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 Nowhere (Extended) 乐评
阅读理解(√)夹带私货(√)专业乐评(×)叫乐评纯纯为了好听。
Nowhere(无处,无踪)——盯鞋三大名专之一,正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相比纯粹精致的Loveless、梦幻的Souvlaki,Nowhere是更Britpop的。但是Britpop这一风格也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一点绿洲的pop,一点糊团的alt,还有一点石玫瑰的dance[1];在Nowhere这张专辑中,除了典型的吉他噪音,我们也能明显听到以上元素。整张专辑可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主题,即“我”和“她”的感情,而要是接受了这个假设,全专是能够被串联起来的。专辑共15首歌(CD reissue, 2001 and after),黑胶含前8首,CD含前11首(8+3 bonus tracks),最后4首收录于1991年EP Today Forever。
接下来我依次分析每首歌的内容:
开场曲——Seagull海鸥。霸气侧漏的开场曲,由轰鸣的吉他噪音引入,开场即能听到石玫瑰式的贝斯律动,贯穿全曲。旋律配合歌词,营造针锋相对的氛围。
歌词欲扬先抑,大概是写曾经被击溃的“我”在精神层面上重新升起并俯视“你”,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们的野心。看到歌词后我感觉用Seagull这个意象作为标题还是略温和了一些,但是却会给人一种坚韧的感觉,也和先抑后扬的歌词契合[2]。始终觉得精神的胜利才是真正的、最终的胜利。(当然不同于对线中一击脱离的所谓精神胜利)
Kaleidoscope万花筒,从歌词来看大概是写分手后的遗憾和念想。整首歌的旋律大多是下行、压抑的。清脆的吉他声是一大亮点,有点jangle pop前辈的感觉。
In a Different Place在某个不同的地方。这首比较dream pop的曲子也使用了清亮的吉他声,并且高潮前的过渡很精妙。主歌部分旋律上行,描写两人从前不在意他人眼光的甜蜜时光;后面暗示两人分隔不同时空,想要无人打扰只能梦中相见。 [3]
Polar Bear北极熊,本专我最爱的歌。据说歌词来源于塞林格《抬高房梁,木匠们》[4],但我没看过所以先搁置这部分关系。歌词大概写的是“我”与“她”相爱,“她”生性如鸟儿一般自由,却被压抑的社会环境等限制,而“我”和“她”也难以如愿在一起。不过我暂时没懂为什么标题叫北极熊,遮住标题我还以为这首才叫Seagull。
整体来说本曲结构不遵循传统主歌-副歌结构,但是段落比较规整,结构设计很有特点。全曲由一段吉他旋律贯穿,在Intro部分是平静的,到主歌部分立刻变得起伏不定,像是鱼儿挣扎着想要努力跃出水面那般,哀转久绝。与How Soon Is Now类似的回响着的吉他声也充满着整首歌。鼓点寥寥却有力地敲击着,从开篇就开始造势。
到了高潮前的一段,人声“Ah”的旋律下行,规整的鼓点“噔噔噔噔”,压抑着,为后面的高潮部分做准备。同时,直到这里歌词写的都是“她”受到的压迫,暂时未能或未敢提及“我”的想法,例如“But when she said ‘please raise the roof higher’ / nobody heard”(但当她哀求:“请给我更广阔的空间吧!” / 却没人愿意聆听)从后面回过来看,这像是“我”表明心意前紧张压抑的心情。
高潮前半部分,从歌词来看,这也是吐露心声的一段——“You’re welcome in mine”(永远欢迎你的眷顾);鼓是全曲精髓所在,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掠过,也像是“我”袒露时忐忑的心理(注意很可能并不是面对女方,而是在社会规训和他人压力下的感受)。
在高潮的后半部分,像是因为刚把内心所想一口气说出来一样,加入了全新的一段吉他,鼓也变得略显活泼起来。最后这部分与高潮前的部分大体类似,尾奏的鼓点是双倍的“噔噔噔噔”;人声“Ah”也同样旋律下行,看起来并没有一个好结局呢。专辑中Dream burns down和Sennen可能是这首的后续。
Dreams Brun Down 梦想破灭。毋庸置疑是Hit曲之一,因为当时第一次听专辑我就收藏了(笑)清亮的吉他音色构成了主旋律;高潮时轰鸣的吉他噪音准时响起并准时停止,像是有预谋的歇斯底里。歌词写的是相爱的两人在众人眼光下不可能走到一起。“And sometimes you must accept / That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有时,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 你永远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属实是痛彻心扉的感悟;最后两句“But we know we are doomed / The moment we walk out the room”(但在我们暴露于众人眼光下的那个时刻 / 我就知道我们注定是不可能的了)更是对上一首Polar Bear的直接回应。
Decay腐朽。写的是“我”的现状,看起来平静温和,但是拥有糟糕的回忆和尚不明朗的未来。
Paralysed麻痹。 “我”始终有一种无力感,知道的越多就越恐惧,即使借助睡眠也无法平息。最后一段吉他噪音中加入了人们说话的声音,仿佛是在“我”焦躁不安的梦中。
Vapour Trail蒸汽尾迹(指飞机在高空经过留下的白线)。Hit曲之二(由于和封面的波浪有一定联系,我早些时候以为Vapour Trail才是专辑标题。。)有本就清脆的吉他声,背景吉他噪音更衬后半段加入的弦乐,最终歌词定格在“We never have enough / Time to show our love”(可这也还不够 / 体现我们爱之浓厚),最终只剩孤零零的弦乐。绝美的一首歌。在“我”眼中,所爱的“她”就像一道蒸汽尾迹,来了又走。黑胶在这里结束,留下凄美的余韵。
以下三首为CD bonus tracks,CD党赢麻了(
Taste味道。梦幻的曲调奠定了本曲基调。内容有些谜语人,可能是写两人的感情逐渐消散了。[5]
Here and Now此时此刻,火车在头顶的大桥上驶过,像是逝去的一天、一生。若隐若现的口琴为这首歌增添一丝悲凉。
Nowhere无处,无踪。有着怪诞的口琴和呕哑嘲哳的吉他声,只剩鼓声勉强维持着歌曲的大体形态。讲的可能是男女双方的矛盾,“我”软弱迁就而“你”强欲贪婪。CD在这里结束,徒留滑稽与遗憾。
以下四首为reissue bonus tracks
Unfamiliar不熟悉。背景中回响的吉他噪音,压抑的曲调暗示着又一首伤心的歌。从对方的视角出发,“你”失去了熟悉的事物,从前的时光不再。
Sennen 森宁湾(Sennen Cove in Cornwall, England)(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日文“千年”的罗马音。。)刚听开头就知悲喜交加的一首歌。似铃铛的吉他声点缀着歌曲各处,一直到“People wonder where she's gone / All they see's a strange shaped stone”(人们不知她去了哪儿 / 他们看到的不过是块奇形怪状的巨石),大部分的旋律都是压抑着的。最后唱出“They’ll never invade her now”(他们永远都不会侵扰她了),才仿佛解脱了一般,旋律走向缓缓升起。歌曲讲述的是“她”需要独处的空间,所以狂奔着离开;人们不知道她去了哪,所见只有一块巨石。——像是从Polar Bear经Dream Burns Down最后的结局。
Beneath 在下方。略微振奋的一首,在太阳底下,我们的时代终将到来。
Today 今天,温暖的结束曲。歌词吟唱缓慢温和,在懵懂的头脑与矛盾的心情中产生了疑问:上一件事是什么?我到底需不需要她?一束吉他声从头至尾像是昂扬地鸣叫着,让我想起了Here Come The Warm Jets by Brian Eno;另一束则是从温柔地弹拨逐渐到过载噪音。整首歌最后在一段走向并不明朗的旋律中戛然而止。
总之全专讲的大概是“我”和“她”相爱,但在他人的注视下并不可能走到一起。总感觉有点符合我的现状,虽然那个“她”doesn’t know I exist[6]。有人说,你有很多事放不下,做人要潇洒一点,爱一个人不一定要跟她谈恋爱,我喜欢一朵花,难道一定要把花摘下来,我喜欢风,难道让风你停下来抱抱我?有时候在意别人会忘了自己——我觉得好有道理啊,虽然我爱上的是我心中的幻想,但是就像梅卡德尔唱的那样,我无法停止幻想。或许像Vapour Trail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么至少看看心中这青春幻影何时消亡吧。最后,看什么都容易将自己代入,也许是为了附庸风雅或者自我感动吧,不知道这个坏习惯我什么时候能改掉。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CD (1990 sire records company, made in u.s.a. 不确定是否为正版)。内页就一张纸,封面是无字版的波浪,中间是乐队制作团体名单及乐队成员照片,后面是将节选歌词连起来的一页。首先,我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有一种像波浪般随时可能消散的虚无感,这符合我“封面和标题影响感受”的理论(我笑了,你呢,不过有机会的话会在后续专栏讨论)。然后看看这张歌词节选,把黑胶收录的九首歌中每首歌押韵的部分放上来了,只能说歌词写得还不错。再想想在这张专辑制作的时候,乐队成员们都还是18,19岁的小伙子们,就会觉得他们真有才华;同时,也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信心——他们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种作品,那我们(不是我,或者说是你们)是不是也能搞出类似的呢?(尽管我认为盯鞋这种风格由于采用吉他噪音而具有一定随机性)


[1]实际上要么说绿洲、浆、糊、山羊皮等几大著名英摇乐队是Britpop的代表,要么说披头士的psychedelic、史密斯的jangle、石玫瑰的baggy、MBV等的shoegaze等等是Britpop的灵感来源(为了迎合“Britpop”这一说法只说了英国,但美国的alt rock也是来源之一)。
[2]这不就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吗,虽然原文贬低了海鸥:“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3]日本独立乐队Pasteboard可能在他们的作品Cacao中借鉴了这首歌。
[4] 本书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J.D.塞林格最后一篇中篇结集,是《九故事》中《弗兰妮与祖伊》的有力补充。
[5]日本独立乐队SUPERCAR可能在他们的作品Lucky中借鉴了这首歌。
[6] I’m In Love With A Girl Who Doesn’t Know I Exist by Another Sunny Day;哼着哼着又串到了I'm In Love With A German Film Star by The Passions.
歌词及翻译来源于网易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