,阵风只是因为机头太小,才在雷达上吃亏的。机头小倒是阻力小了。)
而且重型机能够安装更多的设备,同样的设备重型机也能装性能更强的,也有更大的升级空间,相比来说轻型机就要在各种方面做取舍。F-35之所以“肥”,正是因为它在中型机的体型上强行塞了五代机的各种先进设备,这也想要、那也想要,结果就是体型肥了。
可靠性上,单发的飞机相比双发飞机也不占优势,J-10就吃了不少的AL-31F的亏,双发的Su-27发动机停车一台还可以靠一台发动机勉强飞回来,单发的J-10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单发的飞机在安全性上也未必就差太多,J-10的遭遇可能只是单纯的AL-31F太惨。
但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JAS-39虽然又贵又小,但对于瑞典来说它就是合适的,同时也卖给不少小国。虽然Su-27家族成了“重型机普及者”,但是对于更多的国家来说,还是需要更便宜的轻型机。目前轻型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更看重多用途、低成本,通过航电上的升级来弥补机型上的劣势等,为保卫各自的蓝天发光发热。
彩蛋:
当初FC-1的出现就是为了用一款廉价的轻型飞机,取代各国将要退役的MiG-21等飞机,没想到的就是那些用MiG-21的穷兄弟们还是那么穷,FC-1对于它们来说也太贵(而且FC-1现在标配AESA,这又把价格拉高了),它们炸一炸非法武装分子也未必用得上有人飞机,无人机也够用了,所以FC-1的出口前景才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哪怕它非常便宜(JAS-39E/F都能卖1个多亿美元,真是北欧价了)。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FC-1的研制也是值得的,J-20上的大边条翼、DSI等设计都是在FC-1上先行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经费,用尽可能低的投入获得了更大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代表,为高科技产业出口开辟了道路。
SasugaSetsuna
From Mizuiro-Aqua
10th anniversary is co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