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 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十四节 夺取政权

2023-05-22 17:09 作者:HIP10826  | 我要投稿

第二十四节 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以夺取国家政权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专政。然而什么是夺取政权呢?很多人认为,为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就像把皮球从一个口袋里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口袋里一样。原先这个政权在资产阶级手里,后来无产阶级赶走了这个资产阶级,并把它手里的政权拿来归为已有。不是建立新政权,而是把旧政权抓在自己手里。

       这种观点完全不对,只要仔细地想一想,就能看出它错在哪里。

       国家政权是一种组织。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是资产阶级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所有的人都是按一定的方式挑选出来的:在军队里,将军是从上层的富人中挑选,在行政机关等等部门里,部长是从富人中挑选的。无产阶级在为政权而斗争的时候是反对谁呢?首先就是反对这个资产阶级组织。既然无产阶级反对这个组织,那就是说,其任务就是要打击这个组织,摧毁这个组织。而既然国家的主要力量在于军队,所以要战胜资产阶级首先就必须瓦解和摧毁资产阶级的军队。德国共产党人没有能够推翻谢德曼和诺斯克【1】的政府,就是因为没有摧毁它的白卫军。如果敌人的军队完好无损,革命就不可能胜利;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资产阶级军队的瓦解和崩溃。因此可以说,对沙皇专制的胜利,就意味着沙皇国家和军队的局部摧毁和瓦解;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则意味着临时政府的国家组织和克伦斯基的军队的彻底摧毁和瓦解。

       革命就是这样摧毁旧的政权和建立新的、不同于过去那样的政权。当然,也有一些旧政权的组成部分进入这个新政权,但是,它们是按照另一种方式来安排的。

       就是说,夺取国家政权不是夺取原有的那个组织,而是建立另外的组织,即在斗争中获得胜利的阶级的组织。

       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例如,有人指责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就像曾经指责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一样),说他们瓦解军队,促使纪律松弛、不服从官长等等。很多人至今还觉得这种指责很可怕。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怕。就是应当瓦解那些遵照军官和资产者的命令来反对工人的军队,哪怕他们是自己的同乡。否则就会葬送革命。就是说,瓦解资产阶级军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革命者应当把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看作是自己的功绩。在资产阶级的纪律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资产阶级是不可能战胜的。绝不能又想打倒它,同时又怕刺伤它。




【1】指菲利普·谢德曼(一八六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和古斯塔夫·诺斯克 (一八六八年七月九日——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谢德曼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保卫祖国”的口号欺骗无产阶级,投票赞成政府的军事预算,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并受德国政府的指使,劝说瑞士、瑞典和丹麦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赞助德国帝国主义战争。他和另一右派领袖弗·艾伯特分别控制了社会民主党的议会党团和执行委员会,同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以及后来建立的"斯巴达克团"对抗,纠集其他右派分子支持资产阶级政府的战争政策,要求把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他支持德意志帝国出兵侵略苏维埃俄国。一九一八年德国发生革命危机时,他参加了德皇内阁政府,任内务大臣。德国一九一八十一月革命爆发后,他担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财政部长。一九一九年一月,他和艾伯特等一起同德军统帅部签订了对工人革命运动进行镇压的秘密协定,亲自迎接诺斯克带进柏林的十个师团,并随军队一起在大街上示威行进,主导镇压了工人的一月起义,杀害了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等许多革命者。一九一九年二月至六月,任临时政府内阁总理,因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辞职,反对希特勒的政权,在一九三三年开始侨居国外,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死于丹麦哥本哈根。撰有回忆录《一个社会民主党人的回忆》。诺斯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客,一九一四年与反动的社会民主党人一起支持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一九年一月起义爆发后,他出面调集十个师团的德国旧军队进军柏林。由于残酷镇压德国共产党与其他左翼运动在一九一九年一月的起义而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担任魏玛共和国的首任国防部长,在右翼发动企图推翻政府的卡普政变后被迫辞职。一九二〇年起担任汉诺威省的总理,直到一九三三年被纳粹党免职。一九四四年因被怀疑与刺杀希特勒行动有关而被盖世太保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汉诺威定居直到逝世。——编译者注



第三章 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十四节 夺取政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