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故事汇』第30期 |黄一鸣先生新书《困顿与反思》正式出版发行-1

本期光影故事汇将会为大家介绍著名纪实摄影家,摄影评论家、作家、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新闻纪实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三、四届主席、五、六届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委员会首席专家委员黄一鸣先生。


近日,由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困顿与反思——黄一鸣纪实摄影论》正式出版发行。全书由10个章节66篇评论文章和作者的100幅经典纪实摄影作品组成,从纪实摄影的理念,创作规律,创作思维,人文情感,从传统纪实摄影到新纪实摄影创作,作者都大胆地做了探索和分析。这是著名纪实摄影家黄一鸣从事纪实摄影创作4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总结。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指导性。



“我和黄一鸣先生相识于2016年4月16日,当时我们在深圳首届十杰人民摄影家活动中相识,在这之前,黄一鸣先生的代表作《海南故事》我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相见,可就在深圳由我们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承办、人民摄影报主办的全国首届十佳人民摄影家颁奖活动中认识了这位让我敬慕的摄影家。当时,黄先生的腰部刚做完手术,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他忍着强烈的病痛由夫人陪同从海南来到深圳。我对这位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感觉早已熟悉的面孔特别的亲切,由此,我们在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自那时起,我们就经常微信沟通,相互交流,加深了友谊。
2016年我们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在全国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起了一项‘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先后在我国西部地区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的学校捐助成立了75所光影助学工程校区 。七年来,黄先生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们这项光影助学工程,我们也为黄先生颁发了《全国光影助学工程首席专家委员》荣誉证书。黄先生在百忙之中,对光影助学工程进行调研和指导,多次参加光影助学工程研学会论坛,对我们工程的长期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刊登了《公益摄影的责任担当与人文精神》的文章 。重点对光影助学工程在西部地区影像艺术教育的推动做了重点介绍,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和共鸣。”
——许洪绪

1840 年中国的鸦片战争之后,一些摄影先驱将摄影引入了中国。由于中国摄影的理论、摄影器材、摄影技术等都远落后于西方。再加上中国自鸦片战争至完全解放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中国摄影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发展。
而黄一鸣先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走向成熟的。随着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中国的摄影师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优秀的理念逐步渗透进来,使得中国摄影师的摄影理念得到了进步。还有荷赛和普利策这样的世界著名的摄影大赛,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中国摄影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这两个重要的核心观念对中国摄影发展的推波助澜,使得一大批优秀的摄影记者敢于突破创新,敢于直面社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用记者的良心与社会责任感将镜头对准普罗大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困境。黄一鸣也正是在中国纪实摄影发展的青春期逐渐走向成熟的,他一边拍摄一边思考一边整理,在海南岛上记录着海南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摄影语言。
黄一鸣先生作品欣赏

黎族先住民在田间劳作和生活,黄一鸣摄于1981年海南陵水

寻找失散的家人,黄一鸣摄于 1993 年海口新港码头

1960年黄一鸣出生在广东省海南岛的三亚,祖辈是归国华侨,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从小随父母在偏远的陵水县黎族村寨的乡下长大,跟大多数六零后的童年一样过着艰苦又贫瘠的生活。然而幸运的是外祖父在年轻时有过摄影的爱好,在外祖父的熏陶下,给年幼的黄一鸣播撒下了热爱摄影的种子。
黄一鸣的外祖父陈水粦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他年轻时代就喜欢摄影,曾在印尼拍摄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作以及风光照片。1953 年从印尼归国,不仅带回来几大本的相册还有一台德国蔡司相机。在那个物质匮乏和精神贫瘠的年代,这些稀罕物对于幼小的黄一鸣来说无疑是奢侈品,从第一次摸到外公家里那台老式德国蔡司相机开始,便让这个少年对摄影产生了好奇和敬畏。黄一鸣在祖辈的熏陶下,了解了家族的发展变迁史、印尼的人文和风土人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寻访“自梳女”,黄一鸣摄于 1996 年新加坡
高中毕业后的黄一鸣先是考进广东交通学校去学驾驶,但这并不是他喜欢的行当。1981年毕业后不久的黄一鸣,又到广东台山卫生学校参加广东省卫生宣教学习班,学习卫生宣教,也开始了摄影创作。1983 年黄一鸣以作品《田间偶见》获得了全国卫生摄影展览一等奖,并入选匈牙利第六届国际卫生摄影展览,这个大奖一下子就让黄一鸣在海南的摄影圈里一鸣惊人了。然而黄一鸣并未满足于此,他又考入了暨南大学学习新闻学专业。1987年黄一鸣从暨南大学毕业后不久,机缘巧合正赶上中国日报社准备在海南岛组建记者站,便将黄一鸣调入了中国日报社,成为了一名专职摄影记者。

海南投资洽谈会开幕,黄一鸣摄于1992年海口

从1981年从事新闻和摄影创作以来,先后出版过《黄一鸣纪实摄影作品集》《海南故事》《黑白海南》《时代映象》《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慰安妇》(德国)《一鸣集——纪实摄影断想》《困顿与反思》《闯海人》《海南纪事》《海南先住民》《三亚往事》《原告》等20部摄影专著及长篇小说《守候晨光》《血路归根》。主编出版《一册好书》画册近20本。作品被多家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奖摄影金奖、铜奖,第八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第22、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奖,连续三届荣获上海郎静山摄影艺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PPA世界杰出职业摄影师奖,2015荣获“人民摄影家”荣誉称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中国摄影金路奖(荣誉奖)等主要奖项。
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苑平国际摄影节举办《海南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海南海口、山西晋城、上海、福州、济南、芬兰国等分别举办《海南“慰安妇”》摄影作品展,贵州、青海、北京、重庆、澳门等多个城市和地区举办《海南黎族》、《闯海人》等摄影展,四川成都国际摄联大会及国内多个城市和意大利多个城市举办《海南故事》摄影作品展,浙江丽水国际摄影节、意大利领事馆举办《行走意大利》摄影展,2008年6月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汶川大地震纪实》等多个个人摄影作品展览。2008年任芬兰“同一太阳下”国际摄影工作场国际讲师。应《中国摄影报》等单位的邀请在国内各地举办几十场摄影讲座,在珠海等地举办纪实摄影工作坊培养纪实摄影人才。2010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专题报道《黄一鸣“闯海人”》。

黄一鸣是一名多产的摄影家,几乎每年都推出新作。黄一鸣运用纪实摄影的视觉语言,记录下改革开放的海南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影像饱含着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