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 CCL,对肝脏的损伤原理详见本节肝硬化模型,不同剂量的 CCI 及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制成相应的急性中毒性肝炎或肝坏死并导致急性肝衰竭。
【造模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猫。用 CCL0.5m/100g 做皮下注射,可诱发大鼠脂肪肝,肝硬化;用 40%CCL,橄榄油 0.4ml,一-次性口服可诱发小鼠肝小叶中央坏死;用 CCU,0.2ml/100g 做注射,可诱发大鼠肝细胞水疱样变性,缺氧、肝小叶中央坏死;用ccl矿物油 0.033ml/100g 做腹腔注射.可诱发大鼠肝,肝小叶中央坏死;CC1,0.5ml~1.0ml/只一次性口服,可诱发大鼠肝小叶中央坏死;用 CCL,0.5m/10g→-次性口服,可诱发大鼠急性中毒性肝坏死;用 CCL1.2ml/kg 一次性口服,可诱发兔肝小叶中央坏死;用ccu1.0ml/kg一次性口服,可诱发兔急性中毒性肝坏死;用 CCI,0.3ml/kg --次皮下注射,可诱发猫肝小叶中央坏死、脂肪肝。
【模型特点】采用此种动物模型一般 16~24 小时就可形成,ALT、ASL活力升高,糖原,RNA含量减少,但病理组织学变化还不十分明显。24 小时后可观察到急性肝炎时的糖、脂肪、蛋白质及胆色素等方面的代谢障碍;肝脏解毒功能降低;迅速出现营养不良,脂肪变性,肝坏死等形态学改变。
【应用范围】此类模型可用于肝衰竭的发病过程,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研究,以及保肝药物的药理实验。
【注意事项】
1.药物造模所使用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因为此类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同可引起急性,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或肝癌,剂量过大还可导致动物死亡。
2.固定采样时间和方法,测定血清转氨酶活力时动物需饥饿 12~16 小时,转氨酶活力过高时应当将血清适当稀释后再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模型评价】CCL是长期以来公认的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化学物质,实验动物表现出来的症状、肝功能检测指标、肝脏病理改变都与人类十分相似,而且实验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因此较为实用。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