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追踪者》——那些对死亡的朝圣者
关于死亡、孤独与抑郁症
本书主要通过模拟真实案件的过程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法医”这个不为大众所知的职业,背后的工作内容,包括那些因电视剧/电影而可能形成误导的部分。
原本以为内容会相对枯燥,但出乎意料的,笔者笔力详实、生动而充满悬念,抽丝剥茧地向我们展示了13个案件的全貌。部分情节,哪怕与推理小说相比也丝毫不差(可见作者在剧情节奏方面的把控相当老练自如)。
关于法医的工作
作为一名法医,作者强调了他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保持客观,保持距离,不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案件、也是对受害者、肇事者、以及自己的情感。
不仅仅是因为情感会消解揭露真相所需要的客观性,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保护(一个共情能力极强的人在这种环境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淹没,这是必要的自我保护)。这其实也能解释说,为什么我们所见的很多医生面对患者时,态度总显得冷漠的原因。
但作者同时也强调了,抽离情感并不代表着他就是铁石心肠,作为一个“人”,他同样会被人世间的悲喜所触动。在后续的案件中,详实的案件描述之余,也多能看到作者基于感性情感的感慨与分析,这些感性的文字在无损专业性的前提下,为文章增加了很多暖色调的氛围,可以说是加分甚多。
追逐死亡的人们
关于文中,较令我意外的一点:作者指出,在法医的工作中,杀人案件其实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都是自杀。13篇案件中,除去2个特殊的与历史溯源相关的案件,11篇案件中,仅有3个案件为谋杀(其中的1名案件凶手有精神问题),3个案件为意外致死,足有5个案件为自杀。
这些自杀者无一不是患有深度的抑郁,生活在痛苦之中,并且在某一天毅然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在自杀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对于死亡决然的追求不禁令人动容(作为一名同样深受抑郁困扰的人,我表示稍能理会他们痛苦)。
对生命的恐惧
文中的第一个案件就是自杀案,自杀者选择在密封的汽车中倒出汽油,点火自尽——封闭的车体直接引发了爆炸,冲击波在密闭空间中逡巡,引发二次爆炸与起火,让这位自杀者在被发现的时候几乎不成人形。
诚如作者所说:
我经常在工作中处理自杀案例,但如此极端的自杀方式却是第一次经历。托马斯·克莱因的自杀并不是寻求帮助的信号。 托马斯·克莱因生无可恋,他的愿望就是以最保险的方式尽快离开这个世界。他对生命的恐惧必定比对死亡的恐惧大得多。
医学奇迹般的自杀
在另一个案件中,自杀者选择了“联合自杀”,他先选择了放血的方式,在放血量超过2l(这几乎是人体的临界极限)后,他不知为何放弃了放血,并且驱车前往25公里外,完成了对自己的斩首。这种对于死亡的执念,几乎令人动容。
在迪特·海姆克驾车驶向二十五公里外的自杀地点之前,他已经失血两升,超过了临界极限,生命受到极大威胁。 但是他仍然活着,他想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或许他想在清醒的状态下死去,当他意识到无法通过放血杀死自己时,他想出了一种新的死亡方式,而且是万无一失的。”
孤独的死亡
部分的自杀者想要孤独地死去,在后面的一个案件中,自杀者留下了遗书,躲到了一个雨水桶中,选择在此于世长眠。也许他是希望在死亡的那一刻和死后都像在生时一样孤独。他不想在离开世界的时候被看见或打扰,其中一些人甚至永远都不想被发现。
作者称这种方式为“被地球吞噬”,当然,这是较为文艺的说法,法律医学文献中它被成为“自杀性洞穴行为”。
伯恩德·林根意欲在孤独中安静地死去,但他同时也考虑到了妻子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他写了遗书。而在她最终找到他之前,他几乎没有办法阻止她在希望和恐惧之间陷入煎熬的困境。
一点点眷恋
当然,“自杀性洞穴行为”的自杀者也许偶尔也会对人世有那么一点点眷恋。一名自杀者选择了在森林中的维修井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厚钢板制成的井盖几乎完全覆盖了入口。
他的隐藏几乎天衣无缝,是竖井附近他留下的一个帆布包引起了路人的警觉,进而发现了尸体(由于藏匿地点非同寻常,调查人员最初认为这是一起谋杀)。
而竖井口旁边的背包呢? 或许是那个男人的疏忽,因为他太渴望离开这个不怎么美好的世界了。又或许是他内心冲突的信号,一方面他毅然决定孤独地死去,而另一方面却又希望他的尸体能够被发现。
关于抑郁症
作为一名同样深陷于抑郁困扰的人,我一边对那些自缢者的离世感到扼腕叹息,一边又能近似感同身受般地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当然,我远没有他们那么严重)。
文中自杀者们对于死亡的执着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这种酷烈的与世界决绝的方式,或许表明了他们要离开的决心。他们无一例外是抑郁症患者,在与病痛的对抗中,他们究竟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最后究竟对世界怀抱了怎样的绝望,几乎难以想象。
对于某些人来说,自杀是不可想象的;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是他们逃离一个没有爱与被爱的世界的最后机会。
很久以前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他说“抑郁症的世界,不是地狱是深蓝色的海”,从文学性上,我很欣赏这样文艺的说辞,但从我的实际感受上,我从未见过这么浪漫与唯美的比喻,情绪上涌的时候,永远都是焦虑、烦躁、压抑、痛苦、与无止尽的自我消耗。
情绪就像不可预测的海潮,又像失控的列车,有时候你能勉强把控,有时候又完全无计可施,你甚至无法确定你自己是否还在可控的状态下(这其实是最可怕的,你无法感知到自己已经失控)。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抑郁发作的时候,仿佛在与什么无形的东西战斗,抽干了精神上的气力,而这直接反馈到身体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发作时会看起来萎靡不振,糟透了的样子。
抑郁症的发作是间歇性的(但是是长期间歇性),它更像一时的极端情绪上涌,被负面情绪淹没,难受到无法呼吸。人一旦进入这样的情绪之中,就很容易走上极端。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深陷抑郁的苦恼中,不妨多些宽慰,多些理解……也许在你看来微不足道,但是有的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是真的能在悬崖面前拉住他们的。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