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又爱又恨的《全面战争:三国》
《三国演义》一直是世界游戏市场中炙手可热的题材,虽然东汉末年到晋朝成立这一段历史是战火纷飞、民生凋敝的战乱时代,但这乱世却孕育了数不尽的能人志士与英雄豪杰,为我们后来者留下了无数可以开怀畅想的素材。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全面战争:三国》这款作品,即使已经它放在今天算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老作品”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所有游戏制作人和玩家曾经留下了非常惊艳的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接下来在下将以自己的愚见,为诸君浅谈一下它的惊艳之处和抱有遗憾之处。

敢与霸王掰手腕
时至今日,如果只谈三国题材的游戏,恐怕没有哪家公司的统治力敢与日本的光荣公司媲美了。光荣旗下的三国游戏以《三国志英杰传》、《三国无双》和《三国志》这三个系列为首,在不同类型的游戏领域里都牢牢的掌握住了话语权,而且这些作品的辐射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游戏领域,甚至是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内我们都能直接或间接的看见光荣插画师们的影子。而在面对这样的一块看似“牢不可破”的铁板之下,CA制作组的《全战三国》却能技惊四座,刷新了世界玩家对三国游戏的认知,靠的就是《全面战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全战三国》属于战略与战术元素交叉的题材,而它更倾向考验玩家在一场战争中的排兵布阵和即时指挥,让玩家有率领百万雄师征战沙场的沉浸式体验。与光荣旗下的三国作品相比,在本作中虽然各个英雄将领的“个人色彩”被淡化了,将领不再是能“一夫当关”的神人,但是他们所率领的军队却被勾勒出了鲜明的形象,使得战场上的色彩不再单调,给玩家们换了全新的“口味”。

用一句的话来简单的概括就是:别的三国游戏都是“英雄们的战争”,而全战三国则是“战争下的英雄们”。在本作中,玩家可以在开始游戏前选择剧本的种类,如果选择了“历史”向的剧本,那么战争场面就会变得更贴合历史,兵种不会那么花里胡哨,将领也会被军队包围起来,观赏性略微逊色,更符合那些喜爱体验史实的玩家。但是如果选择了“演义”向的剧本,士兵们就会变得极具“势力色彩”,让他们在战场上的表与众将领们平分秋色,使得战争观赏性的层次上升了一个台阶。

当我们翻开历史书或是小说,像是虎豹骑、解烦卫、白毦军、西凉铁骑、大戟士、白马义从等等,这些有头有脸的士兵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全战三国》则全方位的把这些士兵的形象完整的还原了出来,把全战系列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支部队可谓是史上颜值最高的骑兵部队了,在那个生产力极为落后的战乱年代,公孙瓒攒聚了3000名擅长骑射的勇士组建起了清一色的白马骑兵,3000白马王子一齐冲锋的场面在那个年代恐怕是犹如天神下凡般的场面。虽然在历史上这支部队最后由于公孙瓒指挥水平太拉跨而全军覆没,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但是在本作中是由我来担任白马义从的指挥官,这就让我这样喜欢“纸上谈兵”的玩家过了一把十足的瘾了。


细心考究的制作精神
本作除了在玩法的层次上区别于别的三国游戏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制作组通过游戏的各个方面展露出了十分严谨的制作精神。首先,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本作的美工。从将领的立绘上来说,全战三国的立绘更符合真实历史上的人物形象,没有那么重的无双味儿和明星味儿。在三国那个年代里的人都是饱受战火和饥饿摧残的,面容不可能白白净净,衣着也不会过分的华贵亮丽,而像本作这样把人物英姿与时代背景结合的恰到好处的立绘在市场上鲜为可见,算是帮玩家们在视觉体验上也完全换了种口味。


从士兵的建模说,虽然兵种五花八门,但他们的装备和造型并不离谱(除了孔融的北海加特林),不会给人一种人均“天兵天将”的感觉。即使是演义模式下的特殊兵种,制作组也是尽可能的花功夫去打磨不同兵种之间的功能特性,而不是用夸张离谱的造型去包装他们,无论是衣着还是武器和马匹,都是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下的产物。

其次就是本作的外交系统和内政系统做得还算是比较考究了。与2020年登场的《全面战争特洛伊》中简陋的像个笑话的外交系统相比,本作的外交系统非常的完整,其中包含了军事联盟、政治联姻、商品交易等等外交手段,让各位“外交鬼才”们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果把外交系统玩透了,甚至可以在游戏里搞“合纵连横”或是“商业帝国”,给你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游戏体验。(有些外交鬼才开发出了能光靠卖大米就把三国统一了的战术)

而内政系统是帮你强化作战能力和城市生产的“内置系统”,通过将领培养、官职任命、建筑建设和改革政策等手段,玩家可以发展出独特的科技和兵种,打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战术风格。顺带一提,本作的官职设定和功能上来已经很接近真实的历史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英国制作组能做到的程度。


“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那么完美的
在前不久的一段时间里,CA制作组正式发布了关于停止更新《全战三国》的公告,同时也放出了正在筹备制作《全战三国2》的消息。然而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大中国玩家们的强烈不满,STEAM商店里顿时涌出了大量的差评,玩家们就差没有把刻满了“RNM,退钱!”的刀片寄去CA总部了。

从理性的角度看,《全站三国》是令人又爱又恨的。令人爱的是,它确确实实的利用了系列优点,还原了别人做不出来的的三国战场,刷新了三国游戏的制作标准。令人恨的是,它终究是一个不够了解中国历史的作品。

停止更新并不是制作组故意在坑玩家,而是这个作品激起了中国玩家们高涨的热情,导致制作组的准备就显得过于单薄了。我们看看现在完整版本的游戏,可以选择几个战役分别是黄巾起义(DLC)、董卓霸京师(本体)、吕布剿灭战(DLC)、官渡之战(DLC)、八王之乱(DLC)。首先,这样的时间节点的设置十分的业余,感觉制作组只是考究了东汉末年那一小段的历史而已,本体内容就不是很多,只是因为反响太好了才硬着头皮做了后面的DLC。

其次,黄巾起义到八王之乱横跨了100多年,中间只讲了两件大事,甚至连三国鼎立都没有讲到就停止更新了,这怎么能叫《全战:三国》呢?这明明就是《全战:东汉末年》啊!

最后,制作组居然在三国题材的游戏里做晋朝时期的八王之乱,这是一个连中国史学界都争议不断的内容,是历史教材书都讲不明白的一段极为复杂的历史。所以拿这个题材来做DLC,充分暴露了制作组历史知识储备匮乏的窘境。


综上所述,《全战三国》原本就是一个试水的作品,只是中国玩家的热情太过于高涨了,远远的超过了制作组更新能力所承受的范围。如果有在今天还没有买过DLC的玩家,你们打开游戏就会发现,游戏内容有将近70%是需要额外购买解锁的,新战役、新势力、新兵种、新角色都是后来不断地用DLC往上堆起来的,已经到了“买DLC送本体”的地步了,所以也没必要对制作组“重拳出击”了,因为他们是真的没想到这游戏能这样受欢迎。

总结
讲到最后,我对本作还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的,因为全战系列所体现的战场体验是任何作品无法与之媲美的,对于喜欢三国历史,而且喜欢战术、战略游戏的粉丝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佳作。同时,我希望制作组能早日制作出更优秀的《全战三国2》,也希望《全战三国》能给国内的制作者们带来宝贵的启发,让玩家们接触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三国作品!

感谢您耐心地看到最后,笔芯❤~❤
此文由@坚韧不拔的子艾君撰写,收录于Steam榨汁屋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