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 脑科学日报|“遗忘”本领可能被误解了很久
第1832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8月23日
科 学 时 讯
1,Cell Reports:坏记性是为了好学习?“遗忘”的本领可能被误解了很多年
来源:学术经纬
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可能会逐渐丢失一些记忆,尤其是那些很少回顾的画面、放弃的习惯行为很可能就会忘掉。遗忘并非突然发生的断片,而是一种活跃存在的过程,它在不断帮助塑造新的记忆。而这也与一小簇“印迹细胞”(engram cell)的活动有关。近日一篇新研究详细介绍了这类细胞是如何参与遗忘与学习的。
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确认,遗忘发生后,印迹细胞里的记忆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特定的激活过程失败,不能唤起记忆而已。作者尝试跟踪了测试中被激活的小鼠印迹胞,然后重新借助光遗传学手段给予了不同刺激,结果清晰地看到一些刺激让小鼠将已经忘记的行为记忆找回来了。并且,如果让小鼠经历一些与遗忘记忆类似的行为,曾调节旧记忆的这些印迹细胞又再次被激活了。
2,Nature子刊:复旦大学贾天野/冯建峰团队揭示吸烟行为起始和维持的神经行为学基础
来源:生物世界
从物质使用起始发展为长期使用甚至成瘾行为的潜在神经行为学机制
吸烟(尼古丁摄入)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成瘾行为。目前,成瘾行为的治疗有效率仅为30%左右,但从物质使用开始到严重的成瘾行为之间有很长的潜伏期,这为可能的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贾天野、Trevor Robbins等对吸烟行为形成的早期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度解析。
研究表明,大脑灰质体积对于吸烟行为可能存在因果性的影响。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灰质快速减少只在开始吸烟后才会开始。研究人员也强调,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灰质的加速减少以及其与快感寻求的相关性仅发生在吸烟行为开始之后,这可能是通过影响“愉悦动机”来增强对快感享乐的寻求,从而削弱个体对于吸烟行为的控制,并进而长期维持吸烟行为(甚至成瘾)的一条重要的强化通路。
3,Nature:与高阶认知相关脑区的单细胞分析揭示驱动人脑进化的分子特征
来源:BioArt
人类与现存近亲(包括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之间的表型差异是由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变化共同驱动的,人脑进化的基因组基础可以通过与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对比来解释。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Genevieve Konopka团队分析了人、黑猩猩和猕猴后扣带回皮层脑组织的snRNA-seq和snATAC-seq数据,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的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减少具有人类特异性,在两种神经元亚型中发现了人类特有的FOXP2上调,还在数百个与人类特有染色质可及性变化相关的新的人类加速基因组区域等。总之,这项工作揭示了人类大脑在细胞分辨率上进化的几种新机制。
4,Cell:肠道机械压力感应者——背根神经节末梢
来源:BioArtMED
肠道背根神经节末梢在对低阈值和高阈值机械压力、黏膜痉挛和肠壁拉伸的响应,以及信号传导速率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入研究。肠道炎症使得肠道对朝生理性膨胀更为敏感,但行使此项功能的背根神经节末梢类型仍不清楚。近日,来自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David D. Ginty研究组通过对背根神经节进行单细胞测序确定了15组转录谱各异的感觉神经元亚型,证实与伸入表皮的背根神经节机械压力感受器类似,伸入肠道的各类机械压力感受末梢无论是在解剖学结构上还是生理学意义上都截然不同。这些神经末梢遍布感应压力阈值的区域。作者还探讨了这类细胞亚型的基因背景以及调控肠道膨胀的生理和病理学响应机制,为其作为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干预靶点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5,Alzheimer's & Dementia:Aβ、焦虑、抑郁和轻度认知障碍的纵向研究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在认知功能未受损老年人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Aβ沉积增加与认知功能更快地下降有关。焦虑和抑郁症状也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症状与大脑老化和认知功能下降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之间可能存在关系。近日一篇文章进行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探索淀粉样蛋白沉积与焦虑或抑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预测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改变了皮质Aβ沉积(PiB+)与轻度认知障碍事件之间的关系,提示焦虑在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重要性。尽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AD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前阶段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6,Nature子刊:有了“液体指纹库”,智能设备味觉更灵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智能传感设备已在诸多领域应用,但智能传感设备模拟人类味觉器官感受物质的能力仍有待提高。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吴治峄研究员团队从人类舌头感知味觉的过程切入,开发出一种基于液滴动态变化和液-固界面接触起电的智能双感官液体传感系统。得益于将液体的摩擦电特征指纹信号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在机器人味觉传感、液体食品风味检测、饮品糖分检测、环境监测以及酒精含量检测这5种不同应用场景中,该系统对常见液体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90%。此外,液体视觉信息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感知能力,在上述5种应用场景中,液体识别准确率高达96%。
7,Developmental Review:玩耍如何让您的大脑更聪明?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执行功能是指大脑控制和调节思维和行为的能力。以往研究认为,玩耍能够培养这些核心的执行功能,但Doebel和Lillard的最新综述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该领域的实证证据,玩耍更有可能通过培养文化特定的执行功能技能来促进我们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会对执行功能技能的表现产生影响,这些技能受到文化知识、规范和价值观的塑造。此外,玩耍还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社交世界,并以与文化规范和期望一致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8,初创公司用AI面部识别判断司机是否疲劳,美国参议员称这是“虚伪的科学”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情绪识别,指的是通过对视频、面部图像或录音的人工智能分析来识别一个人的感受或精神状态。但在实践中,情绪识别会变得非常复杂。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经常产生所谓的“伪科学”例子,危险且具有侵入性。某些隐私和人权倡导机构呼吁全面禁止情绪识别技术。
它有一些重要的应用,比如让盲人或视力较弱的人更好地理解周围人的情绪。但这项技术的其他应用更令人担忧。几家公司正在向执法部门出售软件,用于确定是否有人在撒谎,或者标记可疑行为。更重要的是,有证据表明情绪识别模型并不准确。情绪是复杂的,就连人类都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他人情绪。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