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活动】重温《故乡》有感
小时候看迅哥儿的文字,我还没有经历生离死别、人情世故,看不懂孔乙己,也不懂闰土作为怎样的符号存在于先生的笔下。那时所有所谓“体会”都只是知晓标准答案的对号入座,而非切肤之痛,水过鸭背般,过了也就忘了,莫说那么多水果和鸟儿的名字,仅能记着一两个人名都是万幸了。时隔多年再回头,却并不觉得这是一把钝刀,反是把历经多年锋利如昨的利刃,刀刀见血,弑人于无声。
标题虽是《故乡》,文章中怀念的却不是故乡,时间过去太久,我对这篇文章记叙的内容已经完全忘却了,先生在怀念和闰土相关的记忆时,我脑中对儿时玩伴的记忆也被唤醒,于是开始期盼闰土和他的重逢,在提及杨二嫂的部分甚至忍不住快翻了几页,着急看到闰土重新登场。在翻的同时总冒出一些急切又不必要的担忧,生怕出现些什么小说式跌宕起伏的狗血展开,如:闰土遭遇什么事故导致两人无法见面啦,明明约定好却未能重逢啦……然而现实比起狗血,更多的总是残酷和一眼就能看到的结局,紧接着闰土所有的反应都那么真实,真实得那么符合现实的逻辑,真实得让人不能直视。
不是没有经历过相似的情景:多年未见的儿时玩伴,彼此之间早已横亘了种种跨不过的障碍,相顾无言,只能尴尬地面面相觑;学生时期分明可以无所不谈的挚友,眼看着价值观变得面目全非,句句都能产生分歧,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不如闭口不谈,免起争端。
我想我可以体会到闰土再见到先生时,他那几句话给先生造成了怎样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冲击,记忆里所有的美好终于都凝固了,眼前的景象难以动摇其分毫,同时你想割裂它,将“眼前”和“过去”划分,事实又不停昭示你“这的确也是同一个人”。终于,在这苦涩的现实面前,你不得不将其咽下,然后在喉头的苦涩中继续咀嚼回味记忆中的美好。
比起无甚相干的杨二嫂,闰土带来的冲击才叫致命。看的过程中我在想,宏儿和水生,可不就是曾经的迅哥儿和闰土?果然,先生自己也这么认为了,然而这一代代都会重复的隔阂,终于会在久远的将来体现。
不得不说先生是乐观的,他的心中仍有憧憬,将他们之间的隔阂化为对未来的展望;我却不同,我想我并没有这样的勇气,去直面记忆中的“故乡”。
也许正因如此,他才是“鲁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