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招被反制,50年前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日本,结局如何?

2023-02-18 21:18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一句侵华战争是给中国“添了麻烦”的话,虽然使得中日之间外交闹得颇为不快,但依然在取得共识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但仅过了两年,亲华的田中首相就因涉嫌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行贿受贿而下台。

这背后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向中国示好违背了美国的亚太布局,美国需要亲美而非亲中的代理人。

那为什么美国有能力控制日本政坛?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与扶持下发展得好吗?美国是怎么对待日本这个国家的呢?

01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从亚洲第一强国一下子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当美国正愁如何提振日本国力以对抗苏联和中国时,朝鲜战争让美国和日本抓住了机会,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随着朝鲜战争的到来,美国等到了机会,从日本采购了金额高达10亿美元的物资运往前线,这些需求使得日本的轻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立刻赚到了钱,成为主导经济复苏的产业。

但随着抗美援朝结束,大量纺织品囤积,日本人自己消耗不掉,于是他们降价扩大出口,结果倾销到了美国,使得美国不得不签订《日本纺织品协议》,来防止扰乱本土市场。

在1963年日本纺织业又进一步受挤压,美国要求日本签订《日美棉纺织品长期协定》以控制日本对美国纺织品增速。

这时,日本决定另辟蹊径寻找出路。通过大量的“人矿”承接美国的工业投资,用廉价劳动力完成原始工业的资本积累。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年日本GDP是443.1亿美元,而随后的越南战争加剧使得日本赚得盆满钵满,光是1966年日本就大发战争财,金额高达12亿美元。

等到1978年,日本的GDP已经达到了1.014万亿美元,短短的20十年。经济翻了20多倍,毫无疑问日本抓住了这个机会,与美国相互利用,通过战争的需求升级了自己的重工业。

使得积累了大量汽车产业经验,尤其产生了像丰田、日产汽车品牌享誉全球。

但这一切经济快速增长绝大部分靠美国的扶持,双方通过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要求美国在日本驻军,并且还要日本支付费用,并拥有大量特权。

正是日本的军事和经济与美国相互绑定,使美国可以毫不费力地影响、控制日本政治。

02

由于政治上始终被美国把控,如何加强经济实力以脱离控制从成为日本右翼政客的目标,日本右翼代表岸信介,死前曾对安倍晋三说过:“外公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日本从美军的占领国,变成美国的同盟国。”

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的国际地位在日本人眼中,充其量是美国的仆从国。

于是从1955—1978年这20年,日本政府通过产业升级以达到经济快速增长,1955年日本的第三产业占比为47%,而到了1975年,第三产业增长至55.9%。

日本通过扩大第三产业的占比,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家用电器,尤其是高附加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得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和倾销商品。

就如三菱综合研究所高级顾问牧野升说,发明汽车、轮船、电视、冰箱、电脑的都不是日本。
但“日本战后制造业的发展特点证明了日本人擅长在别人发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画延长线的特性,然后把这些技术用于民生,并锲而不舍地继续革新。”

经过能源危机,美国年轻人开始青睐购买日本汽车,随后汽车市场占有率达22%(国信研究报告)。

而钢铁、彩电行业分别在1978年占了美国进口的55.9%、30.9%,接着就是美国前几年对中国进行贸易战一样,《日美彩电协议》《日美汽车贸易协定》、美国贸易保护协会要求政府“纠正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手段制裁日本。

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背后离不开美国的帮助,但是这些帮助的前提是不威胁到美国霸主的地位。

可当日本经济向好,而美国陷入危机时,美国就会立刻抛弃日本,通过转嫁风险从而保全自己。美国和日本就是这样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

03

今年,BBC曾用:“失去的三十年:日本曾代表着未来,但它却陷于过去”这篇文章讨论了日本如今深陷低迷的经济、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日本是如何失去这三十年的?

美国企图拿捏住日本为其生产廉价的消费品而非制造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出口向美国。但始终无法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而日本企图反制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防止影响出口商品。

于是在1985年美国和日本及其他国家通过《广场协定》通过联合G5一起抛售美元,使得美元贬值,与此同时,美国还要求日本减少对日元的控制,让其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使得日元快速升值,让日本陷入商品滞销的危机。

但日本这时憋着一股劲却实现了产业升级,导致了美日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1987年-1991年间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40%左右,而相反的美国却只能保持在30%左右(恒大研究院)。

于是,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加上1988年日本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了超越了同期只有2.14万美元的美国(世界银行)。

而期间虽然日本的出口增速短暂下滑为负增长,但是很快又回到了较高的增速,使得经济看起来一片繁荣。

当时的日本,土地资产总额达到了2000兆日元,而美国则刚到500兆日元,于是有人说出了:“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卖掉皇居就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等壮志豪言。

日本学者伊藤感还在《橫跨太平洋的愤怒》中写道,一些日本人相信日本会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政府会带领民众"终结美国的时代。

不过,随着美国日益增加贸易施压与日本经济改革失败,以及不断膨胀的国民自信心和外界的鼓吹使得人们不相信泡沫的存在,继续加大在房地产和银行两个产业投机倒把的行为,

最终,日本经济改革失败,股市、楼市崩溃,形成大量不良债权;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

外需减少导致国内产能过剩,日产、东芝、三菱等公司为自保裁员导致失业率飙升,劳动力过剩。至此,日本彻底迎来了“失去的三十年”。

04

回顾历史,日本从“平成景气”开始,人均GDP一度超越美国的状况,日本民众相信政府带领人民战胜美国的心理状况,到了1995年泡沫经济结束,《朝日新闻》显示只有2%的人相信政府,65%的人不信任政府。泡沫经济的破裂消耗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人民对政府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使日本经济陷入各种生育、养老危机,停滞不前,政府方案无法有效落实。究其原因是日本自战败后一直依附于美国,从未获得真正的独立。

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速出卖了长远的政治、军事主权,而经济增长又仰人鼻息。一旦日本想脱离美国控制,政治、军事的压力就会逼迫日本再次导向美国。


作者:密涅瓦的猫头鹰



一招被反制,50年前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日本,结局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