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不藏志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从宏观角度看,无形之气为阳,神魂魄意志也可以称为五脏的阳气。五脏藏不住属于自身的阳气,在外则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比如:
心不藏神,则六神无主;
肝不藏魂,则魂不守舍;
肺不藏魄,则垂头丧气;
脾不藏意,则喜形于色;
肾不藏志,则好逸恶劳。
当然,这些并不代表全部,只是一些比较常见,易于分辨的症状。如果临时表现出某一症状,可能只是受到了七情方面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表现出其中某一种症状,那就可以作为脏病辩证的重要信息之一了。比如当代人的普遍现象,没有志气,好逸恶劳,放弃思考,浑浑噩噩,躺平摆烂,这就是标准的肾志涣散、肾不藏志现象。也就是肾阳虚。
心主血脉,肝主筋,肺主皮毛,脾主肉,肾主骨。
肾在五体主骨,其华在发,头发的盛衰可以反映肾脏的一般情况。
骨生髓,髓顺着脊椎上充于脑,脑为髓海。大脑的清醒程度,以及记忆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等都是与肾功能息息相关的。肾脏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生未来的走向。
肾阳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肾阳虚就是指,素体的阳虚症状与形体肾系统病症共见,为辩证要点。
广义的肾阳虚,就如同我上面所说的那样,是由肾不藏志,肾志涣散诱发的一系列现象。
虽然形体是阳气依存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我看来,气病还是当以“气疗”为主。
“巽为风”,风无孔不入。
在我看来,用易经的“风卦”来形容“气”是非常合适的。
人类社会中,气是最容易受到气的影响的。比如,当某一个体,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团体,当以团体的“风气”为主,以符合团体的理念,否则,就会被团体排斥在外。
这时就突出了一个重点。如果是一个聪明人,发现这个团体内全部都是好吃懒做的人,这一圈子的风气为“歪风邪气”时,就应该止步远离了。
比如,一个素体肾阳虚的病人,生活在这种歪风邪气的圈子中,就算天天吃补肾阳的药,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圈子里的人会排除异己,无时无刻的都在给其洗脑,甚至威逼利诱,使其好吃懒做下去。
想治肾阳虚的重点1就是:远离垃圾圈子。不管这个圈子是由谁组成的,就算是父母兄弟姐妹,也无法改变圈子里的风气为歪风邪气的事实。不远离,身体健康就会存在隐患,未来的路就越愈加难走。
光是远离垃圾圈子,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想要激发肾志,建立神志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对比较漫长的,除非能立即融入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时刻受圈子内人们的影响,可以使自身进步神速。
可惜的是,积极向上的圈子是非常少的,而且里面都是一些颇有才艺的人才,就算是以我目前的水平,也难以找到一个充满正气的圈子。
在我看来,融入积极向上的圈子,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因为自身不具备使团体受益的价值,无法完成同等价值的输送,如果在这种价值输送不成立的情况下,团体接受了你,那就叫歪风邪气。也就是说,这条路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治肾阳虚的第2个重点,就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读书。
如果只是为了建立肾志的话,读书的内容也是有讲究的,方向对了,就事半功倍。
比如【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很明显,这就是一片充满了豪情壮志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在领会到项羽的英雄气概的同时,还警告了我们,就算如此英雄,逆天行事,和天道作对,也是没有好下场的。从而引发思考,项羽都做错了什么,才至使英雄末路的。他犯的错误,在现代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以及“天亡我,非战之罪”里的“天”是什么。到底是项羽在嘴硬把责任推卸给天,还是在阐述一个逆天行事的事实,这都是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这个寻找探知的过程就锻炼了大脑,肾志就逐渐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