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星人、人造人、超人:科幻中“异类”的本质 | 公开课

2020-11-13 00:29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 我要投稿

科幻完型手册
为期一年 | 每周一课 | 全部免费 | 名师教学

为你提供理解科幻、创作科幻、使用科幻的完整工具系统
文末扫码报名


上周课程笔记


科幻完型手册05期主题:非我族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到哥斯拉,再到异形,我们见过无数不同于已知生命的生物。

异形


这种类型的科幻创作,反映的是科幻重要主题之一——“我们人类自己对人这种生物的看法”,即“我们是谁,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H·G·威尔斯的《隐形人》《盲人国》等作品起,直至今天,无数作品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本期课程,我们就来聊聊科幻中“异形”或“异类”的本质和创作。

H·G·威尔斯, George Charles Beresford摄于1920年


科幻作品中的“异形”或“异类”,即“与人类不同的智慧生命”,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外星人,人造人,克隆人或者超人。


一 外星人


外星人,非地球生存的智慧生命,在《异形》《超级杀手》《E.T.》等作品中都有出现,是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之所以常见,是因为人类对于“我们是不是宇宙唯一的智慧生命?”有着天然的好奇。当人来到一个地方时,很自然地就会寻找同类。


电影《E.T.》

在古罗马时代,由于经验欠缺,一个来自遥远部落的人就会被视为“异类”或者“野蛮人”,而这种看待“外乡人”的方式,其实和我们现在看待外星人的方式是一致的,而不同则是在于时代背景下科学的进步。也就是说,“外星人”主题的背后实际上科学边界的问题。

很有趣的外星人主题的科幻小说,通常年代都已经比较遥远。在20世纪早期,有大量描写微观世界文明的科幻小说,如《钻石透镜》等。因为在那个时代,科学边界的开拓刚好能充分滋养这个题材的作品。

《钻石透镜》封面

然而,当今科学界对于生命的探索已经非常深远。因此在创作上,外星人题材的科幻小说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吸引读者。如果你创作的小说提到了“火星人”的存在,那大众读者未必能接受这样的的前提。


二 人造人


人造人,最古老可以追溯到《弗兰肯斯坦》,同样有着鲜明的“非人”性,同样也是科幻作品中的常见元素——因为所有智能生命都会本能地好奇,自己是否会被超越、被颠覆、被被取代。与“外星人”主题不同的是,“人造人”存在于你认为应该能完全理解的领域内。

这个主题的写作,本质上要回答一个问题:人造人与真正的人有什么本质性的不同?

由波利斯·卡洛夫扮演的弗兰肯斯坦

许多人认为,人造人一切诉求就是成为人类,拥有和人同样的权力——这就演变成了种族斗争,或者少数群体和多数群体的斗争的议题。

《银翼杀手》中的仿生人Rachael

但实际上,人造人能永生,还比人高效——人造人想成为谁都可以。在《银翼杀手》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的笔下,人造人始终困惑着“我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困惑“我怎么成为人类”。这实际上是迪克在探索全人类的自我认知——这是他的小说最有趣的地方。

三 超人

《超凡蜘蛛侠2》 格温之死


这里的“超人”,指的是具有超越普通人能力的人。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故事模式——你得到一把宝剑或者通过某种付出,就可以拥有杀死敌人的能力。


“付出代价,成为超人”,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一种朴素的、大众化的价值观。被蜘蛛咬了一口,就能成为蜘蛛侠吗?不,还必须死叔叔,死女友,付出足够的代价,面临足够的考验。只有这样,故事和人物才能在文本创作和商业IP的层面上站得住脚。

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可以归类于这个小命题下,并且算作一个极端案例——这份代价太大,换来的却只有一小会儿的“超人”体验。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封面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超人的故事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因为现代人清晰地认识到,人自身的弱小,以及世界的危险。在弱小与危险之间,人们产生了巨大焦虑,为了填补这种焦虑,人们想要拥有能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而这种需求永远不可被取代。


那么,在外星人、人造人、超人这三大“异类”的细分主题中,究竟该如何找到写作方向?


请及时关注每周课程直播,跟着李兆欣老师探索科幻创作的秘诀。(直播课,不设回放)


课后作业环节继续!

每周三上课时都布置一道思考题。

请在群内直接发出你的作业,并带tag#作业#,下周一下午6点前截止。(添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并备注公开课,入群)

每一期,老师都会点评上期作业,优秀者将被展示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快来Get上墙机会吧!


外星人、人造人、超人:科幻中“异类”的本质 | 公开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