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1983设定集(1)(红警MO3灵感文 )

国际安全警备员(盟军大兵):
自由联盟制定了《联合安全公约》后,自由联盟各国将国际安全部队作为保卫安全国家的主力军。而国际安全警备员,自由公民俗称的盟军大兵便是国际安全部队的中流砥柱。这些大兵接受过良好文化教育和严格军事训练,他们装备着可以应对各种火力的PHA动力护甲和火力威猛的MK-III短剑突步枪。他们经常和多功能载具,维和坦克镇压高强度武装冲突。那些操着加特林的悍匪看到这阵仗基本上都会像见了瘟神一样麻麻溜溜,逃之夭夭了。
而在自由联盟的公民眼里这些可靠的警备员还是处理邻里纠纷,上树救小猫的友好邻居,有不少青年以成为一名国际安全警备员而感到光荣。
MK-III5.56mm 剑矛突击步枪:
由美国MK军备公司出品的模块化突击步枪,拥有两种模式――一是适应于PHA动力甲机动模式进行突击作战的“短剑模式”,另一是配合PHA动力甲防御模式进行高火力输出的“长矛模式”。
短剑模式下剑矛突击步枪最高可以射速500发/Min射击5.56mmAPC穿甲子弹或者HP防爆弹,每发APC弹可以轻松打穿0.5MM的钢板,但后坐力很小,在装备PHA动力护甲的情况下后坐力可以忽略不计。
长矛模式下 MK-III剑矛突击步枪的脉冲动力系统会触发,启动该系统之后剑矛突击步枪火力会被强化,一辆有着防弹材质的轿车瞬间以在长矛模式的高猛火力打成烂塞子。
但在“长矛模式”下后坐力会大大超出人类极限。
(有个自认为力大无穷的新兵蛋子作死在没穿动力甲的情况下开启长矛模式打靶,然后他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了他的棺材板上也出现在了达芬奇奖的网络名单里。)
因此在“长矛模式”下的MK-III剑盾突击枪需要配合PHA动力护甲的“盾守模式”的强大力量加成才能安全而有效的进行高火力射击。
而其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其适用于各种战术需求,其在极端环境下耐久性和易于维护结构。MK-III适应性和高效性让其上市没多久就成为世界各地国际安全警备员标准配置。
PHA动力护甲:
英国骑士公司出品的动力护甲,拥有“骑兵模式”和“盾守模式”两种模式。
骑兵模式可以提高装备者的体能和机动力,使得装备者快跑1万米都不喘粗气,其适应护甲可以挡住小口径的武器子弹,另外在机动模式下装备者的行动和没装备动力护甲下的行动差不多一样。
盾守模式会调用动力装甲的一切能量来大幅度增强动力甲的外部防御力和全身力量,即使在冒蓝火的加特林扫射下动力甲也能稳如泰山,但该模式下PHA的机动性会几乎完全丧失,因为其装甲的几乎全部动力都用来增强防御力和肢体力量了,不过在强大的力量和坚硬无比的适应装甲的加成使得其可以与MK-III 剑矛突击步枪“长矛模式”配合,这时盟军大兵讲是一个非常威猛的人形碉堡。
另外其性价比非常高,外观前卫,维护费用低上市不久就骑士公司就收到了收到自由联盟哥成员国的订单,后来便成了国际安全警备员的标配。
动员兵:
在第二次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与其他世界红色政权国就开始秘密的以强制手段大量动员祖国人民建成一只人数众多的主力军,其中有很多抱着对复兴热情的有志青年,也有少数走投无路的罪犯,甚至还有被贫穷生活和垄断主义压迫的自由公民……不管招募到的人来自哪里,过去怎么样,有只要受到国家的召唤并通过简单的体检和训练,就可以拿上波莎莎人民步枪穿好人民防护套装护为自己祖国而战。(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动员兵是被那客观的佣金而来,但大多数动员兵都没命拿这个钱。)
波莎莎人民步枪:
让大量经历过有限训练,素质低下的动员兵在战场有效的击毙敌人是一件难事,莫斯科工业基地应对这一需求对第一次超级世界大战中使用波波沙冲锋枪进行改进——将其改造成口径大口径的突击步枪扩大弹鼓的突击步枪。依靠其高火力、易操作性和易量产等特点来弥补动员兵的低下素质。该枪制造过程简易到一个乡下钢铁作坊只要拿到设计图就能生产。但质量硬梆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步兵使用的AK47还耐作(传言其炸膛了还可以照常开会)。而大口径火力在打盟军悍马都不虚。而这样便宜而高效的枪使得倍受红色政权爱戴更快便成了各红色政权国动员兵人手一把的好“姐妹”。
人民防护套装:
其包括重型封闭式防毒头盔,重型胸甲,廉价的防风服和便宜的越野战靴组。在重型封闭式防毒头盔里有粗糙的工业电子系统,便于指挥和协调作战。由于其可以为素质低下的动员兵提供有限但高效的防护而且造价也不是十分低廉,使其成为了世界红色政权通用的军事防护组合。
RP-78弹鼓式人民轻机枪。
由乌拉尔重工厂1978年秘密开发的轻型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动员兵主要使用的轻机枪。其易批生产,持续火力强,坚固可靠。缺点是过于笨重,所以一般用在防御工事部署,来进行火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