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铭眼看手稿」Nike Zoom Hyperfuse 2010

2020-05-14 19:40 作者:Kicksvision  | 我要投稿

“Hyper”意味着全新的设计与全新的尝试。


Nike Zoom Hyperfuse 2012


虽然不是Taco Tuseday,但却是「铭眼看手稿」Thursday哦!


“Hyper”大家庭中其实不只有Hyperdunk,想必大家看过标题之后,还是有所了解的,今天的主角就是评论区里不少人呼唤的:Hyperfuse 2010。今天我们就一起把时间调回十年前,一起看看这双Hyperfuse 2010手稿吧!


Nike Zoom Hyperfuse 2010 Low


很多老鞋都被称为“实战神鞋”Hyperfuse 2010也是其中一双。而这些老鞋能让这么多人念念不忘的原因,配置是一方面,我觉得还有设计师在鞋上的


用心创新。在看手稿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几个关于Hyperfuse 2010小知识吧~


01

Hyperfuse 2010的配置是前掌Air Zoom气垫搭配Hyperfuse材料鞋面,上一期Hyperdunk 2013手稿中曾提到这种材料。通过上期手稿我们知道Hyperfuse材料是由三层材料组成的,但你知道它与中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吗?Hyperfuse材料诞生于一个叫做“Innovation Kitchen”的部门,部门中的两位设计师Shane KohatsuBen Shaffer在一次中国行中看到球场上五花八门的鞋子(其中就有网面的鞋子),他们由此受到启发,开发出了一种多功能合成材料Hyperfuse材料Hyperfuse材料不仅被运用在鞋子上,衣服也有运用。


02

Hyperfuse 2010入选了“改变比赛的20个设计”,但是它看起来却不像同样入选的Hyperdunk 2008Zoom Kobe IV那样“新颖”,那它为什么能入选呢?


我翻看资料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With synthetic materials providing designers previously unimaginable options, the days of natural suede, leather and canvas are now history for top performance shoes.”这段话出现在一篇名为“Evolving the Upper”的官方文章中,大致意思是在顶级篮球鞋上合成材料已取代了传统的皮革材料(我觉得合成材料便宜应该也是取代的原因之一)。所以我推测,Hyperfuse 2010入选“改变比赛的20个设计”的原因就是Hyperfuse材料在篮球鞋上的成功运用,这次运用对于Nike来说是一次突破,同时也让设计师们看到了合成材料潜力


下面应该是两张合成材料在显微镜下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穿在脚下的材料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


TPU Flowing Into Mesh

Cross Section Of Bonded Mesh


03

Hyperfuse 2010的设计师是Leo Chang,他是现在KD系列的主设计师、Nike Basketball Footwear部门的设计总监(头头)。


Leo Chang

了解这些知识后,你是否对Hyperfuse 2010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呢,不过呢,下面的手稿才是今天的重点。


今天只有“两页”手稿,只有这样一张手稿的原因不是Leo Chang只画了“两页”手稿,而是Nike只想让我们看到这“两页”手稿。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页”手稿里卖的什么药吧!


即使“两页”手稿不多,但是我们把“两页”拆开来,仔细看一看。



01

好的材料需要好的设计师


手稿左上角的“Fuse It Together”是这部分手稿的主题,下面的“Heat+Pressure+Time”高温+高压+时间应该是Hyperfuse材料制作的需求。主题右边类似豌豆荚的图形是Hyperfuse材料,它由三层组成,中间的“Mesh”网面被上下提供支撑与保护的材料夹住,由此组成了有三种功能(透气、保护、支撑)的Hyperfuse材料


Hyperfuse的三层材料组合


手稿右边的部分在描绘鞋面材料的拼接,鞋面并不是只由一块材料组成的,而是不同块的材料由车线拼接组成的。右边部分的鞋面是原始状态,之后还要靠车线与胶水等与其他材料拼接才能组成完整的鞋面,Leo Chang标注的“Flat Upper  Pattern Can't Overlap”平整的鞋面图案不能互相重叠是指Hyperfuse 2010的最外层鞋面不能遮挡住里层鞋面的图案,下面的“Make It 100% Mesh”让它变成全网面鞋面则是Leo ChangHyperfuse 2010鞋面的要求。


注意鞋面同时在评论区里告诉我这是谁的PE

02

定点、定向的保护


Hyperfuse鞋面Hyperfuse 2010的核心,这部分手稿中我们能看到Leo Chang很好地运用了Hyperfuse材料。靠上的Zones Of ‘Protection’保护区域是涂黑的部分:脚趾、脚踝,这两个部分正是需要保护的区域;下面的Zones Of ‘Support’支撑区域涂黑的部分则均匀地遍布鞋身与后跟,也包括了脚趾与脚踝,在设计中Hyperfuse 2010的鞋面为整个脚都提供了支撑。


正是靠着Leo Chang设计Hyperfuse合成材料才实现了分区域鞋面功能。




03

以为是鞋底,其实还是鞋面



这部分手稿属于“两页”手稿右半部分,可以说是刚才两张手稿的结合。手稿中除了红色的部分是“Protect”保护区域,黑色的部分是“Support”支撑区域之外,还多了一个白色的“Breathe”透气区域,三个区域各自的功能对应Hyperfuse的三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手稿下方的部分是鞋底,手稿中的鞋底中间有块矩形的东西,应该是抗扭片,同时本属于鞋面的Hyperfuse材料竟然延伸到了鞋底,不得不说Hyperfuse材料的运用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外露的Hyperfuse材料外观不禁让我想起Under Armour的UA HOVR))实物中我们不能确定Hyperfuse材料是否延伸到鞋底,但Hyperfuse 2010的中底却“隐晦”地展现了这点。


Hyperfuse 2010


Curry 6


Hyperfuse 2010鞋底


04

一份成功的介绍书


这部分的手稿是“两页”手稿的最后一部分,这部分的手稿给我的感觉是一份Hyperfuse材料的介绍书,详细地讲解了Hyperfuse材料由“3 Layers”三层组成,Leo Chang也解释了他心目中的“Brethablity”透气性:“Reducing Heat&Moistore”降低脚部温度与排汗,左边脚部的图案正是对应的情况:标红的脚趾与脚背区域温度较高,排汗也较多;甚至右下角还有Hyperfuse材料的剖面图与特性:“Strong+Lightweight”强韧轻质


看完“两页”手稿后,我可以确定,Hyperfuse 2010上最出彩的一点就是Hyperfuse材料的成功运用。



有“心意”才有“新意”!


“两页”手稿上我看到了一双不错的篮球鞋,同时我也看到了Nike的高水平(营销、设计、创新开发),早在十年前Nike就已经推出了这样一双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的篮球鞋,那么换句话说,Nike是不是在篮球鞋领域上毫无进步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Hyperfuse材料出现之后还有Flyknit材料、Knitposite材料等材料相继推出,各种气垫的“排列组合”,Nike在创新上绝对是走在前端的。这里我要拿出心里的一把天平,如果说在天平的左右是Nike的创新与营销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平两边的创新与营销都变多了,只是天平却重重地垂向了放着营销的那边。“Hyper”不再,“Alpha”能成功接任吗?


「铭眼看手稿」的Hyper系列自此要先告一断落了,但手稿Thursday每周还是与你们不见不散哦!


它们是谁的PE


在看了Hyperfuse 2010“两页手稿”后的你,有什么和我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与思考。


这是第十二期「铭眼看手稿」,希望所有朋友在2020里有所成就,继续向前冲!这里是KICKSVISION,这里是我看手稿的视角


📷 //Nike&Leo Chang&Getty image

&Under Armour&Foot Locker.

你们的投币点赞分享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铭眼看手稿」Nike Zoom Hyperfuse 201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