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糕点房也能上演“真假美猴王”那出戏,网友:支持原创
今年过年期间,除了烟花“加特林”的火速出圈外,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过年标配也纷纷卖到爆。
作为阳康后的第一个新年,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家在选择礼品时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往常过年送礼给长辈烟酒茶叶,给小孩零食礼包或者压岁钱,而现在市场上的礼品种类更加多样,除了各种品牌推出的年货礼包礼盒外,一些现做的糕点也成了新的风向标。
这也反映出了糕点类食品成为了市场中的“大佬”,如今市场上比较出名的糕点品牌主要有三类:短保质期类、长保质期类和现烤现做类。

长保质期类的糕点主要以大品牌达利和盼盼为主,因其保质期在6个月以上,而且运输中不受冷链的影响,销售渠道可以覆盖到全国各地。短保质期类糕点的代表品牌有桃李和宾堡,这类品牌的工厂采用的是“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保质期一般在5天左右,属于市场导向型。
而现烤现做的点心行就是大家经常在商场或者路边看到的一些连锁品牌或者自营品牌。连锁品牌中,比较出名的有鲍师傅、墨茉点心局、东更道和味多美等;这些连锁品牌也有着不同的分类,像味多美主要以面包和生日蛋糕为主,而东更道和鲍师傅则不卖蛋糕,只出售点心类。

那么,今天的主角就聊聊“一年卖出一亿个原创小贝”的鲍师傅。
1. “肉松小贝”帮了鲍才胜
在现在个人IP盛行的时代,殊不知鲍师傅早在二十年前就玩起了现在的潮流。
鲍师傅的品牌创始人叫鲍才胜,很多媒体都说他是一个懂得经营的商人,而他自己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吃货”。因为爱吃,鲍才胜才走上了做面包的道路。
早在1997年,鲍才胜还没毕业就在郑州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面包店。而开面包店的主意,最离不开的是他的家乡和家庭。

鲍才胜的老家在江西资溪,这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被称为“中国的面包之乡”,其中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是做面包生意的。而且那时候的面包生意竞争力小,很容易发家致富。在2014年,资溪这样的小县城竟然出了20多个亿万富翁,在这其中就有鲍才胜的身影。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鲍才胜的叔叔最先做起了面包生意。在读书时,鲍才胜经常在寒暑假去叔叔的面包店帮忙,后来自己家也在安徽、江苏等地方开了面包店。
据鲍才胜讲述,刚开店的时候十分辛苦,经常干到凌晨,而且那时候一到过年过节就有很多订单,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不过虽然辛苦,也比在家里干农活强。做蛋糕最起码躲避了风吹日晒,而且还能随时吃到蛋糕。对于鲍才胜这样的吃货来说,根本不算是一件苦差事。

后来,鲍才胜自己开了一家蛋糕店,而且还做起了上游材料的生意,在当时看来这是不小的一番事业。但是不久之后,门店经营不善倒闭了,亏了大概一百万。
不过这次破产并没有打消鲍才胜的积极性,他为了还债又在河南重新开了一家面包店,终于在2004年,他还上了所有的债务。野心未泯的鲍才胜决定再去创一番事业,于是他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的日子。
虽然是北漂,但是他仍然做的老本行——蛋糕房。在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重新开了一家面包店,名字叫做“鲍仔西饼屋”。

刚开始店里卖的还是烂大街的蛋糕和面包,生意不温不火,鲍才胜哪能忍受这样的局面。于是他专心研究新品,每天都和妻子熬夜研发新品,终于“肉松小贝”研发成功。吃过肉松小贝的都知道,这种点心将咸香的肉松和甜润的沙拉酱搭配起来,不仅又甜又咸,还松软可口。
也正是肉松小贝的上市,成功将鲍才胜的小糕点房“点”了起来。每天来买肉松小贝的顾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鲍才胜这才松了口气,紧接着他就将自己的店名改成了鲍师傅,并且以此注册了商标。

2. 真假“鲍师傅”
在2014年,鲍师傅走出北京将门店开到了天津,在天津门店收获大捷后,他决定继续开拓疆土,将门店开往南方城市。
就在2017年,鲍师傅上海人民广场门店装修时,一名陌生男子在仔细观察完店内的装修陈设后塞了一张北京易尚餐饮的名片就离开了。从那时起,全国各地冒出了众多鲍师傅的门店。不过这些门店都不是真正的鲍才胜开的,而是一些假的冒牌货。
什么“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鲍师傅餐厅”等山寨品牌纷纷出现,鲍才胜在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些假冒的鲍师傅就是上次那张名片上的易尚餐饮搞的鬼。

其实鲍师傅的商标注册日期为2014年,商标类别为糕点类。而另外一个鲍师傅的注册人叫鲍海宾,他注册的类目是饮料类,只是多增加了一个人像的标志。而在鲍师傅糕点大火之后,易尚餐饮找到了鲍海宾,并买下了当时他注册的鲍师傅的商标,开始了对鲍师傅糕点的加盟生意。
鲍才胜去到假冒的门店调查,发现他们用的原材料根本不能跟自己门店的相比,很多假冒的门店也是在开业几个月之后就没有了生意,然后草草收场。不过这些门店给易尚餐饮的加盟费却不低。

刚开始鲍才胜也没有将这些假冒的门店放在眼里,但是后来他没有想到,带头像的鲍师傅商标在糕点类中也注册成功,这彻底激恼了鲍才胜。而且当时加盟的假冒门店数量很多,远远超过他自己开的鲍师傅直营店。
于是,鲍才胜开始决心打假,不能让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就这样被打败。
但是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完善,鲍才胜也没能一举将假冒门店扳倒。心力交瘁的他还因为劳累过度进了医院,后来他直接将这一事务交给了专业的律师团队,自己还是安心研发新品,做好自己热爱的面包行业。
直到2018年,武汉一家鲍师傅门店被爆雇人排队,而这家鲍师傅就是假冒的。当时易尚餐饮在微博上发文致歉,这彻底惹恼了鲍才胜。

他直接召开了发布会,为自己的品牌正名。而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舆论对真假鲍师傅的分辨也更加清晰。而且在后来,国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这也彻底让鲍才胜松了一口气。

经过这番风波之后,鲍才胜也可以稳下心来继续自己的糕点事业了。
3. 成为百年品牌
鲍才胜说自己有一个目标:要让鲍师傅成为百年民族品牌,复兴中式糕点。而鲍才胜的做法也正在往实现这个目标上靠拢。
鲍师傅糕点的味道确实好,因为鲍才胜一直选用最好的原料。他说自己在二环边上开小店的时候,用的原材料就可以跟大品牌作比较了,更何况现在的鲍师傅估值都超了100亿,在原材料上根本不会偷工减料。

就拿肉松小贝来说,烤面包胚用的鸡蛋价格都要比普通的高一倍甚至更多,而为了用到最好的肉松,他找到了国内最大的供应商。就连小贝之间夹的那层沙拉酱,用的也是丘比最好的那一款。
而且鲍才胜如今还在保持对新品的研发,如今有很多的网红甜品和糕点都是鲍师傅先上市,然后其他品牌再模仿的。
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奶贝和榴莲小贝,都是鲍师傅首创。在小贝的吃法上,鲍师傅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但是,很多人都对鲍师傅门店排队表示不满。鲍师傅的门店布局是除了展示柜和后厨加工区外,只留一个窗口销售,并且只配一名员工。但鲍才胜自己却说,这种简单粗暴的店铺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经营面积的使用效率。相比一些升级为工业产品的中式糕点,保留新鲜、现制、手艺的核心竞争力。

说真的,鲍师傅糕点想做成百年品牌并不是痴心妄想。
结语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烘焙行业已经是一个3000亿的市场。烘焙行业火热背后的逻辑,就是当今95后、0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休闲食品正餐化”的消费趋势,对于小吃小喝的消费频次会提升。
鲍师傅等中式烘焙,仍然需要在商业模式、产品渠道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改善,否则这条路仍然会非常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