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伟大的赛车】迈凯伦MP4/6

在1989-1990赛季MP4/5和5b大获成功之后,其他车队的实力开始越来越强,比如之前的老牌车队法拉利,以及换装雷诺发动机,同时兼备纽维设计赛车气动和底盘的威廉姆斯,压力来到了迈凯伦和本田这边,在1991的新赛季开始之前,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新车——迈凯伦MP4/6。


上次我们说到,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当中,V8的结构更加紧凑,而V12则是动力更加强大,在MP4/5上,他们折中性地选择了V10,但是随着对手逐渐强大,他们也不得不选择输出更大的发动机——V12。本田也很快交出了自己的答卷:RA121E 60度夹角 3.5L V12发动机。最大马力735匹,比1990时的690马力大了不少,不过发动机尺寸还是稍大且重量也要大些,不过按照当时本田的逻辑,可以通过动力来弥补,在90年夏天,这台新发动机就被搭载在两台MP4/5C上作测试,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外观设计则是其前身MP4/5的发展。主要变化是应对V12发动机带来的重量增加,悬挂设计改为推杆式,让避震机能够实现水平安装,这也让车头高度得以降低。另外变速箱也换为横置,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抵消V12带来的重量增加。





车手方面,迈凯伦还是保留了上个赛季的两位:塞纳还有格哈德.伯格,但是,在赛季开始之前,塞纳就隐约有些担心,他不知道本田换用V12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觉得,V12发动机提高的几十匹马力不足以应对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年本田和迈凯伦的压力可以说是比较大,首先,FIA为了避免一家独大的状况肯定会对太强大的车队做出限制,另外,搭配着不弱于自吸本田的雷诺发动机并且还有各种高科技加持的的威廉姆斯赛车也在强势崛起,给麦田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一定威胁。所以,他们能不能再次统治围场,在此一举。

事实证明,塞纳之前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1991赛季在凤凰城拉开序幕,排位赛里塞纳夺得杆位,在正赛里也是凭借强劲的赛车实现了pole-to-win。并且在随后的3场比赛里全部获得胜利。所以说,迈凯伦和本田做出的换用V12发动机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是,之前由于电子系统问题一直退赛的的威廉姆斯很快就恢复了状态,从第五场加拿大站比赛开始,MP4/6就很难和威廉姆斯的FW14竞争了,从第六站开始威廉姆斯车队更是拿下四连冠,迈凯伦和本田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但是,迈和田毕竟都是有实力的厂子,岂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冠军被威廉姆斯夺走,在两位车手的帮助下,V12发动机被改造,气缸夹角被加大到了75度角,加入了电传控制单元,采用12单元蝶形节气门的设计,拥有可变进气道长度系统帮助各转速下扭力的输出。在14000转下可以爆发出774马力,和雷诺RS3的770马力已经不相上下,同时迈凯伦工程师也尽全力对赛车进行改进,新的赛车被命名为MP4/6B,从匈牙利大奖赛开始登场。


赛季中的努力没有被白费,在匈牙利和比利时,以及收官站澳大利亚,塞纳重新夺回冠军,之后的几场比赛里都是基本在领奖台上(就一次第五),而格哈德.伯格也为车队拿到了足够的积分,还在日本站获得冠军,和塞纳一同实现了1-2带回。最后,迈凯伦以139分稳居车队积分榜第一,这是迈田合作以来第四个年度车队冠军,而塞纳也成功拿到了自己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为自己和车队,攒下了无数荣誉。

在之后的1992赛季,由于新赛车研发工作推迟,MP4/6B还参加了前两场比赛,在南非拿到3-5,在墨西哥则是4和未完赛,之后的比赛,都由MP4/7赛车接手。而4/6则走完了它在f1的最后一段路。

总的来说,在主办方和别的车队竞争力上升的压力之下,从赛季一开始的四连冠,到中间的威廉姆斯强势挑战,再到后来的重新夺回冠军,迈凯伦和本田可以赢得1991赛季十分不容易,而那台MP4/6赛车也和前辈4/4 4/5 4/5B一样,被迈凯伦和本田,载入了他们合作的史册之中。永远不会被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