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江流·星云观② |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2023-10-19 10:41 作者:成都日报评论  |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2001太空漫游》《中国科幻口述史》……走进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你一定会被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所吸引。 这些科幻作品,年代不同,作者不一,有些书的书皮甚至已经泛黄,但就是这些书,成为少年们对于科幻的最初启蒙,让一代代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于此相聚。

“这些书,都是会员们自己买下来收藏的,30年来日积月累,就有了这么多。”今年上大二的会长赵阳漾介绍。如今,川大科幻协会已有近千人规模,而这里面的每一本书,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为中国的科幻事业播下一颗种子总是好的。”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胥敏曾写下这样一句话。胥敏是一名资深“幻迷”,她不仅坚持阅读科幻作品,还让科幻作品走进了课堂。

10年前,她带领学生给刘慈欣写信,为学生们搭起了一座从现实通往未来幻想的桥梁,而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笔友见面了,胥敏带着学生与刘慈欣互动,共赴“十年幻约”。

2016年,还是学生的丁培富鼓起勇气参加了科幻世界杂志社组织的一场活动。当时,科幻迷们聚在商场的影院门口,举着牌子,为中国科幻大会拍摄祝福视频。3年后,丁培富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的一名编辑——这同样是传承的一种时代表达。

传承,与科幻有关,但又不止于科幻。

一颗颗种子撒入心间,一代代人,也在接力之中继承、创新、探索。在不同的时代,科幻的力量总能够打破既有的认知,在更多想象的空间和可能性中,给人勇敢迎接变化,开创未来的力量。

这背后,是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壮大。

在现代化中国的沃土之上,它们与时代共舞,与潮流相融,当时当下,

科幻已不再局限于一种文学创作,更在游戏、影视、空间、动漫、展览等众多领域延伸,孕育出崭新的气象。

因为有了这颗种子,才有了摘得雨果奖的《三体》,有了《流浪地球》火热的票房,“黑科技”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托现实的“中国智造”——如今的中国,已有自主研发的九章、乾始量子计算机、天宫空间站……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了,全世界最有想象力的一群人跨过文化和语言的壁垒,带着对科幻的热爱会聚在天府之国。他们将见证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有关未来的更多可能,这场大会,也必定会将勇于想象、热爱科学的种子播撒下去。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成都日报)

观江流·星云观② |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