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褐衣男子》 不睡懒觉的推理阅读日记⑤
年轻的女孩偶然目击到一次地铁事故,一个陌生的男人掉下了站台,留下了一张写着暗号的纸片。女孩根据纸片上的地址找到了一个庄园,却在那里发现了另一桩谋杀案,这两起死亡事件发生时,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男子似乎一直在现场徘徊。
2020年夏天,在工地围挡上接线装字,晚上回公司等着下班时候随手翻着看完了。那个夏天是这几年最难过的一次,晒了一天的铁皮靠反光就能把胳膊腿给烫伤,真是苦了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的工人兄弟们。正好这本书有一大半时间都发生在非洲,感觉读起来更热了。

相当有异国风情的一本书。在20世纪早期,交通领域就算是已经比较发达了,对于中高收入群体来说,著名的东方快车自不必提,坐船或者火车去非洲、中东地区玩一圈也不是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阿加莎有很多考古学家的朋友,在军队里也认识很多人,时不时地就出去采采风,找他们串串门,这本《褐衣男子》就是她在非洲采风后写出来的。
话说回来,虽然出去旅游对于有钱人来说并不是多么苛刻的事情,但那个时代的信息交流毕竟还是不发达的,能够亲身出去看一看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即便是大英帝国巅峰的时代也是如此。简直都能想象出来,英伦的富有绅士,或者工厂里的工人,闲暇时谈论着报纸和小说里的极寒大陆、沙漠之海,原本破碎的世界正在渐渐连成一体,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的故事总是人们好奇的话题。即便是在看上去和异国风情八竿子打不着的侦探小说领域,这些异国风情也是很有市场、很有人气的——福尔摩斯系列的《四签名》《斑斓带子》,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都有很浓烈的“来自一片传说中的、遥远的大陆上的人和生物”的设定,甚至连早很多的侦探小说老祖宗《莫格街凶杀案》这个故事也是建立在一个平时大英帝国子民见不到的东西上的(再说就泄底了)。即便是现在来看,对于异国的好奇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大打折扣,但“那个时代的人们会怎样冒险”的情调却与日俱增。所以这样的故事反倒并不会显得无趣。
十个看过《褐衣男子》的读者里,恐怕有九个半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这本书的女主真是太年轻、太可爱了。这时候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过了那个喜欢幻想的年纪,但事实上,阿加莎直到老都是少女,她看待世上的万物总是带着一层粉红色的滤镜,即便是刚打完一战社会特别丧,即便是陷入离婚时的人生低谷,即便是打二战了,她在写冒险故事时候也还是这个初心。因为我喜欢冒险,喜欢看冒险小说,所以我就要去出去走一趟,我要跟冒险小说里的女孩子一样勇敢而又聪慧过人,我要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而且还要遇到一个自己的白马王子。我有这种自信,因为小说里就是都这么写的。这种主人公本身就喜欢看故事、于是去参与、去创造一段冒险的故事,阿加莎写了一辈子,虽然她是推理女王,但是她完全没有那种高冷的女王范,在我心目中她一直都是一个浪漫至极、只比我大几岁、心态却比我年轻得多的大姐姐。
于是,《褐衣男子》这本书就基本都是异国风情和女主人公安妮的人物弧光。其实它的剧情,我觉得比《暗藏杀机》都要差一点。《暗藏杀机》中期有很长一段都很乏味,但是它展现的战后情怀给故事来了一个不错的收尾,而《褐衣男子》的开篇确实是更吸引人一些,但中后期也更为乏力,相对的它的标签就是异国情调,相对战后情怀来说我觉得是要略逊一筹的。而且这时候阿加莎也是比较年轻,她的文笔照她后来的著作相比也要差很多,还是老派的浪漫冒险小说,推理的成分很小,或者说是基本没有吧,悬念设计得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的地方,应该说就是个中规中矩的故事。虽然说我之前一口气称赞了两大段,但我看这本书是两年半之前,现在的我甚至连故事进非洲之后都发生了什么都只能记得模模糊糊一个大概了,因为除了对女主极其出色的塑造以外,故事方面真是没太多说道的。
这样的故事阿加莎以后还会写,还有很多,我并不认为《褐衣男子》在她的冒险小说中就能称得上是上游之作,但绝对是非常均衡,而且比较容易读,可以代表她冒险小说的平均水平。这本书我给5/10分,如果是想详细了解阿加莎这个人、她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话建议看,如果只是对着推理女王慕名而来,没太大必要看。
下一本看《烟囱别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