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分数线参考书

2023-03-02 18:31 作者:名校考研帮  | 我要投稿


招生目录: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的考博,公共管理学院的考博是实行的申请审核制的方式,这种招生方式相对于考试制的招生方式来讲,多了材料审核的过程,所以难度还是非常的大的。如果是跨考的同学呢,建议考生一定要提早的进行复习备考的准备了,考博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提早的定下来院校和专业,多多搜集一些信息。因为考博是否能够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你所掌握的信息量。

     现在这个阶段建议考生要开始着手准备材料这块了,比较重要的是外语和论文、博士修习计划这些内容,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些内容,大家也可以把多所院校作为备选院校,只要考试时间能够错开就可以了。

一、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博士招生方式、考试科目

1.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博士考试科目:

专业知识70分;

研究方法30分;

外语50分。

2.人大行政管理考博申请主要采取“申请—考核制”,即提交材料,然后参加笔试、面试。这几年,人大行政管理考博开始采取申请考核制。所以相比之下,申请资料的撰写就显得格外重要。每个“综合 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博导或教授(包括考生申请导师在内)组成。

3.人大行政管理考博导师组:刘鹏、马亮、王丛虎、祁凡骅、刘太刚、张成福、孙柏瑛、康晓光、何艳玲、杨开峰

4.关于人大行政管理博士申请资料撰写,根据育明考博分析发现,很多学生不是太重视,写的研究计划乱七八糟的,这样怎么可能通过材料审核呢!!最关键的是研究计划的选题,很多学生研究生可能基本等于白读了,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研究素养,研究计划的选题非常不靠谱,这样的研究计划怎么可能通过初审了,很多时候考生就是太自信了,觉得自己读了研究生了,还能不会选题吗,根据经验来看,还真没几个考生有能力自己确定一个好选题的。还有就是学术简历,写的非常差,这也是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人大行政管理考博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报录比基本在1:15左右。根据育明考博十余年经验分析,通过材料审核是考博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考博申请资料审核呢?主要是三点:一是本硕院校和专业;二是研究计划和学术简历撰写,对于很多国外留学的学生而言,研究计划方面可能存在较大难度;三是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积累。

二、2023年人大行政管理考博参考书目

基于过去五年人大行政管理考博真题的分析,尤其是对面试真题的分析,育明考博给大家推荐了如下参考书书目:

张成福:《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李国正:《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李国正:《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康晓光:《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丁  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李国正:《公共经济学》,首师大出版社,2022年版;

高波:《中国财政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李国正:《社会研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李国正:《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辅助资料: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师大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研笔记,习题详解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近一年论文;导师组近三年论文和著作,这个也是每年试题的重要来源,根据育明教育统计,大部分公共管理类考博院校都会从以上内容中出30%左右的题目。此外,这几年对研究方法的考察越来越重视了,有的院校初试笔试中就有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的题目,有的院校会在复试面试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具体而言,可能会针对研究计划中的研究方法部分进行提问和拓展。所以,育明教育建议大家在考博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拓展思路,不要闭门造车,多积累才是考博的王道,这也是考博和考研最大的不同,即考博着重看积累(知识的广度),考研重点考背诵(知识的精准度)。。

提交材料

提交材料包括:

纸版材料须使用燕尾夹夹成一本,无需胶装和封皮,所有纸版材料一律不退。

(1)文件封面、目录(见附件1)。文件封面写明:姓名、报考专业(不得填报意向导师)、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目录请标记页码。

(2)个人信息表(见附件2);

(3)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内容在网上报名系统中下载,封面封底在“必读材料”下载,请务必下载完整,报名登记表末页“承诺人签名”栏需本人手签,报考非定向考生无需单位人事部门意见);

(4)《科研情况一览表》(附件二);

(5)科研成果复印件:a.学术代表作(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未发表论文均可);b.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6)个人陈述: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无固定模板,由考生自由发挥撰写,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知识储备、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等,无固定模板,由考生自由发挥撰写,研究计划须由考生亲笔签名,字数不少于1万字);

(8)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单(需要盖有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处)培养办红章,或复印件上加盖本人档案保管单位红章);

(9)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10)两名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信(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由专家在信封密封处签字);

(11)证明外语能力的成绩单(如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以及各种证书复印件;

(12)符合条件且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证明模版请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博士生网上报名前必读》相关材料(网址:http://pgs.ruc.edu.cn));

(12)身份证、学生证(应届生提供:信息页、注册页)的复印件;

(14)其他《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综合考核内容与形式

综合考核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综合考核具体日程和形式安排将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情况另行通知。

笔试为闭卷考核,满分150分,其中专业知识100分(含专业知识70分,研究方法30分)、外语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通过笔试的考生方可进入面试。

面试由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满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部分(含思想政治、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100分。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分数线参考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