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心
那如果一件事情困扰你,而你不去想的时候,既不会困扰也没有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它值得去思考或者说
解决吗?
昨天放假我看一个视频,留意了一眼视频作者,是名字叫中科大xx的。
我愣了一会,便感觉到了一种很熟悉的情绪,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我问自己,是羡慕别人学历比自己高吗?我摇了摇头。那为什么会有一阵失意呢?
是因为我本来有机会,对吧?我不羡慕别人上中科大,但我确实没上过。
于是我便明白我为何心有触动了,因为我少了这段人生经历。(指读研深造)
可转念又变得清醒,因为我知道,照我当时的状态,就算上了研究生,也还是那样,研究生十有八九是大学的延续。
而我不想这样,我不想再念了。因为我身边可能还是和我差不多的人,我感到乏味。这是我的理由。

由此可见,人生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徘徊:
一边好奇,考上研究生生活会怎么怎么样,一边又知道,我这个样子考上也就那样。
我还记得回想起大学考研的时光,是那种为着希望与未来前进的感觉,不管以何种方式去记录,都好像璀璨无比。
如果说从前是走在大海中的独木桥上,惊险又困难,而海的对岸是天堂。
而现在就像是走在荒漠里,安静又苍茫。

不知是怎么养成这样的意识,好像刻在骨子里反而没有意识到:读大学就是为了读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工作。
我虽然没考上,心里也不难过,但相比于读研,确实没做好上班的准备——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我记得一个月前事很多,我写的是:努力上班,不被辞退。
我一面给自己施加压力,不希望自己随随便便放弃,
一面大声地对自己怒吼,有本事把我辞了,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
以此来排解多余的压力。
一边是“人生不做没有目的的事”这样的疯狂理想;
一边是“丢了工作很麻烦现在工作待遇尚可应该珍惜”的现实。

依旧是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但又恰恰相反,我以前朝着理想前进,失败了。如今是朝着现实前进,呵呵。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会期待未来发生的事,想要主动去获得。
后者不会期待,在等,没有期待也没有放弃。
于是我仿佛想通了一些,因为这样的生活我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态度,我从未料想过,却已经在无形中,被外在环境施加给我了。
这样的生活态度就导致我既工作态度不端正,业余看书娱乐也没法保持以前的热爱。
麻木,费解,而寻常。

我坐在电脑前,呆坐了很久,就像每一个工作日忙了一天之后的样子——停止思考就是休息。
一个屈服于现实的人不会为不能实现理想而难过。这里,我把理想定义为过去所有遗憾的总和。未来一定会有转机的,但一定是现在的我意料不到的方式。
我好像很乐观,我相信只要我不断调整情绪,不去想那些不良情绪的根源,我就不会难过。
只要我不断地加强心理免疫,我不断地自我激励,能够让我夜不能寐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
我会越来越少地难过...
但我也知道,假如有人像曾经的我一样问起这些问题,或者当我无意中又想到这些的时候——
我,永远都无法回答。
也许两种生活态度都是对的。

我时常记录我自己的生活,发觉大多数情绪都是无意义的发泄,只要我合理地控制情绪,调节态度,那些消极的思想就会荡然无存——只要它们影响到我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被消除。
人在大多数时候应该都不是清醒的吧?不能感情用事,也不应该轻易下决定,于是我在一开始发问,是不是所有的不好的情绪都应该被消除?如果一件事让你无法改变,又让你烦恼,只要不去想它就不会被影响,那么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就是以“幻觉”的方式存在过,对不对?
那我觉得一切都是幻觉,我可以什么都不想,欲望是烦恼之源。只是饿了就去吃,困了就去睡,该上班上班,该娱乐娱乐,我可以以一种很舒服的方式把24小时填满,这辈子就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