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克用假子成军丨谈五代十国为何会跟风收养假子以及其历史渊源

2023-09-09 02:09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在中国的唐末五代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气。这一风气无论是上至皇帝亲王还是下至于将军宰相,都普遍存在,这就是收养假子。这一风气在这一时期所造成的影响范围之大,涉及阶层之广,几乎远远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所有时期。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可谓匪夷所思的风气在当时的社会中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风气。


这一风气的广泛传播,与唐末宦官问题及统治者借假子以求巩固自身的权力及统治地位的希望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有关历史,作出一定的梳理,以求得答案。


一、五代时期收养假子的大概情况

1、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关于收养假子的

相关记载

翻开《新五代史》,可以注意到,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时,同样也注意到了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广泛的收养假子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一特殊的风气,专门写下了《义儿传》。

《义儿传》共一卷,欧阳修在此传中将李克用的八位假子的平生事迹全部收入。欧阳修在序言中指出:“可以记录在这里的一共应该有九人,而其中一人是唐明宗。”可见李克用共有假子九人,其中一人继承了李克用之子,即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位,这人就是后来的唐明宗李嗣源。


因此,李嗣源的事迹理所当然地应该收入到本纪之中,故而自当缺少一人。实际上,还有一位假子李存审并未收录,因为李存审之子符彦卿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异常显贵,并且符彦卿之女曾经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


对此,欧阳修心中稍有顾忌,便将其恢复为原来的姓名,编入了《唐臣传》之中,故而可以收录入《义儿传》的应当有十人。

李克用所收养的这十名假子,无不是当世大将。而李克用所收养的假子并非仅仅这十人而已,欧阳修在《义儿传序》中说到:“太祖所收养的假子很多,事迹足以记录下来的有九人。”


《义儿传序》中还同时指出:“后唐自称是沙陀族,发源于代地以北,与李克用一起来的,都是沙陀族在当时的英雄豪杰,武功骁勇之人,李克用往往将他们收养为假子,称之为‘义儿军’,一直到后唐夺得天下,多靠这支部队以建功立业。”


李克用所收养的假子足以建立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可见其人数之多。

2、五代时期皇帝所收养的假子

五代时期大量收养假子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李克用一人,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极其普遍的社会风气:


五代中,后梁太祖朱温所收假子也有不少,如友文、友谦、友恭、汉宾等人。他们之中有些人或许成为了禁军将领,或许成为了一方节度使,甚至还有的被封王,可见在朱温的时代,收养假子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且被收养的假子往往拥有相对较高的权力和地位。


五代以外,南方的十国也存在着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尤其以前蜀高祖王建收养的假子最多:据《十国春秋》所记载的地位相对较高,足以为之专门立下一传的竟都多达四十五人之数。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王建所收养的假子总人数更是多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人之数。并且这些人中大都战功赫赫,并且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都相对较高。

李克用假子成军丨谈五代十国为何会跟风收养假子以及其历史渊源

月影讲历史

2021-07-13 17:20

已关注

在中国的唐末五代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气。这一风气无论是上至皇帝亲王还是下至于将军宰相,都普遍存在,这就是收养假子。这一风气在这一时期所造成的影响范围之大,涉及阶层之广,几乎远远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所有时期。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可谓匪夷所思的风气在当时的社会中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风气。


这一风气的广泛传播,与唐末宦官问题及统治者借假子以求巩固自身的权力及统治地位的希望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有关历史,作出一定的梳理,以求得答案。


一、五代时期收养假子的大概情况

1、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关于收养假子的

相关记载

翻开《新五代史》,可以注意到,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时,同样也注意到了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广泛的收养假子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一特殊的风气,专门写下了《义儿传》。


《义儿传》共一卷,欧阳修在此传中将李克用的八位假子的平生事迹全部收入。欧阳修在序言中指出:“可以记录在这里的一共应该有九人,而其中一人是唐明宗。”可见李克用共有假子九人,其中一人继承了李克用之子,即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位,这人就是后来的唐明宗李嗣源。


因此,李嗣源的事迹理所当然地应该收入到本纪之中,故而自当缺少一人。实际上,还有一位假子李存审并未收录,因为李存审之子符彦卿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异常显贵,并且符彦卿之女曾经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


对此,欧阳修心中稍有顾忌,便将其恢复为原来的姓名,编入了《唐臣传》之中,故而可以收录入《义儿传》的应当有十人。


李克用所收养的这十名假子,无不是当世大将。而李克用所收养的假子并非仅仅这十人而已,欧阳修在《义儿传序》中说到:“太祖所收养的假子很多,事迹足以记录下来的有九人。”


《义儿传序》中还同时指出:“后唐自称是沙陀族,发源于代地以北,与李克用一起来的,都是沙陀族在当时的英雄豪杰,武功骁勇之人,李克用往往将他们收养为假子,称之为‘义儿军’,一直到后唐夺得天下,多靠这支部队以建功立业。”


李克用所收养的假子足以建立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可见其人数之多。


2、五代时期皇帝所收养的假子

五代时期大量收养假子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李克用一人,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极其普遍的社会风气:


五代中,后梁太祖朱温所收假子也有不少,如友文、友谦、友恭、汉宾等人。他们之中有些人或许成为了禁军将领,或许成为了一方节度使,甚至还有的被封王,可见在朱温的时代,收养假子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且被收养的假子往往拥有相对较高的权力和地位。


五代以外,南方的十国也存在着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尤其以前蜀高祖王建收养的假子最多:据《十国春秋》所记载的地位相对较高,足以为之专门立下一传的竟都多达四十五人之数。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王建所收养的假子总人数更是多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人之数。并且这些人中大都战功赫赫,并且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都相对较高。


王宗佶,封晋国公,加太师,总领六军;王宗侃,封魏王,加太保、中书令;王宗滌,东川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透过《前蜀列传》中的这些记载可以看到,王建收养的假子大量进入政府之中,牢牢地把持着前蜀的军政大权,是其维护自身统治的特殊方式。


除此之外的北汉,虽然建国时间相对较晚,但仍然存在着收养假子的风气。如刘继业,其原本姓杨,极其骁勇善战,时人称之为“杨无敌”,后来被汉睿宗刘钧赐了刘姓,又收为假子。


刘继业在投靠宋朝后,被恢复了原本的姓名:杨业,其共有六子,个个英勇无敌,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杨家将”,其原型就在于此。

3、五代时期作为假子出身的皇帝

这一时期,不仅皇帝大量地存在着收养假子的行为,就连皇帝本身也都不少曾是假子身份。除了唐明宗李嗣源外,还有唐末帝李从珂,就是李嗣源所收养的假子;另一个皇帝柴荣,他原本是太祖郭威柴皇后的侄子,因郭威无子,便将柴荣收为了养子,在郭威驾崩后,柴荣登基为后周皇帝,是为世宗。

欧阳修在写《义儿传》时,也在序言中感慨道:“从开平到显德这五十年之间,天下虽然经历了五个朝代,而实际上却传了八个姓氏,其中三个氏收养的假子。”


其实五代时期,以假子而为皇帝的远远不止这三人:五代中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十国中的前蜀王建、荆南高季兴还有南唐开国之君李昪等等,都曾是假子身份,可见当时社会上收养假子的风气之盛。


4、五代时期大将节度所收养的假子

李茂贞,曾为凤翔节度使,唐末五代时期割据于关中地区,实力雄厚。他所部的大将之中就有大量的人是其所收养的假子,这些假子或者担任一方节度,或者总领禁军,李茂贞同样通过收养假子的方式,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割据政权,并且巩固了他的统治。

后梁的大将霍存,也曾收养假子霍彦威;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同样收养了假子将殷……他们所收养的假子无一例外都担任了重要的职位,成为了他们最得力的左右手。


二、五代时期收养假子风气盛行的形成原因

1、唐末以来的宦官问题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收养假子的风气,与五代十国处于唐宋交替之际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唐代政治在玄宗朝的高力士以来,宦官问题就是中国历代以来最为严重的。


通常来说,普遍认为汉、明两代宦官问题比较严重,而实际上这两代的宦官问题无论从规模还是宦官自身的权力上而言,都是远远不及唐代的。

唐代的宦官不仅在政治上凌驾于宰相甚至皇权之上,同时还手握中央禁军神策军。而宦官并没有性能力,其对权力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附于那些被收养而来的假子,如唐代的内诸司使系统。


这一系统的权力是通过不断地分割代表着相权的南衙的权力而逐渐扩张的,故而随着其权力的不断膨胀,南衙的权力也就不断地被削弱,到了后来,被诸司使系统所染指的职位已经达到了数十个,并且还在通过不断地分割南衙的权力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宦官们想要将这样巨大的权力和巨额的经济利益延续下去,就不得不借助于收养假子的办法,这也是大量的宦官都乐于收养假子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之后,宦官世家也得以通过这一方式延续了下来。

2、收养假子目的的转变

唐代的官宦收养假子的最初目的是延续其自身所夺得的政治经济地位,同时也希望过上正常人有家室的生活。


但是到了唐末,伴随着藩镇割据的进一步加深,朝廷内部的政治环境也在飞速恶化,权力的斗争逐渐变得更为残忍。从此,宦官开始大量地收养禁军中的将军亦或是割据一方的藩镇将帅为假子,以求巩固自身的权力和地位。


据《资治通鉴》记载,杨复恭所收养的假子无不是节度使和刺史,还收养了六百宦官为假子,都担任了监军一职。杨复恭的兄弟杨复光同样也收养了数十位假子,无不是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和将帅。

如此大量的宦官大范围地收养假子,以求壮大自身的势力,就难免对整体的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广泛的风气。


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论述道:“唐末掌兵的宦官大都收养军队中的壮士为假子以求自重,因此其他将领都效仿他们的这一做法。”可见司马光也认为,五代时期所形成的这种特殊风气,与唐末宦官大范围地收养假子是分不开的。


三、总结

通过上文的梳理可以了解到,在五代十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上收养假子的风气是极其普遍的,无论是王侯将相抑或是皇帝本人,都有收养假子的记载。有不少皇帝甚至自身就是他人的假子出身。

而这一风气在这一时期的“风靡”,是与中唐以后宦官权力的不断膨胀所分不开的。宦官们在得到大量的权力和财富之后,为了在自己年老后可以巩固下这一权力,开始小范围地收养假子,以求继承。


而在后期,唐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恶化,同时,因为神策军自身的逐渐腐化,也就导致了大量的宦官开始求助于藩镇。收养节度使、大将为假子以求自固的风气大兴,成为了后来在五代十国时期收养假子之风之所以“风靡”的主要原因。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李克用假子成军丨谈五代十国为何会跟风收养假子以及其历史渊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