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昉 《太平广记》摘录 (一)

2023-09-12 21:37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老子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曲仁里人。有几种传说流行:1、他妈妈见到流星飞过,怀上了。天上的仙气,降临到李家,所以他姓李。2、他妈妈怀胎七十二年,并且是剖开左腋生的,一出生就七十二岁了,还是白头,人们就称他老子。3、老子的母亲在李树下生了他,一生下来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我就姓它吧…”书里还提到,这些说法都是各种书籍的记载,没什么根据。

   晋代葛洪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天地间的精神,肯定是常驻世间,放弃尊贵成为凡夫俗人,干着粗活,抛开仙人的清明而入人间的昏浊,不在天上当官却到人间封爵。其实有天地就有道术,修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可能就老子一个人?这些都是后人推崇老子编的一些怪谈,说实话,老子就是一个道术最高超的一个人,不是什么神仙异类。

 《史记》说:老子有个儿子,叫李宗是魏国将军,李宗儿子是李汪,李汪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李瑕,在汉朝当过官,李瑕儿子李解。

   老子智商超高,所以有些不成器的道士,就把老子推出来说他是神仙。这样一闹,普通人更认为老子长生不老了,可是一般人根本学不了老子,为什么?如果说老子是人,人们还有学习的方向,现在说得老子本来就是神仙了,人们还学个球,是吧!

   老子改过几次名,说啊,人一生有几个坎,每到一个坎时,改个名字,来顺应气势的变化,就可以保平安得高寿。现在很多有道术的人都这样,传说老子活了三百岁,这坎超多,改个名字什么的肯定少不了。

   后来老子和孔子见面,二子相见,孔子说:老子天下第一。

   广成子

   广成子是很早的一位神仙,黄帝时候他就在了,当时他住在河南临汝西崆峒山的一处石洞中,黄帝还专程去拜访他,请教些道术。

   可这位没给黄帝好脸色,见面就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就飞走了,看看那些草啊树叶,还没变黄就掉了,我和你都没话说,还扯什么道术!”

   这话太重了,伤了黄帝的心,他一回去情绪低落,三个月后又去见广成子,这回黄帝一见到广成子,立刻跪下,膝行到他面前,再次请教修身之道。

   广成子见如此才说正题“修道的精要,就是似有若无,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都不去理它。最重要的是要收心到寂静状态,你的品行才能端正。你的心清净了人自然清爽,身体不觉得粗重,精神不会分散,这样的话就能长生。谨慎的进行内心的修养杜绝外境的干扰,知道追求越多越会影响心性,坚守一个信念,心境平和,活个千二百岁的都不觉得老。得到我的道术的人就是人中之龙,失去我道术的就是俗人。我的道术高深莫测有无穷变化,游行无极之无垠,采日月之精华,如天地之常。人都会死,就我独活。”

    彭祖

   彭祖是瑞顼帝的玄孙,到殷朝未年已经767岁了,但人看着不老。他少年时就好静,不追名逐利,不喜欢豪车和高档服饰,皇帝看中他们品格,就封他为大夫。彭祖不好拒绝,就说自己病了无法胜任。

   彭祖自身保养有术,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和麋角散之类的一些丹方,这些丹方让他保持少年人的容貌。对外彭祖保持低调,不装神弄鬼,而且喜欢一个人出行,有时候连待侯他的人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一走就是半年一年的。

   彭祖常静坐收息,从早晨一直到中午静静地坐着,手揉双眼舌舐嘴唇吞咽唾液,服气数十次,才起来散步说笑,要是身体不舒服,就用闭气法治疗,让胸中的气息散走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脸上的九窍,以及肺腑五脏,四肢以至于身上毛发,都让气逐一走到,这时会觉得气若浮云在身上运行,从口鼻到十指未端,不一会儿就觉得通体舒畅。

   皇帝去找他,从来不事先通知,每次都留下一些金银珠宝,彭祖也不推辞,接受了并拿去救济穷人。

   有个叫采女的,从小修道有270岁了,看着象5~6十岁,她去看望彭祖,讨教道法,彭祖说“要当仙就要常服金丹,不过服丹成仙是道术中最高级的,连皇帝都做不到。其次,就是养精蓄锐,服用药草,这有助长寿。不能搞那些驱鬼乘风飞行的邪术。我是遗腹子,三岁死了母亲,又赶上犬戎之乱,逃难到西域,在大宛山师从养精先生,传道术于我。”

   后来殷王要杀他,彭祖知道后远走,世人再不知所其所踪。

    魏伯阳

   吴国人魏伯阳,出生名门望族,痴迷道术。收了三个徒弟,带着他们进深山炼丹去了。终于把金丹练成功了,魏伯阳知道他的弟子出离红尘的心意不坚定,决定试试他们,说“这金丹虽然练成了,还是先让狗试药,如果这狗吃了飞起来了,咱们再吃;要是吃死了,咱就不吃。”

   说完把金丹喂狗,这金丹一入狗嘴,立即死。

   魏伯阳见了说“这么毒,还好今天死的是狗,看来我们的丹药没有严格按神明的配方来,我们吃了也会种这条狗一样立刻就死,这该怎么办?”

   弟子问道“先生,吃不?”

   魏伯阳说“我离家进深山练丹,违背常理;现在回去肯定被人耻笑,管他死活,我要吃金丹。”说完放丹入口,死了。

   弟子们互相看了看,说“本来练丹是要长生不老,现在练成毒药了,郁闷...”

   有一弟子想不明白说“先生是公认高人,吃丹后死了,其中肯定有机关。”说完他也吃了金丹,果然这位也死了。

   剩下的两位弟子说“咱们练丹不就是为了长生,今一吃就死,咱还是别吃了,这丹没用,不吃它还能多活个几十年。”

   于是二人决定不吃,离开深山,定棺材去了,两位一离开,魏伯阳活过来了,把本来吃到口里的金丹,放到那个弟子和狗的嘴里,弟子和狗也活过来了,狗和弟子都和魏伯阳一起升仙了。

   那俩弟子知道这事,后悔得很。

   魏伯阳有书《参同契五行相类》一共三卷,留传后世;这书表面是论述《周易》,其实借《易经》中的八卦图说练丹的要领,后人不懂,只是把这部书当成注解八卦的阴阳书。

    鬼谷子

   战国晋平公时期的鬼谷子姓王名利,因隐居鬼谷山中就号称鬼谷。

   苏秦和张仪是他的学生,学习鬼谷的合纵连横的策略术,苏、张他们主张国要荣必须斗智、狡诈互相倾轧争夺,道家的提倡的感化,消除战争是不适合的。由于道学非常玄妙,不是传给苏、张这类的庸才的。

   鬼谷非常痛心他的道法可能失传,每次都是流着眼泪传授苏、张道学,但是苏、张两位就是不理解。

   苏、张学习毕业要离别而去,鬼谷递给他们一只鞋子,放地上变成一条狗,狗带着苏、张往北走,不到一天时间就到达秦国。

   始皇当政时,西域大宛国有很多枉死的人,尸体堆满路边,有只鸟嘴衔着一只草覆盖在死人的脸上,死去人就复活了。

   这事传到始皇那,秦始皇马上派人带上草去请教鬼谷,鬼谷说“大海中有十洲,分别叫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属于祖洲,名叫不死草,琼玉田中生长,也叫养神芝,它的叶子象茭白,单株生长不是丛生,就一株不死草可以救活千人左右。”

   鬼谷一生专心修道,为人低调,活了几百年,后来没人知道他的踪迹。

    徐福

   徐福字君房,身份不明。秦始皇找他入海,是因为鬼谷子告诉他祖洲有不死草,于是徐福和三千童男女一起乘船出海,寻找祖洲,可这一去就再也无音信。

   到唐开元年,有个读书人得了一种病,就是下半身枯黑,御医张尚容都没办法治疗。这人就把家人叫到跟前说“身体都这样了,估计没多少时间可活了?听说大海中有神仙,我决定去找找,说不定还有希望。”

   大家劝不住他,只好请个人带着粮食跟他一起到山东登州大海边,跟他一起来的人,看见有条空船在那,于是将粮食搬到船上,让病人上船挂上风杋,随风入海。

   读书人在海上漂流了十多天,靠近一座孤岛,岛上有几百人聚集,象在朝拜什么似的。船靠了岸,岸边有个女人在洗草药,便打听那些人在干什么?

   女人说“那位大家拜的白发老者,叫徐君。”

   读书人问“徐君是谁?”

   女人说“知道秦始皇时期,有个叫徐福的吗?”

   读书人回答“知道。”

   女人说“好吧,他就是徐福。”

   不久,那边人都散去了,读书人急忙登岸拜见,把病情告诉徐福,希望能得到他的医治。

   徐福说“这必死的病,幸好遇到我。”

   徐福拿出一个很小的碗,盛了一些美食,递给他。

   读书人见了说“这碗也太小了吧,够吃吗?”

   徐福说“没问题,管饱,我还怕你吃不完。”

   读书人便不再客气,大口吃饭,没吃几口,感觉好像已经吃了好几大碗饭,吃不下了。

   徐福又拿出小杯子盛酒给他喝,才一小口,读书人就醉倒了。

   第二天,徐福拿了粒黑色药丸让他吃下,吃后开始拉肚子,出数升黑色的稀水,几天后病好了,读书人很感恩,希望留下来终生侍候徐福。

   徐福说“你是当官的料,留下来不妥,现在刚好刮东风,很快你就能到家了。”说后,给了读书人一袋黄色的药,说“这药包治百病,遇到有病的,一汤匙水就一点药,能把人的病治好。”

   读书人回来后,把药献给唐玄宗。

    卫叔卿

   汉朝中山人卫叔卿,服用云母升仙。

   某年八月壬辰,汉武帝刘彻在大殿上独坐,从天上下来一辆鹿拉的车,车到大殿前,从车上下来一位三十来岁的男人,面色像小孩子,戴金冠穿羽毛做的衣服。

   汉武帝被吓到了,急忙问“你是谁?”

   那人回答“中山人卫叔卿。”

   汉武帝回过神说“既然是中山人,那就是我的子民,过来说话。”

   卫叔卿以为武帝好道,会对他好礼相侍,没想到汉武帝见面对他说你是我的子民,心中不爽,直接凭空消失。

   汉武帝非常后悔,便叫梁伯到中山,寻找卫叔卿,找了好久没找到卫叔卿,最后把卫叔卿的儿子卫度世拉来见武帝。

   武帝问“你父亲呢?”

   卫度世说“我父亲从小修道,从来不关心世事,离家己经四十多年了,离家说过上太华山。”

   武帝派人陪卫度世到太华山找卫叔卿,来到太行山下,山上正发生火灾,无法上山。这火烧十几天,卫度世对使者说“这是让我单独去。”于是吃斋洗澡单独前行。

   还未到山顶,在一处悬崖下见到他父亲,正和几个人围在那下棋。

   卫度世上前拜见父亲,卫叔卿问“你来干嘛?”

   卫度世说“皇上前次和您见面,太过仓促,现在特意派使者梁伯和我一起请您,再见一面详谈。”

   卫叔卿说“我不去,上次是太上老君叫我带话,警告武帝大灾来临的时间,可这家伙太过傲慢,没心情和他开讲,现在我要和中黄太乙一起校订天界历法,没时间。”

  卫度世没办法,拜别父亲,下山见梁伯。

   梁伯见卫度世下山,认定度世上山肯定有奇遇,向度世磕头,求他教道术。卫度世一路见梁伯厚道,也就传了一些道术给他。

   卫度世带梁伯回家,按照离别时父亲交侍,从家中的柱子下挖出一个玉匣,把匣中封存的仙药神香,拿出来服用,后来二人一同升仙。

  度世将仙方留给他儿子,传说世上不少人得到过那个仙方。


李昉 《太平广记》摘录 (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