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溢出来了

2023-03-03 15:28 作者:次节  | 我要投稿

       好久不见,最近这一段时间,对我来说,除去生活比较充实之外,并没有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忙碌的日常,仿佛让人觉得失去了分享的欲望。但其实并不,思考和感悟总是会累积着,或是电信号,或是什么液态或者固态,甚至是气态的化学物质,他们积累在大脑里,然后,慢慢的,溢出来了。所以,这说不上是随笔,只能说是一个琐碎思想的收纳文,甚至从一开始动笔,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要写点什么。总之,这就是一个咕咕咕好久的鸽子的思想树洞。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场思想上的抛砖引玉。或者说是一个神经病人的碎碎念。反正,我只想说,好久不见,我还有在思考。所以,接下来,让我们开始:

                                                            人工智能与写作           

       这是一个好久之前就想要聊的话题,说起来可能从最早很火的某云软件就有这个想法,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恰恰是我创作路上的最大迷惑,那就是如何界定一篇作品的好坏?AI的逻辑如何,如果掌握了这样的逻辑,AI能否取代现实作者?

       提到这个,就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围棋,AI下棋软件是否有摧毁围棋这项运动?单就我一个外行来看,好像没有摧毁,但是细细想来,围棋本就是竞技运动(游戏),AI的发展与否,仿佛对这项运动并不会造成毁灭性打击,你AI再如何强大,影响我们两个小学生互相下围棋吗?还是影响顶尖棋手的职业比赛?可能促进作用更加大于负面影响,毕竟给更多棋手分析出新的解题思路,超脱于原有棋谱,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写作,AI写作的兴起,对于写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说实话,我难以预见。据传说市面上已经有AI创作的网文进入市场,而对于读者来说并没有影响。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媒介,他是一种方式和载体,作者通过这种形式来将自己的思想抒发并表达出来。这种思想是具有独特性的,非理智的,私人的美感,他是一种泛自由的,复杂的,可变化的过程,诚如金庸这样的大家,对于自己的作品,在不同阶段也是有不同思考的,所以删删改改多稿。那么,如果,换成ai写作,是一种怎样的阅读体验,在我看来,可能从创作者分享输出,变成了一种阅读者自我感悟吸收的反向体验了。一千万个人里有一千万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看杨桃,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画面。油画馆里的油画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切实并没有什么不同,黄山的奇石和镇子里工匠的石雕,一样是鬼斧神工。散文里的思想和公园里墓碑上的两个橘子,其中的哀伤都是真实的,或见物喜,或见物哀。悲悲喜喜,本质上,他只是一个物,没什么ai真实之分,你喜欢,便是好的。这边是我经常说的,创作者从他的作品创作出去,公开给到其他人看到,这个作品便与你没了什么关系,你所解读的情感只是你看到的,其他人不同的经历会让他们对你的作品产生其他的情感。那么,如果所有的创作者端正好心态,所有的读者也抛开偏见,能够勇敢的追寻自我且自由,不被周围干涉的阅读观念。我想,一个AI写作又能改变的了什么?我创作,所以我快乐,我阅读,因为我有选择的自由。艺术或者说文学创作的评价体系永远在改变,但自我满足和“爷乐意”的执拗偏爱是不会改变的,总有一天,“斗破苍穹和红楼梦对我来说一样好看”的世界能够出现。

       文学创作在某一个私人的阅读标准里总会是众生平等的。

                                                                    垃圾桶

       这又是一个好久就想聊的话题,说到垃圾桶,就总会觉得生活就是一个垃圾桶,啊,单位就是一个垃圾桶,我就是一个垃圾桶。这种话题一聊起来就感觉矫情,毕竟大家过得也都一般,谁又能说谁是垃圾桶呢?但我私人的认为,最近有些人就是再把我当垃圾桶。

       起因是一个不知道多年前加的微信群,同龄人到了这个岁数,也进入了成家立业工作照顾孩子的阶段。或许是忙于奋斗难得有了些许空闲的琐碎时间,这个群又活跃了起来。本着观察多种生活的态度,我悄悄的观察着一切,却越发产生了想要退出的念头。

       大家都好丧。

       这是一种持续的,只要一聊就在丧的感觉,当然有我个人主观意识的参差认知在里面,但是在我看来一周七天有五天在丧,啊,周末应该不会,周末在休息。哈哈。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确实会让人产生抱怨的情绪,但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我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负能量的散播是否会产生恶性循环,第二,人类为何总是喜欢散播负能量。

       这是一个有关创作分享欲望的分析,我自身其实也有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抛出思考,但是不太喜欢和别人分享我的幸福。对我来说,快乐和幸福是一种私人的,珍藏的东西,与他人分享是一种羞耻的,会脸红的事情。但是对于负面的,丧丧的情绪,却可以毫无保留的丢给别人。

       这不仅让我想起之前喵喵跟我分享的心理学理论,分享负面情绪的过程是否是一种寻找认同感的过程,这是一种自我痛苦想转嫁到集体痛苦的过程?那么为何快乐不那么容易分享?是否是一种双标,因为快乐获取的幸福感,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大脑,抑制了人类的分享欲望?或者说人类能清晰的认知快乐的独特私人特性,所以冷静而理性的选择不去随意分享?我们从小就知道,痛了就要哭出来,喊出来。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哭泣,这是一种天然的存在于基因里的自我保护,这对于散播负面情绪的行为有什么参考?

       或者说这只是单纯以我狭窄的视野和角度所能联想的最大程度,毕竟世界很大,我所思考的问题也没有理论数据支撑,我只能说我周围的人都喜欢散播负能量,却不能说大部分的人喜欢散播负能量,也许散播正能量的例子有很多,只不过我没有看到而已。

       但认真的,能从这件事上得到的感悟就是,不要做一个经常散播负能量的人,祥林嫂和阿Q都是可笑的存在。如何掌握好一个度,可能就是人类一辈子要研修的课题。幸福和不幸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的理解。我所能做的,就是不会为了某个决定而后悔,坦然且踏实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就好了。

       如果可以,愿做那个散播阳光的人……

                                                                     罪与罚

       这是一个说出来就会得罪人的话题,所以就放到最后简单聊聊,起因是看了一些案例,发现好像现在普遍有一种以暴制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思想,这本质上是一种报应主义,但是却偏颇的失去了报应主义所倡导的公正,作为当事人情感上的肆意宣泄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可能与理性上的判断相违背,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崇尚的是理性还是感性?是铁面无私还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当事人,可能不理解当事人的痛苦,所以无法轻言每一项决定背后所隐含的感情。但是在现有社会框架下,现有的游戏规则里,发生了错误,就要按照规则来解决,这对于个人而言是消极的,但是对于集体而言确是积极的存在。如果体系存在问题,就去积极的推动体系变动,但不遵守游戏规则,并以此为荣,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那么,摧毁的不仅是体系,更是未来。如何在天平中找到平衡点,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个人与集体的权衡也是如此。

       自我与集体,束缚与自由。人类是追寻自由的,但是毫无节制的自由,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不知道,但是套用一个我最近很喜欢的动漫里的台词把:

       我只是在享受难得的不自由——《电光机王》

       好了,最近在思考的就是这些,其实第三个话题还有思考的更多,包括结合佛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包括报应与宽恕,但是多多少少不适合拿到这样的平台以随笔的形式讨论,就在群里和小伙伴们聊了聊,或许有一天可以把这种思考融入到故事里讲出来,但应该不是现在,所以,今天就闲聊这些,再见。


溢出来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