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篁 | 浅谈仪式感教育 ,当下教育逐渐缺失的一环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对礼的仪式更是非常看重,世称为“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其中仪式是一种比较正规、隆重的礼仪形式。仪式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古今的交流,古人传承的对自然,长辈,宗法,规矩等的尊重,通过仪式进行传承。仪式中对个体产生感觉,如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先贤的敬仰,对传承人的尊佩等,就是仪式感教育里最核心的一环。
开篇讲的五礼,最早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的“礼崩乐坏”。然而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代,当代社会的礼仪虽未像春秋时期遭到破坏,但由于各种简化思潮,快餐经济,礼仪束缚论,无用论等思想的层出不穷,造成了当代人们对礼仪的缺失也已经习以为常,仪式感的教育自然也被弱化,甚至被遗忘。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重提仪式感教育呢?
从大处讲,要让子孙后代们能牢记中华民族的精粹,优良的文化需要传承;从小处讲,仪式感教育能让学校的学生更懂礼,让企业更有文化内涵,让组织更有凝聚力,让受众得到尊重,能不虚此行。
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婚丧嫁娶及一些重要事件的仪式,被我们高度重视之外,其他方面都被简化,甚至消失。但仪式感的教育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小到家庭、学校,大到公司、国家。
于家庭而言,仪式感教育会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含蓄,不张扬,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父母的爱从来就不缺乏。而孩子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及时表达出来。如果在节日给父母买一束花,在生日时和父母道一声辛苦了,那么这个家庭一定是相亲相爱。
于学校而言,仪式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家熟知的: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颁奖仪式等是学校常规性仪式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学校通过各种仪式感教育,让学生能从行动中去感受尊师重道的真正含义,育人的含义才得以体现。
于企业而言,仪式感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例如新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公司准备一场欢迎仪式或是入职培训,在各种烘托下,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的重视,同时也宣扬了企业文化。这种仪式感的教育做的到位,最终能转换成一种内在的认同感,具化到未来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合格员工。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非常重要,团队不论大小,如果他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终有走掉的一天。当他觉得自己是不可获取的一员时,就会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他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仪式感教育在家庭、学校、公司等中都必不可少,甚至儿时的仪式感教育可以影响到对社会的发展。如果在家里不尊老爱幼,在学校不尊师重教,在公司不兢兢业业,那么社会秩序不会稳定,人民不会幸福,国家也定不会安稳。
仪式感教育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做好传承,值得我们深思!
文 | 胡云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