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大明王朝,国产权谋剧巅峰之作,老戏骨云集,此生必看!

冲突顺序
1.嘉靖39年:一冬无雪
钦天监监工周云逸: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被掌刑太监冯保杖毙
十五天祈雪祭祀+《罪己诏》 最后一天下雪
2.一年一度御前财政会议
清流VS严党 吏部超支1400万;国库亏空843万;贪掉20多艘军舰的钱,200多万
国库亏空,百姓增加赋税已经加征到万历45年
结论:浙江改稻为桑,跳过海上抗倭
原因:丝绸全部被官员和皇帝贪污——就不能给公务员长点工资吗,至少和宋朝一样?
危机:培育桑苗的时间农民毫无收益 ,还要去外省买粮食,农民把土地卖给大丝绸商,造成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3.杭州知府马宁远推行改稻为桑
官兵踏平秧苗,百姓躁动,“反民”被抓(齐大柱),马栽赃百姓通倭,抓了人。
戚继光给官兵一人一鞭,阻止踏苗
引出人物——胡部堂/胡宗宪 浙江总督兼任浙江巡抚
胡宗宪与杨金水(江南织造局局长)招待外商,50万匹丝绸生意——750万
4.百姓聚集到总督衙门门口浙江政法委书记何茂才要抓“反民”,杀一儆百,胡宗宪拒绝,走后门进入衙门
常务副省长郑泌昌抱怨任务多
胡宗宪从官府借贷一百万石粮食没借到;逼迫米市卖粮食
严世藩不满,怀疑胡宗宪倒戈,目的在土地兼并、百姓贱卖土地(吃不上粮食)
5.毁堤淹田
小阁老炸堤坝逼百姓贱卖土地,降低收地成本,指令下给郑何二人:趁端午汛期,淹掉新安江沿岸九个县
马宁远当工具人炸堤坝,被骗要保护、瞒着胡宗宪
谭纶说分洪,把水引到淳安建德,尝试人肉沙袋,死了官兵的人对百姓好交代。几十个官兵堵得不是洪水,是舆论。
结果:一个淳安和半个建德被淹,不足改稻为桑的50万亩土地
郑何可惜田淹的不够多,交不了差,忌讳马宁远,决定让他背锅,卸磨杀驴
6.胡宗宪让马宁远和郑何对质
郑诬陷马宁远,“河道衙门去年修堤坝没修好,贪污修河公款 ”
马宁远出面,郑何讨好胡宗宪
7.奏疏:还是马宁远和淳安建德两个知县背黑锅,加上杨金水的人(工程监工,也是背锅侠),郑何署名
胡宗宪要求奏疏加上减缓改稻为桑,朝廷出不起粮食,至少三年不能推行
最后郑何杨没写,不粘锅
胡宗宪喊出马宁远,和有关证词和知县署名,铁证如山,威胁下杨等人只好改掉证词
8.嘉靖面见杨金水,杨金水保了胡宗宪,没陷害
胡宗宪要见严嵩,严世藩阻止了。
三人面圣(胡,严,裕)胡造假证保严嵩,并且辞职,最后是浙江总督
9.小严让自己一直呆在翰林院的学生高瀚文任浙江市长,(背景干净好拿捏,清流党;提出了“以改兼赈”——灾民拿地换粮食,光明正大兼并土地)
高瀚文被胡宗宪截胡,担心田价被压低,十石粮食一亩田地;胡说至少不低于三十石粮食一亩田地;没灾情至少五十石一亩
海瑞成了淳安县长,清流党安排;还有王用汲
10.郑泌昌和沈一石密谋用仙人跳陷害高瀚文
沈说账册,钱绕过户部,进了皇帝腰包
高瀚文被四个杨金水干儿子陷害,被迫留了字据
郑逼高瀚文在以改兼赈议案签字,高本来拒绝,但在威胁下犹豫了
建德知县王说议案没改,不能签字;百姓明年租地种,每人每天五钱米,相当于一小碗米饭
11.何茂才诬陷海瑞通敌,因为他放了齐大柱。何茂才让倭寇买灾民粮食,禁止私下卖粮食抓了齐大柱
海瑞是储君派来的,郑不敢惹,搞其他路子
继续逼高瀚文签字
12.沈一石挂着织造局的灯笼买粮食(摊牌),逼灾民卖土地(郑何逼迫),杨金水保高瀚文,但要求取下灯笼
13.胡宗宪向赵贞吉借粮食,两派都不让借粮食,胡宗宪调军粮逼赵贞吉,借到了
胡宗宪去找戚继光,担心内忧外患
官场之贪墨,一切皆始于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