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的内心渴望与现实世界进行连接,不再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了。
何以见得?因为只有当我意识到,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时候,才会追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
再进一步说,是在追问自己:可以用来换成现实成绩的,作为一种资源的【时间】,被我分配到哪里去了??

的确,这世界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可以学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也不带重样的。
但问题是,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我没办法长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两件事上。具体表现为:上了大学后自制力越来越差。
这就有点糟糕了。
我尝试了很多办法进行改变,比如看了《奇特的一生》,花了大力气学习怎么进行时间管理,也算得上小有心得。
但问题是,在看过了世界不同的侧面后,我的内心不愿意将时间仅仅用来换取特定的一个位面。
麻烦。
我今天学一点这个,明天学一点那个,遵照自己的本心出发,这样不好吗?
为什么要学习怎么制造学术垃圾?就为了毕业?就为了现实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益?
一个望月者还需要地上的六便士吗?
这个……
尽管虚拟与现实尚未达成和解,但虚拟终究还是现实的一部分。
人还是要活在社会里的,没办法的事。
幻想家的痛苦在于,哪怕全心全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世界有多么有趣,别人不想进,也进不来。
另外,人生有几个关键抉择需要注意一下。
高考,选专业,读博,结婚……
有好多东西,学起来很有趣,但不一定非要在两年之内学完。
有一些东西,学起来没什么意思,但如果现在还不动身,那之后也没机会了。
人生已经活过两个本命年了,这点道理,我不可能不懂,但之前总是在逃避罢了。
在当下这个时刻,我的梦想无人关心,我的成绩万众瞩目。
没办法,活在世俗化的中国,享受了世俗化的好处,就要承受世俗化的代价。
确实,我可以继续做梦,继续幻想,继续拒绝被人打扰。但人终究不可能脱离所有社会关系,当你渴望与他人接触的时候,等待着你的,只会是与现实脱节的痛苦。
该面对的东西,总是要面对的,这是没办法的事啊。
……
自己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首先要减少的就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已经有相机了,就不需要再重复看相机选购的视频。既然最近都没时间玩游戏,就不要看和游戏相关的视频。
即使学习已经被碎片化,但也要能集中一分精力就集中一分精力。
其次的话,一定要强迫自己做总结与回顾。
可以先不24小时记录,但也要学会正向统计时间。
不忙的时候,每周都应该统计这周敲了多少代码,看了多少文献,拍了多少照片,背了多少单词,读了多少书。
忙的时候,也应该半个月一次。
写工作日志是一个好习惯。
2022年最后九十天,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规划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都要写好。
嗯。那就大概写一下。
读书计划:1.《书读完了》2.《白夜》3.《存在哲学与中国当代思想》4.《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观影计划:今年要接触新浪潮电影。
10月可以先看侯麦的四季的故事。
11月和12月的电影暂时还没有完全排好,但可以将几部经典电影纳入必看范畴:《四百击》《精疲力尽》《广岛之恋》《狂人皮埃罗》《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包法利夫人》《表兄弟》
大概是一周一部电影的频率。
运动计划:跑50km。
学习计划:其实这个才是大头,但我目前还没有想好。只能尽力学习。每周要统计自己在专业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十月比较有空,希望可以建立起好习惯。
还有一个问题:宝可梦怎么办呢?
简中10月28日才开始发售,朱紫要11月之后。
如果必须选一个,是卡牌还是双打?
这个问题目前的方案是:先不做选择,待卡组出来后,去牌店尝试一下再做决定。
其他的宝可梦游戏呢?
很抱歉,散漫的我没有在9月通关。今年也没有时间通关老游戏了。对不起!
如果有时间的话,春节希望能通关心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