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区:腮腺与咬肌所在的区域。

1.腮腺Parotid gland
形态:大致呈楔形,底向外(略呈一尖向下的三角形)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
分布:浅部:覆盖于下颌支与咬肌的浅面、扁平、三角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和下颌支的深面。
或以腮腺的面神经丛为浅深两部界限。
位置和毗邻: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
上缘;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
外面:与位于浅筋膜内的耳大神经末稍和腮腺浅淋巴结相邻。
前内面:邻接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面。
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第IX-
XII脑神经毗邻。其中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第IX-
XII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
鞘,腮腺前缘浅、深两层筋膜又合为一层,覆盖于咬肌表现,称咬肌筋膜。
腮腺: 从腮腺前缘深面发出,在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
肌前缘处弯转向内穿过颊肌,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2.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
(1)腮腺前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此段长1-1.5cm,向前越
过茎 突根部的浅面,此处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显露面
神经于可在此处进行。
(2)腮腺内段:面神经至于自腮腺后内侧面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二干:
上干较粗,向前上行;下干较细,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两干共发出9-12条神
经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及颈五组分支,面神经位
于颈外动脉与下颌静脉浅面。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容易分离,
但在病变时二者常紧密粘连,术中分离较为困难,腮腺肿瘤时,可压迫面神经
引起面瘫。
(3)腮腺后段:面神经的五组分支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
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静脉经及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由浅入深——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4.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面,腮腺浅部的深面,起自颧弓下缘及下颧弓深面,止于下颌角
及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咬肌浅面被腮腺和咬肌筋膜所覆盖。浅面有面横动脉、
腮腺管、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之间形成咬肌间隙。
视频讲解内容请在投稿视频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F41137sT?share_source=copy_web)


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