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传统教育体系下语言学习的反思和试验
我一直的认知就是语言是人们日常表达交流下的产物是为了交流的一种天然生成的工具。甚至在文字都不存在的时候就有了语言,而中国人创造的英语语法更是近百年产生的物种,也就是说在几百年前连英语语法都不存在,那么去国外的中国人是怎么习得英语的。
所谓的文字无论是中文的汉字还是英语的字母都是那些语言学家创造出来的符号。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文字也不存在语法,但古人对于语言的习得就是天然的习得的过程,从来没有什么教育或者语法的辅助。那么为什么今天学习语言一定要纠结语法时态词性词义以及句子成分,将这些全都拼接正确才能创造出一条完整的句子或者才能弄明白句子的意思呢。为什么非母语的人语言的学习要学这么多内容,然而依旧学不会语言也无法表达也无法书写甚至无法听懂呢?
我认真的观察了身边人的语言交流习惯和我实际文字书写的习惯以及我和别人表达时候的语言习惯,实际上我们的句子的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个短语的构成,而非什么词汇套语法套词组最后一个个蹦出来的,我们实际表达或者书写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时态词性语序等但却知道要这么用。而追溯到一开始语言产生的根源的话,语言产生的目的就是用来表达的,既然是为了表达就不会是一个词汇以后再想下一个词汇是什么下一个语法用什么应该是什么词性应该是什么时态,而是一段段的直接脱口说出来,也就是说时态也好语法也罢词性也罢是包括在一个短语中的,而非孤立的存在。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语言学习拆解为单词和语法规则的学习,类似于拆开乐高积木的各个部分进行独立学习。这种方法强调了词汇词性词义词音的记忆和语法规则的应用,但在传统的学习当中却忽略了短语和整体句子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学习长难句的句法分析的原因所在。
当你无论是和人正常交流还是去打字写文章,正常的语言习惯更接近于完整的乐高积木的组装。句子的构成部分不仅仅是单个词汇一个个的蹦出来的,而是由短语和固定搭配组成的整体。每个短语就像是乐高积木的一个部分,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就像组装一个完整的乐高人物和房子一样,而所谓的语法也就是这个短语或者叫做这个乐高人物和房子相连的一部分。
最近传的火热的越南高考的中文试卷,对于选择填空题目,基本上就和英语中的选择填空一样,给出四个选项,然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实际上考的就是中文的语法,我也相信对于这些题目的讲解和分析,越南的中文老师一定会每道题都以语法的立场去分析题目并得到答案。而无法进行语法分析或者自圆其说的,就说是固定搭配,记住就好。而对于我这样的使用汉语作为母语的人看到题目,我并没有非常细的传统学英语的方式学过中文的语法,但是越南高考的题目我却能够全部知道答案,然而我知道的依据并不是因为我会语法或者我思考了这句话的语法语态词性词义等,而是这句话这四个选项里面,除了唯一正确的选项是存在的表达以外,其他的都是不可能这样说的,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这样说过。也就是说无论考你的量词使用,冠词使用,或者时态使用,对于母语的人而言,这句话只能这么说,只能这么表达,然而对于学习语言的人而言,他们却得学习为什么这句话要使用这个其他都不行。
我们正常的语言的习得从一开始就不是词汇和语法的构成从而去表达交流和书写文字,从一开始都是有一个个短语的连接来构成的句子。而传统的教育和语言的学习体系就是将这个短语的部分给拆解,从一个个单词来学习语言来试图去写作或者表达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单词的积累和语法的掌握并不能脱离哑巴语言并不能书写文字,习得听力以及无法脱离语法时序的原因所在
我非常鄙夷这些语言学者创造的语法理论以及给每个单词都标注了词性和各种孤立的词义,所以我的考研整个过程当中都会以一种和传统教育相抗衡的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去达到考研英语二的水平,我也看了考研英语二的试卷题目,基本上就是阅读和作文两部分组成。对于阅读这部分,假设能完全翻译成中文,我估计只要是初中生都能做对考研英语二的题目,也就是说我只要不过分的纠结语法和词性词义,但是我能明白这句话对应中文的意思,我英语二就能够考出来,我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传统的语法和单词学习以及记忆上,并且我的整个备考都会再完全不一样的备考体系和学习过程中用我的方法达到和我的竞争者一致的水平。
#年轻人生活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