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必看!世界史易混易错知识点火热来袭!【第三弹】

嗨咯~各位淀粉晚上好,我们的第三弹易混易错知识点来咯~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世界史部分的易混易错知识点。划重点!!!文末有完整版的PDF获取方式(小彩蛋~还附赠有配套的例题哦~一定要配套练习,学习效果才更佳!)
西方古代史
易错点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地理环境并非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易错点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是由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2、古代雅典享受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人
【易错点拨】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实际上古代雅典民主的范国仅限于占城邦人ロ小部分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对外邦人、广大奴隶、妇女和末成年人而言,民主遥不可及。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近代民主的成分
【易错点拨】古代雅典民主虽然本质上属于奴隶制民主,但其在多方面已经包含了近代民主的某些特性,如公民享有广泛的参政权;具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较为完善的民主机构,并且民主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权和制衡。但雅典陪审法庭权力过于集中,违背近代民主精神。
4、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很大弊端
【易错点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公民通过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等国家机关直接参与城邦管理。政治家与普通公民之间可以直接交流,城邦的一些重大事务由公民直接进行集体表决。有时候公民会受到政治家演说的影响,做出对城邦不利的决定,甚至会导致集体暴政。此外,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也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能保证参证质量,这容易导致权力的用和误用。
5、《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但根本上维护的仍然是贵族特权。
【易错点拨】《十ニ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解释权的垄断,其中有很多内容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甚至有部分条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但它在根本上维护的仍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属于贵族法。
6、罗马法具有灵活性,但也存在缺陷
【易错点拨】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随着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罗马法维护了妇女、奴隶的利益,但是罗马法也存在程序烦琐、形式主义特征明显、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等缺陷。
7、万民法和公民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罗马法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
【易错点拨】狭义上的罗马法是指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是指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国内的一切自由民。公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其中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万民法侧重于涉及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方面。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两者不是对立的。
易错点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易错点拨】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然而,过于相信“人的感觉”,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東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2、苏格拉底的思想弥补了智者学派思想的不足
【易错点拨】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作用。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每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则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追求理性的价值,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其思想弥补了智者学派思想上的不足。
3、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而是反对直接民主
【易错点拨】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人们的决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他们很可能盲目行事。人的决策往往建立在感觉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因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倡导“精英民主”。
4、人文主义思想并非古代希腊的主流思想
【易错点拔】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然而人文精神并不符合古代希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未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因此人文主义思想不是古代希腊的主流思想,只是古代希腊众多思想中的一种。以神为本,强调神权至上,研究自然,探求自然规律,才是当时希腊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西方近代史
易错点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而是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神学
【易错点拨】文艺复兴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但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而是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神学,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易错点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由于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教会势力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文艺复兴也存在弊端
【易错点拨】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文艺复兴过分推崇人的作用,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易错点2 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
【易错点拨】启蒙运动的发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
2、启蒙思想家宣扬中国儒家思想的目的
【易错点拨】中国的儒家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西方的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思想,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宣扬中国儒家思想主要是想利用儒家思想的某些内容来反对欧洲的封建主义,宣扬资本主义思想。如伏尔秦通过对遵循理性、自然和为善之道的中国儒家思想的由衷赞美,表达了他对理性的向往与追求。
3、启蒙运动并非理性主义的开端
【易错点拨】理性主义是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旗帜,但并不是只有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古希腊时期的人文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都强调理性,但侧重点与启蒙运动不同,他们主要强调的是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4、启蒙思想家观点的个性和共性
【易错点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权威,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但是他们的主张又有所不同,伏尔秦倡导“天赋人权”,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康德强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自由和平等应在法律的范国之内。
5、启蒙运动也存在弊端
【易错点拨】启蒙运动突出个人解放,尤其重视个人权利,将个人权利作为一切价值的基础,进而导致个人主义泛滥,使得家庭、社会、自然的价值逐渐被忽视。启蒙思想宣扬的理性在使人明智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冷漠。所以,启蒙运动也存在弊端。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历史高考热点哦~内容包括了专题的概述,可能的考点,大量可以直接套用的概括性答题术语!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哦~

1、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所不同
【易错点拨】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所不同。对英荷等西欧国家来说,新航路开辟为这些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打开方便之门,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广大亚非拉国家深受殖民之害。对世界来说,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同世界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2、西、葡两国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并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
【易错点拨】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也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国将掠夺来的财富用于购买其他国家的奢侈品,导致大量财富流入荷兰,英国等国,在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
3、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易错点拨】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工业革命的成果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此外,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4、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的破坏性与建设性
【易错点拨】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破坏性表现为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建设性表现为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客观上冲击与推毁了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5、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的关系
【易错点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源于工匠和技师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次工业草命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
易错点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地位的正确认识
【易错点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カ,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但国王仍保留了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英国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之后。
2、英国责任内阁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易错点拨】英国责任制内阁是不断发展完善的。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阔开始形成,此后君主和内阁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8世纪后期,内阁获得了解散下院重新选举的权力,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3、1832年议会改革后,获益最大的是工业资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
【易错点拨】1832年的议会改革降低了选举资格,扩大了选民的范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但从议席的重新分配来看,主要是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在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中工人阶级仍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易错点5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1、美国的联邦制不同于他国的中央集权制
【易错点拨】美国联邦制下,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在不违背完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州的法律,从而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87年宪法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体现了一定的“非民主性”
【易错点拨】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其中包括: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表现为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主要表现为承认黑人奴隶制,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其他人ロ(黑人等)按3/5的人口折算,这体现了一定的非民主性。
3、三权分立体制下,美国总统权力较大,且呈扩大趋势
【易错点拨】三权分立主要体现为权力的相互制衡,而非完全平分。在美国,总统不需要对国会负责,权力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统权力(行政权)呈扩大趋势。三权分立的权力重心由国会转向总统,但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并没有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总统依旧受到来自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权力限制。
易错点6 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
1、正确理解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反映的问题
【易错点拨】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并不是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斗争。无论是帝制还是共和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它们只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易错点拨】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但是帝国议会是由选举产生的,掌握一定的立法权,其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具备“民主选举和议会立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特征。因此,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3、德意志帝国代议制的不彻底和不完善
【易错点拨】德意志帝国代议制不完善并不是因为皇帝是国家元首,而是由于议会没有掌握完整的立法权。1871-1918年的徳意志帝国,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定权,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而在君主手中。
易错点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易错点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随着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不断发展完善。
2、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易错点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直面资本主义现实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动作用。
3、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其失败则具有必然性
【易错点拨】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它推翻了资产阶反动政府,通过普选建立起新型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它也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未达到能够推翻它的程度,因而革命失败具有必然性。巴黎公社并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也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看完是不是收获满满,那就快点赞、收藏、分享吧~敲黑板!这是最后一弹了哦~如果没有看过之前前两期的同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跳转哦~


想要获取完整版的童鞋们,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聊天框发送暗号“世界史易混易错知识点”就可以获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