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问界变HUAWEI问界 曲线造车才是科技与狠活

最近,“AITO问界”变身“HUAWEI问界”引发业内猜想,华为造车这事儿莫非这次变真的了?这次更名之后,赛力斯会不会沦为组装工厂,而“HUAWEI问界”路在何方?

先来看小康赛力斯这边,赛力斯在3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已推出股份回购方案,后续根据市场情况在回购期内实施回购计划。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条消息是有利好因素的。但结合事件本身来看,似乎更值得玩味。不管赛力斯此举是不是真想要拉高股值,由“AITO问界”变身“HUAWEI问界”的结果必将是赛力斯退居幕后。从此江湖将只闻HUAWEI,而不闻“AITO。华为不需要制造产品,但华为汽车却终究成为了现实。
“AITO”出局,这很HUAWEI
在汽车这个江湖,拥有造车能力和直接动手造车是两码事。强者如德国博世、日本电装 、麦格纳国际、德国大陆、采埃孚、爱信精机等等,他们只需要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其他供应商一整合,就能轻松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但是为什么他们甘于在幕后发光发热,这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现实不允许。你想想看,你开了一个包子铺,你的面粉供应商眼馋着也在你对门开一家,你还敢买他们家面粉吗?你的同行们还敢从他们家进货吗?

这些世界级零部件大佬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华为面临的问题。华为之所以不敢像小米那样放开手脚,是因为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实在太多了。仅以车机领域来看,华为HiCar早在去年这个时候就已经达成了装机数量突破一千万台,由此成为百度CarLife+和苹果CarPlay的竞争对手。

华为HiCar只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冰山一角,从自动驾驶芯片到激光雷达以及软件系统等等,华为可不能因为造车这件事情耽误了赚钱。华为主动找到东风小康,把华为智选拿给赛力斯用,就是笃定了其他车企不会愤怒而赛力斯又无法离开华为生态而独存。所以,从“AITO问界”变身“HUAWEI问界”,这本身就很HUAWEI。
曲线造车才是华为的狠招
如果说赛力斯只是开始的话,赛力斯同样不会是结束。在刚开始的时候,华为只是把它的智能系统给了东风小康用,但它把更有技术含量的自动驾驶拿给了北汽极狐。从东风小康到北汽极狐,这些都是不太重要的角色。华为通过这些角色来布局它的生态,既可看做是为了华为造车而路演,又可以看作是华为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没啥野心。将问界纳入华为智选麾下,表面上看似乎这种方式华为能更好的展现他们产品的科技魅力,但对华来说,如果不需要自己造车就能完成它的整车梦,那不是更香吗?

更何况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并非只有赛力斯一家。从北汽极狐到阿维塔,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华为收割的对象。去年,北汽极狐投入运营的门店为188家,销量仅1.19万辆。今年,阿维塔这边号称“3月前两周30万以上中国电动SUV”。网友戏称这一连串的定语下来,谁都能成销冠。

从赛力斯到北汽极狐再到阿维塔,车子卖得好那是华为技术好,车子卖不好,那是厂家很无能。实在不行的话,车企们可以瞧瞧华为5500家体验店以及5.6万家门店和专柜,大不了把产品名字稍微变一下成为HUAWEI阿尔法S、HUAWEI阿尔法S或者HUAWEI阿维塔之类的。赛力斯不是开始也不是唯一,华为不造汽车,但给华为造车的也将不止一家,这很HU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