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综合知识 真题解析
201811项管上午真题
第 1 题
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
(A) 集成化、平台化与智能化
(B) 遥感与传感技术
(C) 数据仓库与软交换通信技术
(D) 虚拟计算与信息安全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国家信息化体系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81;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度大容量;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7、移动智能终端;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第 2 题
关于两化融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的融合
(B) 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
(C) 工业化与自动化发展战略的融合
(D) 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国家信息化体系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基本含义,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98;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含义是: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二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四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
第 3 题
( )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A) 系统规划阶段
(B) 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 系统实施阶段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10,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第 4 题
商业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 数据仓库
(B) 数据ETL
(C) 分析功能
(D) 联机事务处理OLTP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商业智能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联机事务处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主要是执行基本日常的事务处理,比如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查改。比如在银行的一笔交易记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务。
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典型的应用就是复杂的动态的报表系统。
OLTP即联机事务处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关系数据库,增删查改就是我们经常应用的东西,这是数据库的基础;
OLAP即联机分析处理,是数据仓库的核心部分,所谓数据仓库是对于大量已经由OLTP形成的数据的一种分析型的数据库,用于处理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重要的决策信息;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应用到一定程序之后而对历史数据的加工与分析,读取较多,更新较少。
第 5 题
物联网应用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是( )。
(A) 传感技术与遥感技术
(B) 传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
(C) 虚拟计算技术与智能化技术
(D) 虚拟计算技术与嵌入式技术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联网相关概念,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57,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两项关键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第 6 题
某电商平台根据用户消费记录分析用户消费偏好,预测未来消费倾向,这是( )技术的典型应用。
(A) 物联网
(B) 区块链
(C) 云计算
(D) 大数据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大数据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64页,大数据应用实例中关于大数据征信:基于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社交行为、探索行为等产生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与挖掘能得到个人信用数据。结合题意,D正确。
第 7 题
软件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其中业务需求( )。
(A) 反映了企业或客户对系统层次的目标需求
(B) 描述了用户具体目标或者用户要求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
(C) 从系统角度类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D) 描述了用户认为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需求工程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需求的层次相关知识,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36,业务需求是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购买产品的客户、客户单位的管理人员、市场营销部门或产品策划部门等。
第 8 题
关于设计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设计模式包括模式名称、问题、目的、解决方案、效果、实例代码和相关设计模式等基本要素
(B) 根据处理范围不同,设计模式分为类模式和对象模式
(C) 根据目的和用途不同,设计模式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D) 对象模式处理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继承建立,在编译的时刻就被确定下来,属于静态关系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设计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设计模式相关的概念,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47。
设计模式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它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
类模式处理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继承建立,在编译时刻被确定下来,属于静态关系;对象模式处理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运行时刻变化,更具动态性。
第 9 题
CMMI的连续式表示法与阶段式表示法分别表示:( )。
(A) 项目的成熟度和组织的过程能力
(B) 组织的过程能力和组织的成熟度
(C) 项目的成熟度和项目的过程能力
(D) 项目的过程能力和组织的成熟度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过程改进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CMMI项目概念,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798;CMMI全称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连续式表示法相对单个过程域,使用能力等级来描述组织过程状态的特征;阶段式表示法相对模型整体,使用成熟度级别来描述组织过程总体状态的特征。
第 10 题
软件测试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配置测试、回归测试等类别。( )主要用于检测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
(A) 单元测试
(B) 集成测试
(C) 确认测试
(D) 系统测试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类型相关知识,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50。
(1)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或软件中的类(统称为模块),其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单元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从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通路、出错处理通路和边界条件等方面对模块进行测试。
(2)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除应满足一般的测试准入条件外,在进行集成测试前还应确认待测试的模块均已通过单元测试。
(3) 确认测试。确认测试主要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根据用户的参与程度,通常包括以下类型。(本题正确答案)
——内部确认测试。内部确认测试主要由软件开发组织内部按照SRS进行测试。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对于通用产品型的软件开发而言,Alpha测试是指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通过Alpha测试以后的产品通常称为Alpha版;Beta,测试是指由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测试,通过Beta测试的产品通常称为Beta版。一般在通过Beta测试后,才能把产品发布或交付给用户。
——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指针对SRS,在交付前以用户为主进行的测试。其测试对象为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验收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的用户工作环境下,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开发技术合同或SRS。验收测试的结论是用户确定是否接收该软件的主要依据。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验收测试之前,应确认被测软件系统已通过系统测试。
(4)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系统测试的技术依据是用户需求或开发合同,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系统测试前,还应确认被测系统的所有配置项已通过测试,对需要固化运行的软件还应提供固件。
第 11 题
关于软件配置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置控制委员会成员必须是专职人员
(B) 配置库包括动态库(开发库)、受控库(主库)、静态库(产品库)
(C) 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有SVN、GIT等
(D) 配置项的状态分为草稿、正式和修改三种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项目配置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软件配置管理相关知识,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3版)》P474,CCB不必是常设机构,完全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组成,小的项目CCB可以只有一个人,甚至只是兼职人员。
第 12 题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2006)规定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术语。其中( )指的是为评估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基线、标准、过程、指令、代码以及合同和特殊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独立的检查。
(A) 验收测试
(B) 审计
(C) 鉴定
(D) 走查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准规范项目概念;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知识产权与标准规范P850。
审计:为评估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基线、标准、过程、指令、代码以及合同和特殊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独立的检查。
第 13 题
软件质量模型描述了软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其中( )包括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和安全性等子特性。
(A) 功能性
(B) 可靠性
(C) 可用性
(D) 可维护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6质量特性和21个质量子特性;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857—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表;
考查软件质量模型;6大特点和27个子特点。
一、功能性: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适合性、准确性、互用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
二、可靠性: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三、可用性:与使用的难易程度及规定或隐含用户对使用方式所做的评价有关的软件属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四、效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和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五、可维护性: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易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六、可移植性: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遵循性)、可替换性。
第 14 题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当著作权属于公民时,著作权人署名权的保护期为( )。
(A) 永久
(B) 100年
(C) 50年
(D) 20年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著作权法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 15 题
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是( )。
(A) 公开招标
(B) 邀请招标
(C) 竞争性谈判
(D) 单一来源采购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招投标法、合同法与索赔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3版 ) 》 P842 ,第26章 知识产权与标准规范——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第 16 题
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七定”要求,系统安全策略首先需要( )。
(A) 定方案
(B) 定岗
(C) 定目标
(D) 定工作流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3版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P609;安全策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七定,即定方案、定岗、定位、定员、定目标、定制度、定工作流程。安全策略首先要解决定方案。
第 17 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为5个安全保护等级。其中( )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广播电视部门、重要物资储备单位等部门。
(A) 系统审计保护级
(B) 安全标记保护级
(C) 结构化保护级
(D) 访问验证保护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P611。
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该级适用于普通内联网用户。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该级适用于通过内联网或国际网进行商务活动,需要保密的非重要单位。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该级适用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金融单位机构、邮电通信、能源与水源供给部门、交通运输、大型工商与信息技术企业、重点工程建设单位。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该级适用于中央级国家机关、广播电视部门、重要物资储备单位、社会应急服务部门、尖端科技企业集团、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机构和国防建设等部门。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该级适用于国防关键部门和依法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特殊隔离单位。
第 18 题
CC(即Common Criteria ISO/IEC 17859)标准安全审计功能分为6个部分,其中( )要求审计系统提供控制措施,以防止由于资源的不可用丢失审计数据。
(A) 安全审计数据生成功能
(B) 安全审计浏览功能
(C) 安全审计事件选择功能
(D) 安全审计事件存储功能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第22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P661—安全审计功能;CC标准将安全审计功能分为6个部分:安全审计自动响应功能(定义在被测事件指示出一个潜在的安全攻击时做出的响应);安全审计自动生成功能(记录与安全相关的事件的出现,包括鉴别审计层次、列举可被审计的事件类型);安全审计分析功能(定义了分析系统活动和审计数据来寻找可能的或真正的安全违规操作);安全审计浏览功能(授权用户有效地浏览审计数据);安全审计事件选择功能(维护、检查或修改审计事件);安全审计事件存储功能(防止资源不可用丢失审计数据)。
第 19 题
在OSI七层协议中,UDP是( )的协议。
(A) 网络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三版)》第1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网络协议和标准—P18。
传输层主要负责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的从A点传输到B点。UDP不可靠无连接的协议,传输速率高。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第 20 题
(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A) 云计算
(B) 物联网
(C) 虚拟化技术
(D) 互联网+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互联网+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第 21 题
关于网络存储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DAS是一种易于扩展的存储技术
(B) NAS系统与DAS系统相同,都没有自己的文件系统
(C) NAS可以使用TCP/IP作为其网络传输协议
(D) SAN采用了文件共享存取方式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存储技术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存储技术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23。
目前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有三种:DAS、NAS、SAN。
①DAS(直接附加存储)。该设备通过SCSI接口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本身是硬件的叠加,存储操作依赖与服务器,不带任何存储操作系统。所以是不易扩展的。A选项错误。
②NAS(网络附加存储)。该设备类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NAS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其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访问不再需要文件服务器的干预。同时它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访问,所以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数据传输速率也很高。NAS技术支持多种TCP/IP网络协议。主要通过网络文件系统和通用Internet文件系统来进行文件访问。所以B说法错误,而C选项说法正确。
③SAN(存储区域网络)。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没有采用文件共享存取方式,而是采用块级别来存储。D选项说法错误。
第 22 题
某企业要建设信息系统平台,要求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系统A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小时,故障平均维修时间1小时;系统B平均无故障时间14000小时,故障平均维修时间1.5小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系统A符合可用性要求
(B) 系统A和系统B均符合可用性要求
(C) 只有系统B符合可用性要求
(D) 系统A和系统B都不符合可用性要求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1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规划与设计—P35
高可用性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平均维修时间。
可用性;MTTF/(MTTF+MTTR)×100%
由公式可知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所以,想要提高一个系统的可用性,要么提升系统的单次正常工作的时长,要么减少故障修复时间。
A:10000/(10000+1)=99.9900% B: 14000/(14000+1.5)= 99.9892%
B的可用性小于企业要求的99.99%可用性标准。所以只有A符合企业可用性标准。
第 23 题
大型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和()为支撑的大系统,具有规模庞大、分布广阔、采用多级网络结构、提供多种类型应用等特征。
(A) 通信技术
(B) 安全技术
(C) 数据处理技术
(D) 虚拟化技术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大型信息系统—P113,大型信息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规模庞大、分布广阔,采用多级网络结构,跨越多个安全域,处理海量的,复杂且形式多样的数据,提供多种类型应用的大系统。
第 24 题
企业系统规划(BSP)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要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其活动步骤顺序是:( )。
①准备工作
②识别定义数据类
③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④成果报告
⑤分析现有系统
⑥定制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⑦定义企业过程
(A) ①⑦②③⑤⑥④
(B) ①②⑦⑥⑤③④
(C) ①⑦②⑤③⑥④
(D) ①②⑦③⑤⑥④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大型信息系统P115,图1-17 BSP方法的步骤。

第 25 题
信息系统规划工具中,( )可以反映数据类型和企业过程之间的关系。
(A) 过程/组织(P/O)矩阵
(B) SWOT矩阵
(C) 资源/数据(R/D)矩阵
(D) 创建/用户(C/U)矩阵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大型信息系统P118;企业过程和数据类定义好后,可以企业过程为行,以数据类为列,按照企业过程生成数据类关系填写C(Create),使用数据类关系填写U(User),形成CU矩阵。

第 26 题
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相比于面向过程设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更符合人类思维习惯
(B) 封装性、继承性、模块性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C) 面向对象中,应把握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D)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构造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复用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第 27 题
UML的( )描述了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状态之间的转移。
(A) 控制图
(B) 状态图
(C) 协作图
(D) 序列图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UML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UML—P41;
A、UML中没有控制图。
B、状态图描述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移、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给出了对象的动态视图。
C、在UML 1.X版本中,通信图称为协作图。通信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收发信息的对象或参与者的结构组织。顺序图和通信图表达了类似的基本概念,但它们所强调的概念不同,顺序图强调的是时序,通信图强调的是对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
D、顺序图(也称序列图),顺序图是一种交互图,交互图展示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顺序图是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的交互图。
第 28 题
( )的设计方法满足了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的变化,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互相通信要求,提高了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A) 面向对象
(B) 面向过程
(C) 基于构件
(D) 面向服务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面向服务方法P17;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互相通信和互操作性直接影响着组织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处理速度。如何使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面向服务)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第 29 题
项目建议书中不包含( )。
(A) 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B) 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C) 项目的市场预测
(D) 风险因素及对策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可行性研究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立项管理—项目建议书内容—P157;
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如下:
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市场预测;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第 30 题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营成本不包括( )。
(A) 财务费用
(B) 研发成本
(C) 行政管理费
(D) 销售与分销费用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可行性研究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3章 项目立项管理—项目建议书内容—P162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第 31 题
下表列出A、B、C、D四个项目的投资额及销售收入,根据投资回报率评估,应该选择投资()。
项目 投资额(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A 2000 2200
B 1500 1600
C 1000 1200
D 800 950
(A) A项目
(B) B项目
(C) C项目
(D) D项目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可行性研究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投资回报率(ROI)= (税前年利润/投资总额)*100%
A:(2200-2000)/2000=10%
B:(1600-1500)/1500=6.67%
C:20%
D:18.75%
第 32 题
( )不属于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A) 使用与维护的要求复杂
(B) 需求稳定
(C) 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
(D) 智力密集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系统集成项目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服务业的发展—P10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有如下特点:
项目初期目标往往不太明确;需求变化频繁;智力密集型;系统缝隙和设计所需人员层次高,专业化强;涉及的软件硬件厂商和承包商多,联系、协商复杂;软件和硬件常常需要个性化定制。
第 33 题
某公司下设硬件研发部、软件研发部、结构设计部、生产车间等部门,当执行项目遇到硬件问题时,参与项目人员先向自己部门的领导反馈,由部门领导再和硬件部门经理沟通,该组织结构类型的缺点是:( )。
(A) 组织横向之间的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B) 管理成本高,多头领导,难以监测和控制
(C) 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等共享
(D) 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组织方式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2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组织结构—P143(本题可以参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教程》
职能型组织
优点:
1、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交流;
2、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
3、直线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很清晰;
4、有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缺点:
1、智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具有狭隘性;
2、组织横向之间的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3、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利、权威;
4、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等。
项目型组织
优点:
1、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2、目标明确单一;
3、沟通简洁、方便;
4、决策快。
缺点:
1、管理成本过高;
2、项目环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共享等;
3、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等。
矩阵型组织
优点:
1、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的项目目标;
2、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
3、及时响应;
4、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
5、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稀缺资源;
6、改善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7、使质量、成本、时间等制约因素得到更好的平衡;
8、团队成员有归属感,士气高,问题少;
9、出现的冲突较少,易处理解决。
缺点:
1、管理成本增加;
2、多头领导;
3、难以监测和控制;
4、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
5、权利难以保持平衡。
第 34 题
可以将组成项目的各个过程归纳为5个过程组,启动过程组制定项目章程和( )两个过程。
(A) 收集需求
(B) 识别项目干系人
(C) 定义范围
(D) 组织项目团队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管理过程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项目管理过程组—P1153;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项目阶段。包括“制定项目章程”和“识别项目干系人”两个过程。
第 35 题
项目管理计划不包括( )。
(A) 绩效信息
(B) 项目目标
(C) 配置管理计划
(D) 生命周期模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整体管理—制订项目管理计划—P202;
项目管理计划记录了计划过程组的各个计划子过程的全部成果,包括:
•项目管理团队选择的各个项目管理过程。
•每一选定过程的实施水平。
•对实施这些过程时使用的工具与技术所做的说明。
•在管理具体项目中使用选定过程的方式和方法,包括过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的依据和成果。
•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执行工作的方式、方法。
•监控变更的方式、方法。
•实施配置管理的方式、方法。
•使用实施效果测量基准并使之保持完整的方式、方法。
•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需要与技术。
•选定的项目生命期和多阶段项目的项目阶段。
•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加快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未做出的决策,对内容、范围和时间安排的关键审查。
第 36 题
为使项目管理团队洞察项目的状况,识别需特别关注的任何方面,项目经理应提供( )。
(A) 风险登记册
(B) 工作绩效报告
(C) 干系人风险承受度
(D) 进度管理计划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4章 项目整体管理—监控项目工作—P209
1、监视和控制项目工作过程是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所需的各个过程。连续的监视使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洞察项目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识别任何可能要求给予特别注意的方面。
2、监控项目工作的成果:1、变更请求;2、工作绩效报告;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第 37 题
( )属于事业环境因素。
(A) 配置管理知识库
(B) 变更控制程序
(C) 项目档案
(D)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环境和组织因素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事业环境因素是指项目团队不能控制的,将对项目产生影响、限制或指令作用的各种条件。包括:
组织文化、结构和治理;
设施和资源的地理分布;
政府或行业标准(如监管机构条例、行为准则、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
基础设施(如现有的设施和固定资产);
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如人员在设计、开发、法律、合同和采购等方面的技能、素养与知识);
人事管理制度(如人员招聘和留用指南、员工绩效评价与培训记录、奖励与加班政策,以及考勤制度);
公司的工作授权系统;
市场条件;
干系人风险承受力;
政治氛围;
组织已有的沟通渠道;
商业数据库(如标准化的成本估算数据、行业风险研究资料和风险数据库);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自动化工具,包括进度计划软件、配置管理系统、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或进入其他在线自动系统的网络界面)。
第 38 题
项目经理为某政府网站改造项目制作了如下双代号网络图(单位:天),该项目的总工期为( )天。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活动2-7比计划提前了2天,活动8-10实际工期是3天,活动6-7的工期增加了3天,判断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 )。

(A) 40
(B) 37
(C) 34
(D) 32
(A) 没有影响
(B) 增加了2天
(C) 增加了3天
(D) 增加了4天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总时差、自由时差
试题答案:[['B'],['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路径法这一知识点。要求通过双代号网络图的出关键路径。首先要明确关键路径应该为源点到终点的最大路径长度。在结合图找到这样一条最大路径再汇总路径上活动历时。但是要注意活动的提前量和滞后量。
本题中,关键路径s-3-6-7-5-8-10-e;工期:6+9+5+2+8+4+3=37。活动2-7比计划提前了2天,因为在非关键路径,并且是提前,所以对工期不影响;活动8-10实际工期是3天,减少1天,活动6-7的工期增加了3天,可以知道关键路径上增加2天。
第 39 题
关于需求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需求管理包括在产品生存周期中维持需求一致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
(B) 从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可得描述中追踪到用户原始需求的过程是正向追踪
(C) 需求文件之间的跟踪用于检查需求分解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遗漏
(D) 需求跟踪矩阵中可以不体现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的跟踪结果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范围管理—需求跟踪—P232。
需求管理包括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维持需求一致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A选项描述错误。
从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可得描述中追踪到用户原始需求的过程是反向追踪;B选项描述错误。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是需要跟踪的内容,因此需要在需求跟踪矩阵中体现结果。D选项描述错误。
第 40 题
某公司决定在现有公文处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开发一个移动端APP,便于大家远程办公。项目经理召开工作会议,就工作分解结构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 )是不妥的。
(A) 项目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任务分解的层次控制在4至6层之间
(B) 对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活动的模块可以使用规划包进行分解
(C) 项目干系人对完成的WBS给予确认,并达成共识
(D)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WBS分解,外包商负责外包合同WBS的分解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5章 范围管理—创建WBS—P241
WBS不是某个项目团队成员的责任,应该由全体项目团队成员、用户和项目干系人共同完成和一致确认,包括外包部分。
第 41 题
( )是控制范围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A) 引导式研讨会
(B) 产品分析
(C) 偏差分析
(D) 标杆对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范围控制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控制范围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范围管理—控制范围—P246。</div>
控制范围常用的工具和技术主要包括偏差分析。偏差分析是实际工作与范围基准作对比,一般的控制过程都会涉及到该方法。
引导式研讨会、标杆对照主要用于范围管理中收集需求这一过程,产品分析主要用于范围管理中定义范围这一过程。
第 42 题
项目经理通过微信群告知项目组成员每天早上9:00在会议室召开5分钟站立会议,讨论项目进展和当日工作,并要求每个组员对上述内容进行确认回复,十分钟后他收到了所有回复信息。其中,微信群属于沟通模型中的( )关键要素。
(A) 编码
(B) 解码
(C) 噪声
(D) 媒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5章 项目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相关理论—P366
编码:把思想和想法转化为他人能理解的语言
媒介:用来传递信息的方法
噪声:干扰信息传输和理解的一切因素
解码:把信息还原成有意义的思想或想法
第 43 题
某公司决定将一个废弃的体育场馆改成数字化影院,项目经理制定了沟通计划,对沟通的方式、人员、保密要求、信息传递等方面做了规定。项目在施工阶段发现未进行无障碍设计,不符合国家电影院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的要求,项目被迫暂停。项目经理此时应在沟通计划中增加( )的要求。
(A) 干系人的沟通需求
(B) 沟通制约因素
(C) 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
(D) 问题升级程序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沟通管理>制订沟通管理计划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规划沟通管理—P371。
B、沟通制约因素,通常来自特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组织政策等。
D、问题升级程序,用于规定下层员工无法解决问题时的上报时限和上报路径。
第 44 题
A公司正在给B公司做一个运维管理系统咨询项目,小张作为B公司的项目接口人,主要完成两家公司间的资料传递工作。但最近A公司提交的文档经常出现问题,小张经常受到批评,因此B公司的项目经理要求小张做资料初审工作。针对这一变化,A公司的项目经理在干系人管理上应该做( )。
①更新干系人登记手册
②更新项目管理计划
③形成问题日志
④填写变更请求
⑤修改项目章程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管理干系人参与—P381。
管理干系人输出包括:问题日志、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控制干系人参与输出包括: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其中问题日志应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老问题的解决而动态更新,小张职责的变化不能算是问题,因此不需更新问题日志和项目章程的修改。
第 45 题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纯粹风险和人为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项目风险既包括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也包括促进项目目标的机会
(C) 风险大多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不确定性会逐渐减小
(D) 风险后果包括后果发生的频率、收益或损失大小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项目风险的概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387-389。
按风险的后果划分可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不能带来计划、无获得利益可能的风险叫做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既可能带来机会、获得利益,又隐含威胁、造成损失的风险,叫投机风险、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在一定条件上可以相互转化。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避免投机风险转化为纯粹风险。
</div>
而A选项涉及到的人为风险时按照风险来源角度来划分的,与投机风险并不是对立关系,不存在相互转换的说法。
第 46 题
如果你正在为一个新的信息系统研发项目识别可能的风险,得知某项目团队刚刚发生了一起代码意外泄漏的安全事件。此时应该使用( )方法进行信息收集。
(A) 德尔菲
(B) 访谈
(C) 根本原因识别
(D) 头脑风暴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风险—P400;德尔菲技术是专家就某一专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方法;访谈是收集风险识别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本原因识别指对风险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通过考虑风险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头脑风暴的目的是取得一份综合的风险清单。
第 47 题
A公司刚刚中标一个大型系统集成项目,其中一台设备计划从国外采购,近期汇率波动明显,A公司准备与客户协商使用国产进行替代,这是采用了( )风险应对策略。
(A) 回避
(B) 转移
(C) 减轻
(D) 接受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编制风险应对计划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应对—P412;回避风险指改变项目计划,以排除风险或条件,或者保护项目目标,使其不受影响,或对受到威胁的一些目标放松要求,例如,延长进度或减少范围等。
第 48 题
( )不属于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
(A) 人员获取和能力匹配
(B) 建立项目组织计划
(C) 企业人员入职培训
(D) 有效利用冲突和竞争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过程的理解。
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根据项目需要规划并组建项目团队,对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以保证他们可以完成项目任务,实现项目目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管理与领导项目团队所需的4个过程: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组建项目团队—确认人力资源的可用情况,并为开展项目活动而组建团队。
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
管理项目团队—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团队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
C选项 企业人员入职培训一般是组织上的活动,会由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活动开展。
第 49 题
有关建设团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增进协作
(B) 借助管理层和相关干系人的帮助,使项目组获得有效资源支持
(C) 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团队成员知识和技能,实现有效交付
(D) 通过塑造良好的团队文化,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生产率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建设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建设项目团队—P341。
建设项目团队的目标包括:
1.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能力,并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
2.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以提高士气、减少冲突和增进团队协作
3.创建富有生气、凝聚力和协作性的团队文化,以便:提高个人和团队生产率,振奋团队精神,促进团队合作;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叉培训和辅导,以分享知识和经验。
建设项目团队是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气氛,以提高项目绩效。 B选项 借助管理层和相关干系人的帮助,使项目组获得有效资源支持关系并不大。
第 50 题
管理项目团队的输入包括( )。
①项目成员清单;
②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③问题日志;
④组织过程资产;
⑤变更请求;
⑥组织绩效评价。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管理项目团队—P343
管理项目团队的输入:
1、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2、项目人员分派;
3、团队绩效评价;
4、问题日志;
5、工作绩效报告;
6、组织过程资产。
第 51 题
在项目配置项与基线的变更控制中,( )是配置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A) 确定受变更影响的关联配置项和有关基线
(B) 将变更申请的决议通知受此变更影响的每个干系人
(C) 组织修改配置项,并在相应的文档或程序代码中记录变更信息
(D) 将变更后的配置项纳入基线,并将变更内容和结果通知相关人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变更控制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配置管理的角色与分工。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配置管理—变更控制—P473-475。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整个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活动的负责人,他根据CCB的建议,批准配置管理的各项活动并控制它们的进程。其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制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和配置管理策略。
(2)批准、发布配置管理计划。
(3)决定项目起始基线和开发工作里程碑。
(4)接受与执行变更并审阅CCB的报告。C选项。
2.CCB
CCB负责指导和控制配置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的进行,为项目经理的决策提供建议。其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批准配置项的标识,以及基线的建立。
(2)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3)建立、更改基线的设置,审核变更申请。A选项。
(4)根据CMO的报告决定相应的对策,并通知给影响的每个干系人。B选项。
3.配置管理员
CMO根据配置管理计划执行各项管理任务,定期向CCB提交报告,并列席CCB例会,其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2)提交配置管理计划。
(3)各配置项的管理与维护。
(4)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D选项。
(5)完成配置审计并提交报告。
(6)对开发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7)识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第 52 题
A公司承接了某海外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项目进行中,项目经理获悉因天气和汇率原因。预计设备到场的运费比预算高出30%,接下来他应该首先( )。
(A) 项目还没有结束,暂时不做处理
(B) 给主管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寻求解决方案
(C) 填写项目变更申请,启动变更流程
(D) 寻找新的承运商,评估变更影响,提交合同变更申请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整体变更控制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项目管理变更控制。
从题干中得出信息是受到天气和汇率变化的影响,项目成本的增加。“有变更走流程”是项目管理的原则。尤其是涉及到影响项目目标和项目成本、范围、进度等方面。因此C是最合适的。
第 53 题
小王在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做运维项目经理,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他发现公司现行的备件方式经常在时间和质量上达不到要求,因此他向公司提出了以下合理化建议,其中( )不属于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控制的范畴。
(A) 对关键备件的供应商进行深入调查,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B) 对于紧急采购的备件,可以先采购,后进行供方审核评价
(C) 定期盘点库存,将报废的或不再需要的备件及时进行处理
(D) 对于出现货到即损情况的供应商应重点关注,及时重新评定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采购管理-控制采购P439;即将报废或不再需要的备件,应不在项目中使用,因此其管理应该在组织级而不是项目级。
第 54 题
关于合同违约索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项目索赔事件中,监理工程师和政府建设主管机构承担调解责任,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承担调解或仲裁责任
(B) 合同索赔遵循的原则包括:索赔的有理性、索赔依据的有效性、索赔计算的正确性
(C) 对于属于买方的原因造成拖延工期,只需给卖方延长工期,不应给予费用补偿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与合同纠纷相关条款,可以作为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合同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合同管理—合同违约索赔管理—P463。
首先要明确合同索赔的概念,合同索赔是指在项目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时,受损失方向过失方提出赔偿的权利要求。
第二要清楚合同索赔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合同一方或双方存在违约行为和事实,并且由此造成了损失,责任应由对方承担。对提出的合同索赔,凡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延期、属于买方也无法预见的情况,卖方可能得到延长工期,但得不到费用补偿。对于属于买方原因造成拖延工期,不仅应给卖方延长工期,还应给予费用补偿。
第三要掌握合同索赔流程。项目发生索赔事件后,一般先由监理工程师调解,若调解不成,由政府建设主管机构进行调解,若仍调解不成,由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仲裁。在整个流程中遵循有理性、索赔依据的有效性、索赔计算的正确性。
第 55 题
需求管理(REQM)属于CMMI的( )过程域。
(A) 项目管理类
(B) 过程管理类
(C) 工程类
(D) 支持类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过程改进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CMMI过程域—P796;CMMI过程域可以分为4类,包括项目管理、过程管理、工程、和支持等4个类别。
CMMI-DEV中的七个项目管理类过程域如下:
·集成项目管理(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IPM)。
·项目监督与控制(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PMC)。
·项目计划( Project Planning,PP)。
·量化项目管理(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QPM)。
·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 REQM)。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SKM)。
·供方协议营理(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SAM)。
CMMI-DEV中的五个工程类过程域如下:
·产品集成( Product Integration,PI)。
·需求开发(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RD)。
·技术解决方案( Technical Solution,TS)。
·确认(Validation,VAL)。
·验证( Verification,VER)。
CMMI-DEV中的五个过程管理类过程域如下:
·组织级过程定义(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OPD)。
·组织级过程关注(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OPF)。
·组织级绩效管理(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OPM)。
·组织级过程性能(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OPP)。
·组织级培训(Organizational Training,OT)。CMMI-DEV中的五个支持类过程域如下:
·原因分析与解决( 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CAR)。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
·决策分析与解决(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DAR)。
·度量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MA)。
·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PPQA)。
第 56 题
某项目采用敏捷管理方式,项目经理给领导汇报了项目的执行速度和团队绩效情况,请领导对提交的项目文档进行审核,以确定下一阶段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当前项目处于敏捷项目管理中的( )阶段。
(A) 探索
(B) 推测
(C) 适应
(D) 结束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用户业务流程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19章 流程管理—敏捷项目管理—P554。
构想阶段的任务是确定产品构想、项目范围、项目团队以及团队共同工作方式。
推测阶段制订基于功能的发布计划、里程碑计划和迭代计划,确保交付构想的产品。
探索阶段的任务是在短期内提供经测试的功能,致力于减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
适应阶段的任务是审核提交的结果、当前情况以及团队的绩效,必要时做出调整。
结束阶段的任务是终止项目、交流主要的学习成果并庆祝。
第 57 题
( )利用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和其他变量,来进行项目工作的成本估算。
(A) 类比估算
(B) 参数估算
(C) 自上而下估算
(D) 三点估算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估算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7章 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工具—P304。
类比估算、参数估算、自下而上估算、三点估算
这些技术有规律性的出现在有关“估算”的相关过程,这些过程都有专家判断。
1、类比估算Analogous Estimating 以过去类似活动的参数值(如范围、成本、预算和持续时间等)或规模指标(如尺寸、重量和复杂性等)为基础,来估算未来活动的同类参数或指标的估算技术。这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有时需根据项目复杂性方面的已知差异进行调整。该方法综合利用历史信息和专家判断,常用在项目的早期阶段。
相对于其他估算技术,类比估算通常成本较低、耗时较少,但准确性也较低。如果以往活动是本质上而不只是表面上类似,并且从事估算的项目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那么类比估算就最为可靠。
2、参数估算[技术] Parametric Estimating 利用历史数据与其他变量(如建筑施工中的平方英尺、软件开发中的代码行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来估算诸如范围、成本、预算和持续时间等活动参数的一种估算技术。例如,进行成本参数估算,就可把计划工作量乘以历史单位成本,得出成本估算值。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模型的成熟度和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3、自下而上估算[技术] Bottom up Estimating:对工作组成部分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先把工作分解为更细节的部分,再对低层次上每个细节部分所需的投入进行估算,最后汇总得到整个工作所需的总投入。该估算方法的准确性取决于较低层次上的工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4、三点估算[技术] Three Point Estimate [Technique]:通过考虑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以提高活动持续时间估算的准确性。这个概念起源于计划评审技术(PERT)。PERT 使用 3 种估算值来界定活动持续时间的近似区间:
最可能时间(Tm)。基于最可能获得的资源、最可能取得的资源生产率、对资源可用时间的现实预计、资源对其他参与者的可能依赖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干扰等,所得到的活动持续时间。
最乐观时间(To)。基于活动的最好情况,所得到的活动持续时间。
最悲观时间(Tp)。基于活动的最差情况,所得到的活动持续时间。
第 58 题
成本预算的输入不包括( )。
(A) 资源日历
(B) 风险登记册
(C) 协议
(D) 成本基准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预算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第7章 成本管理—制订预算—P299。
制订预算输入:
1、成本管理计划;
2、范围基准;
3、活动成本估算;
4、估算依据;
5、项目进度计划;
6、资源日历;
7、风险登记册;
8、协议;
9、组织过程资产。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不包括任何管理储备。成本基准是制定预算的输出。
除成本基准外,制订预算的输出还有:项目资金需求、项目文件更新。
第 59 题
控制成本过程输出,不包括( )。
(A) 项目资金需求
(B) 项目文件更新
(C) 工作绩效信息
(D) 成本预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第7章 成本管理—控制成本—P302。
控制成本过程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
2.成本预测;
3.变更请求;
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5.项目文件更新;
6.组织过程资产。A选项 项目资金需求是控制成本过程的输入。除此之外控制成本过程的输入还有:项目管理计划、工作绩效数据与组织过程资产。
第 60 题
( )不属于项目集准备阶段的关键活动。
(A) 建立项目集治理结构
(B) 开发项目集章程
(C) 建立初始的项目集组织
(D) 制定项目集管理计划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项目集管理—项目集生命周期—P574;项目集准备阶段的关键活动有:建立项目集治理结构;建立初始的项目集组织;制定项目集管理计划。
第 61 题
项目组合的管理/协调对象是( )。
(A) 项目团队
(B) 项目经理
(C) 项目干系人
(D) 组合管理人员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项目组合管理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组合管理—P581;项目组合的管理对象是组合管理人员。
A、项目---管理协调的对象---项目团队
B、项目集---管理协调的对象---项目经理
C、项目干系人管理对象
D 、项目组合---管理协调的对象---组合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D。
第 62 题
小王在设计测试用例时,由于忽视了边界条件、异常处理等情况,没有完全覆盖需求。这类风险属于测试工作中的( )。
(A) 测试用例风险
(B) 缺陷风险
(C) 代码质量风险
(D) 测试环境风险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软件测试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信息系统综合测试与管理—测试风险管理—P748;在测试工作中,主要的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风险;测试用例风险;缺陷风险;代码质量风险;测试环境风险;测试技术风险;回归测试风险;沟通协调风险;其他不可预计风险。
第 63 题
质量规划管理过程的事业环境因素不包括( )。
(A) 可能影响项目质量的工作条件或运行条件
(B) 特定应用领域的相关规则、标准和指南
(C) 可能影响质量期望的文化观念
(D) 以往阶段或项目的经验教训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项目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管理—P318;以往阶段或项目的经验教训属于组织过程资产。
第 64 题
( )旨在建立对未来输出或正在进行的工作在完工时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信心。
(A) 质量控制
(B) 质量规划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质量保证—P319。
实施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促进质量改进过程。质量保证旨在建立对未来输出或正在进行的工作在完工时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信心。
质量控制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过程。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准备对策确保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div>
第 65 题
质量控制的输入,不包括( )。
(A) 项目管理计划
(B) 确认的变更
(C) 质量测量指标
(D) 工作绩效数据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质量—P320
控制质量的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
2.质量测量指标;
3.质量核对单;
4.工作绩效数据;
5.批准的变更请求;
6.可交付成果;
7.项目文件;
8.组织过程资产 。
第 66 题
工程师小张需要完成图中所有区域的巡检工作,图中圆圈代表巡检地点,两点之间的连接线为可行的交通线路,连接线为可行的交通路径,连接线上所标识的数字为两点之间所需的交通费用(单位:元),从地点1开始完成巡检(不需要按数字顺序也无需返回起点)所需的最少交通费为( )元。

(A) 390
(B) 450
(C) 400
(D) 470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图论-最小生成树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求最短路矩。最短路径是:1-2-3-4-6-5-7-8;
第 67 题
项目需购买一项资产,投入50万元,50%的概率收入100万元,20%的概率能收入200万元,15%的概率能收入250万元,10%的概率不赚不赔,5%的概率亏损500万元。则投资这项资产的投资回报为( )万元。
(A) 102.5
(B) 77.5
(C) 60.5
(D) 52.5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决策树分析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通过EMV决策树计算投资收益:100×50%+200×20%+250×15%-500×5%=102.5万元
计算投资回报:总收益-投入成本=102.5-50=52.5万元
第 68 题
某化工企业接到一份10吨新材料研发的订单100万元,该材料由甲、乙、丙三种原材料构成,其中所含金属A不少于4400克,金属B不少于4800克,金属A和金属B在原材料中的含量及单价如下表所示。经过不断测算和实验,为了获得满足客户要求的这种新材料,该企业最多可获得的利润为( )万元。

(A) 58
(B) 64
(C) 42
(D) 56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线性规划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假设甲、乙、丙为x、y、z
目标函数,min(7x+6y+5z)
约束条件400×x+600×y+400×z>=4400; 800×x+200×y+400×z>=4800;x+y+z<=10
求得x=3吨;y=2吨;z=5吨;min(7x+6y+5z)=58万元;最大利润值:100-58=42万元
第 69 题
关于动态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解的一种常用算法思想
(B) 动态规划的实质是分治思想和解决冗余,与分治法和回溯法类似
(C) 在处理离散型问题时,动态规划比线性规划效果更好
(D) 一个标准的动态规划算法包括划分阶段和选择状态两个步骤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动态规划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 管理科学—动态规划—P878。
A、动态规划法是决策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的—种最优
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就是将问题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作
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优化。(正确)
B、动态规划的实质是分治思想和解决冗余,动态规划法与分治法和贪心法类似,它们都是将问题实例归纳为更小的、相似的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产生一个全局最优解。(错误)
C、许多实际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法处理,常比线性规划法更为有效,特别是对于那些离散型问题。(正确)
D、一个标准的动态规划算法包括划分阶段和选择状态两个步骤(正确)
第 70 题
The ( )can realize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various manufacturing devices equipped with sensing,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actuation and networking capabilities.
(A) Internet of things
(B) cloud computing
(C) big data
(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A)可以实现各种制造设备的无缝集成,这些制造设备配备有传感,识别,处理,通信,驱动和联网功能。
A、物联网
B、云计算
C、大数据
D、人工智能
第 71 题
Hinge -profile examples of ( )include autonomous vehicles(such as drones and self-driving cars),creating art(such as poetry) and online assistants(Such as Siri)
>- (A) Internet of things >- (B) Cloud computing >- (C) Big data >- (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答案与解析** - 试题难度:一般 -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人工智能 - 试题答案:[['D']] - 试题解析:
(D)的备受瞩目的例子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如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创造艺术(如诗歌)和在线助手(如Siri)。
A、物联网
B、云计算
C、大数据
D、人工智能
第 72 题
The ( ) process differs from the( )process in that the former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acceptance of the deliverables, while the latter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correctness of the deliverables.
(A) Perform Quality Assurance
(B) Validate Scope
(C) Control Quality
(D) Define Scope
(A) Perform Quality Assurance
(B) Validate Scope
(C) Control Quality
(D) Define Scope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范围确认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B)过程与(C)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关注可交付物的接受,而后者主要关注可交付物的正确性。
A、实施质量保证
B、确认范围
C、控制质量
D、定义范围
第 73 题
( )is a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the duration or cost of an activity or a project using historical data from a similar activity or project.
(A) Analogous estimating
(B) Parametric estimating
(C) Three-point estimating
(D) Bottom-up estimating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成本估算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是一种使用来自类似活动或项目的历史数据来估算活动或项目的持续时间或成本的技术。
A、类比估算
B、参数估算
C、三点估算
D、自下而上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