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运用要本着“师其法,不泥古”的精神,进行必要的化裁,才
经方的运用要本着“师其法,不泥古”的精神,进行必要的化裁,才能运用自如,疗效才能好。读《伤寒论》有时候会呆板,我有个在一起进修的同学,《伤寒论》背的很厉害,真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病人不多,什么道理?就是太呆板了,自己没有主意的,完全照搬,丝毫不敢出格。《伤寒论》本身灵活性一面没有看到,只看到规范的一面。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柴胡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类方,苓桂剂的类方,这都是“大方”。比如说苓桂术甘、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苓桂剂变化而成的方。所以说,仲景本身的方药有它的规范的一面,也有它灵活的一面,你不要偏执。所以说太固执的人学不好中医的,太呆板,张仲景说了就不能变,这样就效果不好。要能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吴鞠通有句话说得好,“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医生就是这个方法太少。 下面我分两个部分跟大家共同学习,第一个就是经方本身的化裁。《伤寒论》方本身就化裁的很好,这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但是它的化裁是根据病机,有法可循,有理可诊的。比方说桂枝汤是调和营卫,假如出现项背强几几、恶风,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了,这个变方很好用,像颈椎增生、落枕、风湿病都可以应用。比如颈椎增生,加姜黄、防风、秦艽,很有效的,缓解酸痛效果很好。再如桂枝加附子汤,临床上拿来救误也很有效,比如吃发汗的药吃的多了,我们现在用的强力银翘片,好厉害,发汗比麻黄汤厉害多了,如果汗出阳虚,用桂枝加附子汤效果很好,而且可以就守原方,不用加减。(陈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