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过去了,那些致命的“消暑”习惯还在吗?
处暑之后,多地气温下降,终于告别了酷暑,找到了一点秋天的感觉,处在“水浅”“火热”“电缺”“疫起”“震多”之中的城市也在慢慢变好,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还停留在炎热的夏天,以“冰”解“暑”。
新闻热点
1 ►长沙35岁的梁女士在与朋友聚餐吃完火锅后,又马上喝了冰奶茶,不料当天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起初并未直接前往医院,以为休息一晚后会有缓解,不料第二天一早症状愈加严重,出现了四肢麻木无法动弹的情况,这才紧急就医,确诊为急性肠胃炎引起的低钾低钙性碱中毒。所幸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医生表示,秋季为腹泻流行季节,气温变化大,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如进食不洁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2 ►湖北武汉,刘先生因天气炎热吃冰西瓜解暑,谁知吃完后就一直拉肚子,甚至三天没有小便,这才到院就医。经查,刘先生被确诊为严重腹泻引发急性尿毒症。好在通过治疗,刘先生的病情已有所好转。对此,医生表示,腹泻会使体液大量流失和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肾脏血流量下降,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急性尿毒症。

3 ►近日,福建福州一名刚刚参加过高考的19岁男生,在和朋友们打完篮球后,大汗淋漓的他猛喝了一瓶冰饮,几分钟之后便发生急性心梗,最后抢救无效去世。医生指出,这可能跟一些基础病或长期的慢性疾病有关。医生介绍,夏季气温高,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剧烈运动后,如喝大量冷饮,容易导致全身血管收缩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4 ►7月19日,哈尔滨一男子一口气喝完冰镇的冰红茶后,突然口吐1000毫升鲜血,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幸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医生表示,人在大量摄入冷饮之后,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痉挛,导致呕吐,剧烈呕吐时贲门黏膜会撕裂,撕裂后造成黏膜下血管出血,可能引起吐血,如果吐血量大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医生提醒,夏天运动之后,尽量喝温开水补充水分,不要喝冰饮料。


夏季以“冰”解暑而引发生命危险的新闻报道比比皆是,这些骇人听闻的报道,都在告诉我们:致命的消暑习惯,千万要不得!
喝起冰水吨吨吨,生命风险噌噌噌。
每到夏季,烈日炎炎。今年的三伏天,动辄40多度的高温,一波波热浪冲击着我们。不少人选择一杯又一杯地喝下冰水,一口又一口地啃下冰西瓜,给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都降降温。
可是,喝冰水、吃冷饮、吹空调等看似享受的生活习惯,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付出惨痛的健康代价——胃肠道疾病则是最常见的。
冰镇的食物及饮品本身对胃肠道的刺激就很大,抵抗力较强的年轻人暴食冰饮也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刺激肠胃,加速肠胃蠕动,甚至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还容易引起胃炎或胃病复发;如若是中老年人或本身抵抗力较差的人群,不仅会造成腹泻,严重的还会导致多脏器的损伤。
医生强调,在夏季,当人体消耗水分过多时,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后,首先要转移到阴凉环境下进行休息避暑,适量喝些加盐或糖的温开水,或者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
喝温开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会引起肠胃不适,男女老少孕妇皆宜。持续补水能引起血管扩张,促进排汗,将体内的热量带出,使体温真正下降,更觉凉爽,还不会引发身体不适。
如果要喝冰镇饮品的话,最好放置到8-14℃再喝,并且是多次少量饮用,像新闻中一口气猛灌一瓶冰水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