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怎么做滨水景观提升?重庆把业内大师全部请来了
滨水空间是城市形象和市民公共生活的核心
其规划、建设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受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复兴的重点区域会带动整个城市的更新
对营造宜居环境、拉动经济等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才能做好滨水景观提升呢?

我们将对重庆“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国际竞赛做全系列的方案分享
今天为大家介绍竞赛中长江北岸标段第一名方案:
迈柏(上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长江北岸
(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重庆两江四岸现状,首先提出了四大议题:
1.自然过程“连不上”
2.滨水空间“到不了”
3.游客居民“留不住”
4.江岸风貌“看不好”

方案以“重回长江”为愿景
提出“让滨江生活重新回归城市中心”这一目标


一个体味重庆精神与乡愁的
世界级“韧性城市”滨水带

策略一: 山水相连,自然重回
以山地汇水为脉络,打造5条山水廊道,让鸟类飞回长江。预留6条视线通廊,规划多处观景眺望台,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保持长江滩地的弹性生态功能,为长江珍稀鱼类预留产卵地,并为多种动物创造栖息地,重构长江弹性滩地。

策略二:缝合城市,步行重回
整合利用现有交通,增设其他旅游接驳线路。利用成渝铁路公交化,打造3大HUB枢纽,与各公交系统实现换乘。沿线打通52个步行断点,设置22个过街天桥及步行体系,缝合城市与滨江。打通6处断点,实现滨江全线贯通。结合季节性水位变化打造重庆特色的“三道”体系。

策略三:文化休闲、心理重回
全线将创造7大主题段和主题节点,提供运动、艺术、亲子、科普、科技等多样体验,让长江成为新的生活载体,营造心理层面的“回归”。整合滨江景点,联合周边资源,打造4种主题游线,依托长江北岸构建文化旅游网络,开创重庆旅游新格局。

策略四:显山露水,山城重回
综合考虑自然山际线、建筑天际线以及未来滨江水岸线的塑造,打造5大风貌区:都市风情风貌区,生态宜居风貌区,工业创新风貌区,文化传承风貌区,山城融合风貌区。实现显山露水、人文荟萃的山城风貌。


这一期的分享就结束了
后面还会继续分享这个系列的其他方案
喜欢记得关注我们~
以上仅介绍部分内容
立即获取,享受竞赛全套方案文本

福利时间
扫码关注设计小教室公众号

后台回复“NP 滨水景观国际竞赛”
就可以立刻抱走这套资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