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主帅索尔斯克亚——一位有些“天真”的浪漫主义者
老特拉福德是一个让梦想成真的舞台,梦幻剧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也许索尔斯克亚与曼联的故事应该以一个更圆满的方式收尾,但这个追逐梦想的故事其本身就已足够美丽了,这是一个属于曼联,关于曼联人的故事。
我们一起经历了不少美妙的时刻,也一同消化了一些苦涩的失利,我们看到了球队以及索帅个人的成长,然而我们也看到了球队以及索帅在最后的无力以及痛苦。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迎来大团圆的结局,只不过正因为经历过途中的那些点点滴滴,才更希望最终能够迎来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happy ending。
【“头铁”还是“浪漫”,索尔斯克亚愚蠢天真且幼稚的足球理念】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索尔斯克亚在球队最低谷时回到了曼联,但在他的眼中曼联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他给球队带来了自信,他想要球员们相信自己,这也就是他最初给球队注入的足球哲学,要以我为主,踢自己的足球。
在一连串连胜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第一道考验,波切蒂诺率领的热刺。一年前他们在白鹿巷输得体无完肤,而这一次小红魔们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来挑战对手,这也可以说是索尔斯克亚哲学初露锋芒的时刻。
在穆里尼奥时期被严格要求防守深度的锋线双子星得到了更多的空间,索尔斯克亚不要求他们深度回防到边后卫身前保护,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他们给对手肆意助攻的边后卫一点颜色瞧瞧。
奥莱的足球是具有冒险主意的足球,他深知机会往往与风险并存,但是他会勇敢的放手一搏,最终他在3年的时间里留下了10场打入5球(及以上)的比赛,当然另一方面我们的确也有大比分落败的时候,但抛开比分,索尔斯克亚的确给这支球队带来了活力以及进取心,因为在他的理解之中,曼联的DNA就包含着要踢具有攻击性的足球。
所以当我们在对阵布莱顿时频频后点漏人时,当我们0-5输给利物浦时,我能理解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我也能理解他想要跟对手板板手腕的意愿,这也是球队3后卫阵型踢得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索帅的眼里只要球队到了一定的高度,曼联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对手。

但是刚接手时的曼联其实并不具备与所有强队都扳手腕的资本,所以索尔斯克亚选择了一条最直接的线路——高位逼抢。一种能将所有对局都带入55开的战术选择,只要自身逼抢做到满分,就能够赢下比赛,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以我为主”。
随后我们苦练体能,上赛季一场又一场的逆转好戏就是这么产生的,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用积极的心态去拼对手。甚至我们经常会看到球队在比分领先时会继续换攻击手,继续高位逼抢,弗雷德以及佩雷拉两个巴西人在伊蒂哈德角旗区护球拖时间的镜头回敬了前几年德布劳内在老特拉福德拖时间的恶气。

只不过这种足球理念在顺境时能够成为球员们的“强心剂”,但在逆境时就会显得有那么一些愚蠢与天真了。本赛季球队在高位逼抢环节中的强度骤降,但是不服输的索尔斯克亚依旧频频让球员们选择冒险,结果我们在转换阶段丢了太多太多不应该的球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索尔斯克亚的足球哲学与我理想中的哲学有着180°的不同,但是我能够理解他这种哲学,虽然有时依旧会对索帅的“头铁”抱怨,但我不会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哲学。只不过当球队遭遇低谷时,我们为这种冒险的哲学交了太多的学费了,而本赛季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也与索帅的这份“坚持”有关,只不过我相信他绝不会为此后悔。
【我真不苛求什么胜负师,但请了解对手】
与“以我为主”相对应的就是根据对手的特点“对症下药”了,穆里尼奥是个中高手,而穆式曼联让我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些聪明并且有效的防守部署了,比如埃雷拉跟跑阿扎尔那样的案例。索尔斯克亚的确不喜欢踢这种“被动”的足球,但在接手初期他还是不得已踢过很多场3后卫阵型,而其中王子公园的大逆转更是“对症下药”的巅峰之作。
在巴依意外受伤下场之后,索帅让经验丰富的杨队长踢了一个边后卫以及边中卫轮转的位置,让他成为3/4后卫切换的开关,那场比赛曼联众志成城,在防守端做的非常出色,索尔斯克亚是真的不会做针对防守吗?也许只是他真的不愿意吧。
如果了解我的人会知道,我平常最为愤怒的就是球队在面对一些打法特点非常显著的球队时无所适从,仿佛像完全不了解这个对手一般,这是我完全无法接受的。诸如此类的球队往往就一招,只要封锁住他们的杀招整场比赛就会纳入我们的掌控,但是在这3年间我们翻了太多相似的错误了,将太多能轻松拿下的比赛踢成绝境甚至输掉的案例比比皆是。

而这一切的终点就是上赛季的欧联决赛。埃梅里率领的比利亚雷亚尔打法稳定,并且非常“怪异”,可以说是过目不忘,但凡你看过一场他们的比赛,就会被埃梅里的这套3个半所吸引,打法完成度非常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手也几乎将情报双手奉上,他们防线上的弱点也非常明显,但结果索尔斯克亚的选择是——高位逼抢,再一次选择了以我为主的方案。
当然那场比赛中曼联的高位策略是有根据黄潜的特点进行微调的,但正如我上文所说的,高位逼抢是将战局拖入55开的方案,只要我们做的足够好就能够取得优势,可惜那场比赛我们做的不好……
现代足球是情报战,在关键的比赛中,球员的发挥本就容易不稳定,此时如果再对对手进行针对,正如同釜底抽薪,会让对手更加煎熬。瓜迪奥拉的球队屡屡在关键比赛中掉链子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足球需要尊重对手,了解对手,我不求索帅摇身一变变成什么“胜负师”,但只求他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赛前准备,在关键的比赛中稳妥了提升球队获胜的可能性。
【Mountains are there to be climbed, aren’t they?】
在索尔斯克亚接手后,其实他多次提到过需要缩短与对手之间的差距,而他口中的这个对手其实是有特指的,从索帅开始打基础苦练后场出球以及高位逼抢开始,他最终的目标其实是瓜迪奥拉的曼城。
尽管索帅在与瓜帅之间直接交锋的战绩处于优势,的确他也是最会“砍瓜”的主教练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两支球队间仍旧有着很大的差距。直到上个赛季,索尔斯克亚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不仅仅是与曼城的直接交锋,包括与其他big 6对手的内战中他都会采取“以我为主”的战术思路,与对手进行现代足球的比拼,而这其中最畅快淋漓的比赛要数联赛杯0-2输给曼城的那一场,那场比赛的质量非常高,双方在高位,破高位之中都创造出了不少机会,踢得好不热闹,希望索尔斯克亚没有留下遗憾。
那场比赛的结果是曼城通过两粒定位球打入了两球,估计这也是教练组夏天额外招募了一名定位球教练的原因之一。
很多球迷都对曼联上赛季强强对话中的表现感到不满,因为很多场比分都定格在0:0上,但其实比赛的内容一点都不差,并且在索尔斯克亚的眼中,如果球队能够以“以我为主”的方式跟这些强队扳手腕了,也许这支球队也就能进化成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踢“以我为主”哲学的球队了吧,换句话说也就是追上目前英超领先大家一个身位的两支球队,曼城以及利物浦。只可惜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差了一步,而这一步看似接近其实并不容易。
【too close to give up】
"I have come too far, we have come too far as a group and we are too close to give up now."这是索帅在本赛季接近崩盘时说的话,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已经走了很远,距离目标仅仅一步之遥,我们不应该放弃。如果你读到这里应该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也应该能理解为何我有如此多的不甘。

索尔斯克亚上任之后球队的的确确一直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整支球队的确越来越好了,我们每年也都有进步,并且一步一步向着他眼中的高山进行攀登,但顷刻之间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我们可以怪欧洲杯,美洲杯使得球员太过劳累,也能怪夏窗没有针对性的引进一名后腰,但无论如何索尔斯克亚在需要他打转方向盘自救的时候选择了狠踩一脚油门驶向不毛地带。也许这是索尔斯克亚最后的一次豪赌,但他赌输了,作为球队的掌舵人他应该负起责任,接下去我们再来聊聊索尔斯克亚那些做的不好的地方。
【每年如期而至的崩盘,无法自救陷入深渊】
很多球迷对球队今年的崩盘感到惊讶,其实在索尔斯克亚任上,我们每一年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崩盘”的情况产生,而这也是我之前一直闭口不谈的索尔斯克亚最大的问题,他缺乏在危机时的应对方案,也就是能救命的Plan B。
18~19救火赛季索尔斯克亚其实干的非常不错,在那年的“索尔斯克亚积分榜”(统计索尔斯克亚上任之后的积分榜)上曼联位列第三,并且欧冠还完成了逆转大巴黎的好戏,但是在赛季末的“让四大战”中曼联是崩盘了的,而崩盘的原因是埃雷拉的受伤。

当时埃雷拉,马蒂奇以及博格巴撑起了曼联的中场,并且其中埃雷拉的作用非常独特,难以复制,他大范围的无球覆盖能够为球队在出球端提供层次,又能在转换防守时提供防守覆盖,埃雷拉是让马蒂奇与博格巴能够同时登场的关键,而在赛季尾端曼联9场仅2胜,自己丢掉了欧冠资格。
索尔斯克亚在赛季尾端没法力挽狂澜,其实与现在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当时也的确没有太多好的手牌可供选择,但索帅的确缺乏在危机时能够快速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19~20赛季伴随着布鲁诺的加盟,算是一个稳步提升的赛季,由于疫情中断有些可惜,但曼联依旧踢好了疫情休赛前以及疫情复赛后两个阶段的比赛,直到那场主场2-2被南安普顿逼平的比赛,马蒂奇出球问题暴露,随后我们输掉了欧联半决赛,在最后咬紧牙关依旧用“以我为主”的方式在皇权球场抢下了最后一张欧冠门票。

21~22赛季轮换做的不够好,在马奎尔意外受伤之后我们输掉了几乎所有的关键比赛,包括主场2-4利物浦以及最后的欧联决赛。
索尔斯克亚在曼联总是会遇到“低潮期”,但如果这发生在赛季初期,他往往都能通过国际比赛日的休整期打造出合适的Plan B战术,比如踢利物浦时的3后卫中位逼抢,比如马蒂奇+618横扫千军的中路渗透,又比如博格巴推上进攻线的4222,只要有休赛期,索帅是能想出办法的,但每个赛季的尾声阶段,在密集的赛程折磨下,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崩盘”,是不是感觉与本赛季的崩盘有点相似呢?都是自由落体一般的崩盘,完全止不住颓势。
本赛季有两次国际比赛周,但是很可惜我们没有止住下滑的趋势,甚至教练团队都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Plan B,这是让我逐步死心的开始,因为我知道在密集的赛程下,我们的教练团队已经没有改变局势的能力了……
【僵化的人员使用,曼联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索尔斯克亚接手球队时曾有过非常多奇妙的用人的,能够根据球员的特点给球员赋予新的职责。比如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职业边锋卢卡库,比如王子公园时让杨队长打边中卫的安排,当然其中最妙的还属将达洛特视为“进攻手”的决策了。达洛特在客胜水晶宫,主场逆转南安普顿,王子公园的奇迹这连续3场比赛中都以右前卫的身份出场,但其实是一个兼顾防守深度已经进攻纵深的边路绿叶角色,而在之后这个用人思路又继承到了丹尼尔-詹姆斯的身上,这个边路角色的存在能够平衡球队的防守宽度,其实是索帅用人非常有特点的一个案例。

但在此后这样的用人案例就几乎消失了,丁是丁卯是卯,我们的主教练进入了思维定式之中,也许这也是导致范德贝克越踢越难找到空间的原因了。因为他既做不到B费的工作,也做不好弗雷德的工作,在教练团队的眼中贝壳往往就容易被忽视了。但其实他能做范德贝克的工作啊,甚至是18~19赛季埃雷拉的工作,可我们的教练团队陷入了思维定式之中……
与贝壳这个特例相比,球队本赛季的轮换标准的确是个谜团。索尔斯克亚本人踢球时是超级替补,但他首发的场次其实也不少,在曼联,只要你能够持续表现出色,你就能拿到首发位置,与资历,年龄这些因素都不想干,这其实也是曼联的DNA之一。

依旧以接手赛季卢卡库的案例为例,那时的卢卡库在穆里尼奥时期就逐渐丢掉了主力位置,体重问题困扰着他,但是卢卡库在客战水晶宫,主场逆转南安普顿的比赛中发挥出色,索尔斯克亚果断的给予了他信任票,卢卡库也成为了王子公园逆转的大功臣。但随后卢卡库又在对阵阿森纳以及切尔西的关键争4比赛中发挥糟糕,自己又丢掉了来之不易的首发位置。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能合理使用替补的索尔斯克亚不见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敢大胆提拔威廉姆斯这类青训球员的索尔斯克亚不见了。在曼联,从来就不应该有“铁帽子王”,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表现争夺首发的位置,但在过去的一个月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不应该成为常态,更不应该发生在曼联,无论如何,在用人问题上索尔斯克亚都难辞其咎。
【结语】
如果要概括索尔斯克亚的执教生涯,也许“愚蠢的”,“天真的”,“幼稚的”这三个词就足够了,他的足球理念的确有一份独有的浪漫,并且成也萧何败萧何,他的理念给他带来过成功,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不头铁就不是索尔斯克亚了,所以我能理解他的坚持,但也不理解为何这一次他无法像之前那样拨乱反正,并且出现如此严重的用人问题以及战术适配问题。
索尔斯克亚这次下课不冤,因为他已经明显无法把握住曼联的方向盘了,竞技体育是残酷的,诚然我很希望他能够在曼联取得成功,捧起冠军奖杯,但梦剧场不可能实现我们所有的梦想。另外也许索尔斯克亚也并不是顶级教练,他年年都会出现一些小崩盘,并且无法及时调整局面的能力都难以让他再上一个台阶,当然还有他糟糕的赛前针对对手准备比赛的能力,这些都是他的缺点,但索尔斯克亚仍旧是一个不错的教练,并且是有魅力的教练,他的足球能让球迷激情澎湃,他的足球能让我们燃起更进一步的期待,但“too close to give up”,就算只有一步之遥,但索帅就是没能踏过这一级台阶,他的能力没法跟上球队的进步,我对索帅的感受唯有遗憾,感谢4字。感谢你让我们做了一场不切实际的梦,但遗憾的是梦终究会有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