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6.1.1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条件

2023-10-25 10:4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极力歪曲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为了替极少数人压迫大多数人的“权利”作辩护,他们总是力图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把人民、普通人、劳动群众描绘成天生就只配无条件地服从别人的意志,俯首贴耳忍受贫困和侮辱的愚昧的群氓。

  在这种观点的拥护者看来,人民群众只不过是历史过程的被动的客体,至多也不过是帝王将相、立法者等等“伟大人物”的意志的无头脑的执行者。这种主观主义的理论不仅替一小撮剥削者压迫大多数人民的制度作辩护,而且为取消民主、建立法西斯制度的对内政策提出根据。反动的思想家要人们相信,正是这样的制度才能够保证伟大人物无阻碍地、无须耽心愚昧的群众的干预而去“创造”历史,实现自己的意志。希特勒匪徒及其他法西斯份子就是这样论证群众应当无权、而“元首”应当有无限权力。

  除了这种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主观主义观点以外,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当中还流传一种宿命论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们对于事变的进程是不能有任何影响的。迷信宗教的人们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他们硬说,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是神的预定、盲目的劫数、命运的结果。“听天由命”就是这种议论的实质。

  宿命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在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方面是不相上下的。两者都是从这样一种错误见解出发:似乎社会发展是脱离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活动和斗争的。它们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为鄙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的思想目的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证明了宿命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历史过程的规律性,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必然性的主要表达者,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这首先是那些进行社会生产,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的阶级和社会各阶层,即劳动群众。他们总起来构成社会的主要部分,社会的绝大多数。由于时代和社会形态的性质不同,构成人民群众的具体的阶级和阶层也不相同。因此,使用“人民群众”这一概念,丝毫不能脱离阶级分析方法,必须弄清人民群众所参加的运动的具体阶级内容。


1、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条件

  群众的生产活动在社会生活当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群众创造和改进劳动工具,不断积累劳动技能并世代相傅下去,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如果没有这些物质财富,社会连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

  生产者的阶级性质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而改变,但是,他们的生产活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社会存在的自然要求和首要条件。恩格斯着重指出:“······无论社会上层的、不生产的阶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存在。因此,这个阶级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虽然这样的时候一定会到来,那时它将不再是一个阶级,那时它将包括全社会。”[1]

  千百万普通人发展生产的日常劳动活动,不仅供给社会生存所必需的一切,而且为社会经济形态的顺序更替,即为人类前进的发展,人类进步创造物质基础。

  单只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就足以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尽限于此。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5年俄文版,第15卷第592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6.1.1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条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