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募基金定位的演化

2021-04-21 13:57 作者:天狼50陈浩  | 我要投稿

公募基金定位的演化

作者:天狼50陈浩

发表于《财富时代》4月刊

短短的两年间,公募基金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三个版本。2019年开始,第一批强势基金崛起,早前国家部署的未来15年的高端制造战略,赋能了基金经理重仓的5G板块和芯片板块。第一批年度翻倍业绩的牛基出现,引发了爆款基金的发行盛况。事实上,这是公募基金的第一次抱团,主角是成长型基金经理。

2020年7月后,身居高位的大科技股在外围市场暴跌的影响下出现了崩解。基金业对赛道投资进行了反思。蛰伏许久的价值型基金经理开始抱团优质核心资产。在当时的场景下,超低的美债收益率给估值并不高的核心资产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安全边际。股利贴现模型或自由现金流贴现算法聚焦了几百只绩优股,第二轮抱团运动开启。

时过境迁,不谈投资理论的局限性,只说曾经被抱过的股票就是A股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就好比饥饿许久的人们遇到了琳琅满目的食品,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先吃肉肉。以至于2440点之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上证指数涨了51%,4千多只个股中位列基金重仓股的也就一千多只,所谓的抱团股核心圈中也就是100来只股票。为此舆论哗然,中小投资者愤愤不平。

2021年春节后抱团股闪崩,也算是安慰了多数投资者。这次闪崩的外部因素居然还是美债收益率,其大幅度飙升降低了抱团股市盈率的理论上线,天花板空中浮现,机构开始换股。但市场流动性不能满足机构的交易需求,最终在抱团股中形成了机构踩踏。 

终于到了基金业思考资管业务的本质,进行长期行业点各位的时候了。

权益型公募基金的基本职能有两条:其一,配置基金资产,也就是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当股东。其二:通过资产配置决定上市公司的合理定价。

长期以来,无论基金经理还是基金持有人,都将基金的职能定位为赚钱,赚很多的钱,由此导致基金经理的过度努力,结果却适得其反。

择时策略在2020年首先淡出公募基金的评价体系。由于巨大的总市值的存在,使得择时的理论成功率已经从2:8直接降为极小比率。所谓择时,就是套现,然而A股的高波动属性使得套现一旦开启,流动性即时枯竭,没有谁傻乎乎地给机构钱让机构杀自己。由此,A股的短线熊市也是闪崩模式,来的快,一步到位。2021年春节后就是这样的场景。可以见到的,只是若干位择时成功的小型私募以及自媒体大V。2020年末,有中介机构对公众和机构做过调查统计,择时完败。2021年,我们对公募基金经理进行策略闻讯,得到的答案都是长线重仓策略,基本没有见到对择时的认同。

择赛道也在退出,其原因依旧是流动性。推高一个赛道不难,趋势终结时的获利抛压却没有足够的接盘。以至于留给机构的技术路线只有再次推高,从而将风险留给了自己。

如果把基金的成功定位为任何的精准的判断,基本上都没有前途,无论指数还是板块。

那么,还能咋办?

机构们需要一个低波动的稳定的市场。各机构各自独立的对个股的估值进行判断,是稳定的慢牛走势的基础。留给基金经历最后的选择,是将资金配置在估值合理的个股中,以求分享资本市场的必要收益率。

还是价值投资,这是唯一的出路。

基金经理要做的,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出清高估值的个股,换入估值合理或偏低的部分。

未来的股市,大部分股票估值应该是合理的。因此,当机构预期降低,只求合理回报的时候,股市就不会这么折腾了。

某种意义上,机构的抱团是放弃独立思维的被动行为。在抱团股走结构化强牛趋势时,不参与就意味着被赎回。解决这个问题不靠基金经理自己,而是当市场不再提供超低估值的个股可以整板块的个股时,市场就会进入均衡状态,即有效市场。

基金业的黄金时代在后面。换言之,未来的公募基金只要做好份内之事,就可以拿到管理费,不用赚的太多,不用算计散户,无需投机。公募基金赚的钱只能是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别人的本金。

若如此,则10万亿散户资金也就只能上岸了,因为只有公募基金才能提供体验良好的投资回报,且显著高于银行存款。

这就是未来基金的主旨,即理财,不是发财。大科技炒作的失败,抱团股盛宴的散席,促成公募基金向成熟的共同基金方向转化。过去两年的经历,是这个转化的必然过程。



公募基金定位的演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