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随聊第152期】Final ZE3000蹭听


此副ze3000(后文简写为ze3k)为友人提供,感谢出借。
在2020年前后的final在出品上极大程度上的放弃了自己原有的那股子特色调音以及高昂定价,转而开始琢磨正常用户所可能面临的需求。那自然而然的,为了追上当今市场的需求,推出tws自然是一个老牌hifi厂子转型不可不品的一步。而其中产品往往不乏有那种鼓吹声音而操作体验功能性一塌糊涂的产品,这种相对笨拙的刻板印象于我而言至今也没有抹除,今天讲的这个ze3k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如此。


外观方面,周身材质为塑料,但是本体相当轻便。外层涂料据官方描述为“SHIBO粉雪图层”,呈现的质感则是这种类似雪饼一样的斑纹,比一般磨砂面摸着倒是舒服一点。作为一件容易被随手扔兜里跟钥匙打对抗路的这么一个物件,相比于主流耳机仓采取光面的举措,这种涂层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耐磨性更强。其余布局其实都挺常规,正面为一个led显示灯底部一个c口顶上印有final标识,背面则是一些基础数据。


耳塞本体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模具尺寸其实都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新品a系列多切面的外观风格。但是ze3k的内腔更厚,体积更大,且背部原本的多切面改为了两切面,其中没有标注logo的一面为触控板。本体没有设计进出气孔,内侧注有左右标识以及型号名称,背部各一个led指示灯以及final的图案标志。


总得来说个人觉得外观其实还挺好看的,特殊涂层以及造型设计带来的视觉体验还是挺新鲜的,问题就是体积略显硕大,也正因此触控板相当容易误触。

蓝牙连接方面,依然是十米内较为稳定不穿墙,通勤高压环境没断链,开机即连快速匹配有语音引导,基本还是挺常规的。但是问题在于ze3k还维持在许多年前的那种要分主副耳的tws形式上,所以导致了ze3k的有较为明显的体感延迟以及调整音量时的左右不同步。对个人而言这一点则是ze3k最大且最致命的短板。
声音方面,ze3k总体的取向依然是偏向于突出中频以及中高频这一个频段。低频总体量感适中,但是下潜以及质感比较一般,是属于听感略微偏“硬”的类型。高频方面明显偏亮但是延伸以及自然度都较为一般,实际听感相当细碎,是比较容易让我烦躁的声音。总体的信息量以及动态瞬态相当不错,总体的单元素质其实还是不错的。
人声方面是这条塞子比较大的一个亮点,因为本体声音走向其实是有些突出中频以及中高频段的,且低频表现也相对低调,因而能很好的衬托出人声的细节表现。总体结像位置较为贴耳,且密度分布合理,对于男声女声都有相当不错的还原。
器乐方面则相对更让人失望,本不富裕的低频表现在结合上相对破碎的高频外加略显糟糕的线条感,很难让人说得出这条塞子到底能够很好的演绎出哪种器乐。或许我只能说,普遍都还在那个调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ze3k所附赠的e套包括后续study1中所附赠的e套在材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新版的e套明显硬得多,且没有原版e套那种类spinfit得那种旋转能力。耳更换原版e套的ze3k在听感上则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变化。低频下潜以及质感有着相当明显的提升,高频虽然依然保持了原先过亮得状态但是明显没有此前细碎得状态,对于中低频得密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条塞子略显干瘪的听感,氛围感起来不少,也润起来了。只能说可能按final原意可能应该配合原版e套才是ze3k定版时应该有的听感,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更改e套材质会引起这么大的变化。


总得来说,ze3k确实是那种很符合我对传统hifi厂做自研功能性设备的刻板印象,自个调教的声音+复古的硬件配置+自家专用的外观模具。作为一款22年发布的新品居然还在用着需要区分主副耳的方案,声音也基本上需要配合原版e套而非原配e套来使用才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听感。作为一款售价一千块的tws,于我个人而言,放在当今市场上,比声音不见得能好过苹果,比体验和同级产品拉不开差距,比硬件更纯属以卵击石。优势个人觉得是集中在足够亮眼且独特的外观+i相对不算差的声音底子(需更换原版e套),总体来看,这个表现还是稍显守旧了。

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依然是有什么想问的想聊的欢迎私聊评论留言或者加群:602700938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