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标注

作者亚当斯密斯,经济学经典著作,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看完本书越来越觉得农民最苦逼,重要农产品的种植户其实不挣钱,特别是必须的农产品,如果价格过高,会带来通货膨胀,虽然收入增高,但他们的购买力反而会下降。其它行业,比如制造业,教育行业,所生产产品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对通货膨胀有太大影响,那么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购买力反而提升。
国富论算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的代表了,其中几条重要理论为未来的经济指明方向。
1分工多在城市产生,因为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分工提高了全社会的效率。
2鼓励自由竞争,开放市场。
3衡量贫富水平的尺度,变成了一个人能够支配的劳动的多少,也就是他能够购买的劳动的多少,货币价值是衡量购买必需品的多少。
4劳动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却不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劳动的价值都不会变动,它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至于货币,它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只有劳动的真实价格,才能决定劳动者的贫富、劳动报酬的高低;名义价格则不具备这一功能。
5商品的价格无论在什么社会,都最终被分解成了地租、劳动工资、利润这三部分,或是其中之一二。在进步社会,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或多或少地由这三部分组成。
6物品制造行业,越接近物品完成时期,物品价格中工资和利润部分所占的比例就越比地租大。而且,由于后一阶段需要的资本比前一阶段多,所以后一阶段制造者所得的利润,比前一阶段制造者所得的还要多。就拿雇用织工和纺工的资本来说,前者必须大于后者。
7当我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价值,在穷困时期会下降,一如它在繁荣时期会上升一样。但是,必需品的价值,即必需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就完全不同了,它在穷困时期会上升,在繁荣时期会下降。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地域文化时是不同的,注重面子文化的地方在其他区域看来是非必需品的,他们当作必需品。今天必需品的意义与过去必需品的意义产生了区别,过去是盐征重税,现在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8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过快地培养一种产业,必然会抑制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产业的发展;如果过快地培养那些只能偿还资本和提供利润的产业,就会抑制那些不仅能补偿资本并提供其利润,还能提供纯产物这种作为地主地租的产业的发展;过快地鼓励完全不生产的劳动,就会抑制生产性劳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