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对我们的贡献究竟有多大?震惊世界,美国每年都要交专利费
楚按:袁老今天去世了,但是还有很多国人对袁老的贡献有多大还不甚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一窥袁老对中国人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袁老先生千古!!!
拥有质疑精神是个好事,但是不经过自己查证和考据的人云亦云的质疑,不是蠢就是坏!
比如今年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网上这几年总有人在质疑袁老爷子的实力和能力、攻击杂交水稻的口感,这种无脑的“黑子”我们借用网友的一句评论来形容“我看就是袁隆平把你们喂得太饱了,撑的!”
他喂饱了国人,迫使美国年年交专利费,却被“喷子”讽刺名不副实。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下,我们能够生活在人人都有米饭吃的时代,袁隆平对我们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大饥荒逼出的稻田守望者
对于大部分80后来说,虽然出生的时间我国尚未摆脱物质匮乏,但也基本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90后和00后就更不用说了,从出生起就开始享受我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和前几代人辛勤付出的成果,对于“饥荒”的体验也就是书本上、电视上的一个词汇罢了。
很多人会很好奇为什么自己的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辈面对便宜的东西总是趋之若鹜,哪怕超市做活动只是送一篮子鸡蛋都会一大早起床去排长队?他们是真的缺这些生活物资吗?不,他们并不缺,只是在他们那一辈,曾经的“大饥荒”造成的时代阴影已经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
把时间往回倒50年,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尚处于落后的“看天吃饭”的时代,偏偏天公不作美,因为大跃进大炼钢铁导致了一场持续四年的灾难,大饥荒席卷了刚刚成立还不到15年的新中国,一时间,全国出现严重的粮食大危机。
饥荒总是伴随着死亡,灾害带来的大饥荒导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路有饿死骨”的情况,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过全村100多号人集体饿死的情况。
一定要让我们国人都有米饭吃!当年30岁出头的袁隆平在大饥荒的年代暗暗地立下了这个伟大的夙愿!
要让全国人民都能有香喷喷的白米饭吃,最核心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那就是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在天然水稻品质良莠不齐的状况下想要实现粮食增产,那就必须对水稻的品质进行改良。
但按照前苏联的专家米丘林和里森科的传统水稻“无性杂交”理论,想要实现水稻的杂交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当时看来,水稻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植物根本没有办法像嫁接和其他物种杂交那样进行品质改良。
可袁隆平偏偏不信邪,于是在1964年和1965年,几乎每天都扎根在稻田里的袁隆平终于发现了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这就意味着长期霸占着传统水稻无法杂交的理论将被彻底推翻。那么这对提高粮食的产量有什么好处呢?
抛去那些复杂的专业知识,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打个比方,比如你现在手中有两种水稻,一个是A一个是B,A品种水稻的特点是产量高但缺点是容易得病,一旦生病颗粒无收,而B品种的产量虽然比不上A品种可偏偏“体质”比较好耐操。
那么如果对两种品质的水稻进行杂交就极有可能产生出新品种C,而这个C品种从概率上讲一定会出现产量又高又不容易生病的株苗,把这种杂交出来的新品种提取出来广泛地进行种植,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
袁隆平在1966年发表了研究成果成功的论文后,立刻引起了国家部委的重视,并在一年后由袁隆平牵头成立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科研小组,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中间的一些艰辛我们就不再多余赘述了,我们只说当时袁隆平团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种子不够。
科研项目必定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并且涉及到粮食种植的科研,就必须让实验品能够在全国范围播种,以此通过大量的“炮灰”找到其中的关键点。
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全国各省都成立了杂交水稻的科研协作组、协作单位,不仅如此各地的农场、公社和大专院校都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这场农业科研的大协作迅速提高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袁隆平始终都是引路人和牵头者。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新型籼稻杂交水稻终于问世了,1976年开始全国推广,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我国的稻谷作物增产就累计达到了两千四百亿公斤,让世界震惊,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
不仅改变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还对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改革,直到现在美国每年都还要像我国缴纳杂交水稻的专利授权费用。
9旬老人仍在一线海水稻终问世
如今的袁隆平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而袁老爷子依旧奔波在他深爱的稻田里,今年在袁隆平的带领下我国在海水稻的产量达到了六百二十三点五公斤的新纪录!
这就意味着我国两亿多亩盐碱地将可以利用这种沙漠海水稻的技术使荒地边良田!预计可增加的我国1亿亩的耕地面积,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多了一重大大地保障。
而这项技术一旦向全世界推广以后,对造福全人类都是莫大的好处,要知道全世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和我国这样,天天吃上白米饭!
结语
一些网络喷子用最初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来“喷”袁隆平技术不行,简直就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粮食作为我们的口粮,其首要任务是能让我们吃饱而不是吃好,试想一下饥荒年代,能吃上一口饭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好不好吃这种事情谁会去考虑?
也就是这些被袁老爷子喂得饱饱地吃撑了没事做的人才会说出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国士无双袁隆平,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