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调研,怎么做研究
摘自1999年3月1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说了什么,想传达什么信息
首先说了政协历来重视调研工作,这是优良传统。接着介绍了调研的重要性,推动实际工作,产生广泛影响;调研对政协工作的重要,是基础环节,是有效形式,是重要途径;调研工作是发展的,进步的,是符合当时条件的。然后在大面上说了该怎么做调研,选题,协调,转化。接着强调了必须要在研究上下功夫(研究是调研的一个基础环节),在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当前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堆砌材料,不面向实际,不集思广益;接着指出了这些问题的危害,或做无用功,或害人坏事;接着告诉大家研究应该怎么做,在对待研究材料收集上,要尽可能找全不遗漏;在对待研究材料的态度上,要郑重,深刻且系统;在分析材料的方法上,要科学理性;最后又强调了这样做研究的意义。
还指出了,并非所有的调研都会在当下就被采用,尽管如此,也要用心做调研,因为当下不能用,不代表将来不能用。鼓励大家去用心做调研。
想传达的信息是:让人们了解调研的意义,从而重视调研工作,并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做出有价值的调研工作。
为什么这样组织文章,背后逻辑是什么
整篇文章的结构基本上是这样的:做某件事的意义,该怎么做。这样的安排首先让人知道做这件事本身是有价值的,从而调动积极性,也注入了做这件事的持久动力;还告诉了具体要怎么做,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的观点,对这篇文章的写法,对这篇文章的内容
在结构上有一种递进,先说调研,再说研究,有点先整体后局部的意思。有一种层次感,能让人更清晰地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有些句子的顺序感觉调整一下也可以,比如说了要在研究上狠下功夫之后,就说研究决定着调研的结论、水平和作用,然后再说当下的问题以及该怎么去做。
同意调研对决策工作,研究对调研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比如怎么研究上,没有明确可以量化的东西。要郑重而不敷衍的分析材料,怎么判断他是不是郑重了,你说分析做的一塌糊涂,一看就是敷衍。首先,他们也可以解释,比如能力上有所欠缺;其次,只能做完之后才知道,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耽误进程。
但是,怎么去量化,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
对我的启发
很久以来,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总有一种很虚空的感觉。概括地说,就是精力不在要做的具体事情上,而是该使用怎样的方法做更好。于是开始纠结到底该用哪种方法,但最后发现没有完美的方法。
让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具体的事情上,基于这个具体的事来想办法,而不是先纠结办法。
模型构建上,开始做,边做边想,边想边改。
原文

《学哲学 用哲学》第47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