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归·夕阳祭

2020-12-30 08:54 作者:经纬麦田  | 我要投稿

       金色的水波浮动于海上,樱花洒满清冷的村前空地,风吹起细碎的铃声,像是远方大陆传来的亲切叮嘱。

       那一年,他渡回故乡。对着海上的夕阳,双膝跪地,哭泣着忏悔沉痛不堪的过往,发誓要过一段崭新的人生。

       花瓣于霞波间静默地回旋飘荡,仿佛在安抚着那颗方才回归本质的心灵,鼓舞他以新生的灵魂为明日的希望战斗。然而身边的人群递来漠然的寒冷,注定为他的未来蒙上层层的未知与孤独。

       “在这片过去充满罪恶的土地上,没有谁能比我们这群人更有值得为历史真相战斗的勇气和责任,我们将为和平的延续付出后半生所有的力量。”

       他这样喃喃地对自己说。然后缓缓转身,走向茫然而汹涌的未知之地。

                                     一

       家,已然是陌生的地域了。

       整整十六年过去,一切都变成未知的模样。因为残酷的伤害,所有曾经幸福完全的花瓣都被切割得粉碎,撒落一地。

       他也是不久前才从妹妹那里了解到,兄长早在那次随军的海上事故中便已遇难。母亲伤心欲绝,两个儿子征战不归,终于在一个昏沉的夜晚,纵身投向大海……

      他抽啜了一下,泪水没有落下来。

      遥想许多年前在故乡的樱花道上,他与那个钟爱的姑娘分别,他发誓等行军归来,他们要找个安静的所在生活至终老。

      多么狂傲的性致,大概当初的人们都是一样的血性,一样的躁动难平的灵魂,完全将理智抛弃脑后,完全将人性无情地掩埋。

      “为了‘信仰’去‘牺牲’,为了心中虚妄的神明成为可怕的魔鬼,真的值得吗?”

      他叹气了,当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为一种似是而非的立场,人的改变竟如此确凿而坚定,最终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魔鬼。一瞬间,那些无辜的魂灵与挣扎的面容再次涌上心头,冲击着他惭愧负疚的内心。那一幕幕恐怖的镜头历历在目,撕裂,晕眩,破碎……他不敢继续回忆了,终于抱头痛哭。

       十六年了,曾经亲近的兄长与慈爱的母亲早已消失于茫然的大海中,曾经相偎依的恋人也早已隐没于樱花悲唱的小道尽头,留下他孤独的灵魂,悼念着往昔的美好。

       夕阳打在脸上,原本英俊的面庞已然显出苍老。命运将他推向罪恶的深渊,现在一群善良宽容的人民又将他从无知的梦魇中拯救,大半生转眼即逝。是的,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做一些对和平有益的事,永远与欲望的罪恶战斗,是他后半生唯一可弥补累累伤痕的心愿。

      “希望历史可以记住我们前半生的罪证,为后代留下更多反思警醒的理由,也希望历史牢记在大海彼岸那一群善意而高尚的人们,造就了我们的重生,同时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会让这个奇迹永远延续下去,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真实的声音。”

                                      二

       这牢笼不是阴森可怖的,而是充满关怀与希望的。

       于是牢笼便不复为牢笼,而变成播撒人性种子的学校。

       那一年,他从西伯利亚的寒冷煎熬中来到这里,这曾经他们犯下滔天罪行的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战犯”的字眼让他心中泛起一种反感与不安的复杂心情:

      “刚到那里时,没有一个人知道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或许那里对我们恨之入骨的人们很快便会将我们宣判死刑。然而即便有着对死的恐惧,我们大多数人是绝不肯低头的,甚至对“战犯”二字提出了狂妄的质疑,好像他们没有关押并审判我们的权力。当时心中的底气仍然来源于盲目的‘信仰’,那种指引我们犯下累累罪恶的遥远的‘神谕’。于是我们坚称自己为‘战俘’而非‘战犯’,坚称自己为祖国行事,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一般……”

        院墙之内,狂傲的戾气与冲突久久不散,但换来的却是那些本该仇恨的人们一次次温情的优待与耐心的劝导。一日日尝到最可口营养的饭菜,一日日进行悠闲放松的自娱游戏,还有最完备的医疗关照与服务设施……这一切,都是他未曾想到的。

        “管理所里可谓关怀备至,一点点消融我们这些人麻木冰冷的心灵。渐渐地,那些暴乱与反抗的声音低下去了,偶尔几个顽固的‘武力分子’在几次威严训斥后也不敢再叫嚣。我们虽仍是保留着那些无知的习性,但也不得不为他们细心看照之仁慈所折服。尤其是美国在朝鲜吃败仗的消息传来,我们立马都以一种全然颠覆的姿态来看待那些原本歧视憎厌的中国人了。”

        一束微弱的阳光开始照进黑暗的深处,进步的力量将希望缓缓催生。这些罪行累累的囚犯心中开始了动摇与困惑,他们一直以来所坚信的那套世界体系与所谓“真理”,此刻竟是如此的苍白虚空。

        是时候改变自己的姿态了。

        “于是到了读书看报的日子,我们的生活立即充实了许多。我们学习《国际法》,明白了我们为何而成为战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解我们为何加入战争,如何从被压迫者成为加害者。许多人进一步阅读《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他们的思想一次次地被冲击。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精神世界,那里有如此多的思想,教我们从善从事为人的准则,教我们领会战争之残酷、和平发展之可贵。那个新的世界塑造了我们新的灵魂,令我们鼓起勇气去质疑与抗拒,与曾经束缚我们的罪恶的旧世界彻底决裂。”

         他终于感到真正阳光的味道,想要大口去呼吸与品尝,而一种浓郁的酸涩与愧疚却袭卷而来。愈是清醒,那些罪恶的伤痕也愈发清晰:因为自己过去的残暴不仁,多少无辜的鲜活生命被葬送。那些洋洋自得的欢愉,那些荒诞不经的“忠诚”,那些血寒骨曝的杀戮,那些建立于他人苦难之上可笑可耻的满足……每一项都足以使人颤抖与憎恨。现在,他的良知复苏了,他痛恨战争,恨过去那个狂热的魔鬼般的自己。

        “曾经有一次我坐在管理所的石阶上,看到夕阳坠下,想到信仰与神的幻灭,不禁深有感触。我对自己讲:中国人的信仰之力,在于他们能预见到明日的太阳,由此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精神来指引前进。而我们过去所信奉的一切,也不过这轮奄奄一息的夕阳,它不会指向明天,是终要灭亡的。如果我能够告诫朋友们此生去做一件正确的事,那将是永远奋力追向明日的太阳,因为它象征了人类的和平与希望,至于身后的夕阳,就让它做往昔沉重而破败的祭品吧。”

                                     三

        他的回忆与记录在艰难的生活中进行,如果没有仍然团结着为和平而战斗的那些曾经的狱友们,如果没有那位单纯善良的慕恋他的姑娘,他的人生,也许早已被现实的巨浪击垮。

        “她是一个爱笑而活泼的姑娘,我归国后在老家和她相识。也许看我木讷寡言的样子与众不同,也许是我对中国的特殊情感吸引了她,一年不到我们便相恋成婚了……   我们的岁数相差很多,然而她仍然一直倾听并帮助着我。也许我不厌其烦地叨念起中国的恩谊之事与那些罪恶不堪的过往时,她会有短暂的不理解,但这些故事终究是走进她柔软善良的心中了……我感到很温暖,这种幸福刺激着,对过去的经历也更加痛悔。我学会了珍惜和平,珍惜和谐相处的美好。这些善的价值,是中国的老师们教会我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是的,他永远忘不了当染上严重的风寒,高烧不退时,总有医护人员如亲人般看护着他;他永远忘不了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供应餐碗里仍然新鲜可口的饭菜……虽然享受着特殊的优待,但他当年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一个曾受过他们百般侵辱的民族如何做到这般仁慈宽容,又为何要这么做。

         “当我渐渐清醒地认识了许多事实以后,再回来看那些中国人对我们的态度,简直是完全不可思议。我们曾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几乎无恶不作,他们何以要以德相报呢?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杀死我们这些牢狱中的战犯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让我们真正懂得自己为何犯罪,体会战争的可怖并反思过去,这是一件何其困难的事啊。我想中国人民一定从骨子里憎恨我们,巴不得将我们全部千刀万剐,但中国的领导人们看到的不是眼下的仇恨,而是远方的和平光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崭新的人,真心诚意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而不是作为旧时代的魔鬼苟且地死去。试问,这样的仁德与高瞻远瞩,历史上又存在过几回呢?”

        他永远忘不了,管理员带领他们外出参观时,那些工厂中机械隆隆运作的巨大声响给他带来的深切震撼;他也永远忘不了,面对那些当年扫荡与杀戮幸存者,自己不禁失声痛哭,下跪谢罪的场景……他意识到中华民族是坚强伟大、充满希望与生命力的,而自己曾经对这个值得尊敬的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与无法弥补的伤害,多么荒谬与可悲啊!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以一死来谢罪。虽然我也知道,即使千刀万剐也无法弥补由我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那千百个我亲手造就的冤魂再也无法复生了……可是我同样没有想到,鉴于良好的认罪悔过态度,我们大部分人竟然最终被免于起诉并释放了。当初在一字一句交待犯罪事实之时,我早已抱着必死的心去迎接那个终要来到的正义时刻了……我也许不配继续苟活于世间,因此当时一时间对未来是茫然无措的。但当我们与教导管理员们拥抱分别的时候,我瞬间感到了一种继续战斗的勇气与责任,我们要为和平事业战斗,与那些试图重演战争的流魂亡鬼抗争余生。不辜负中国人民的恩情与寄托,忏悔反思罪恶,传递和平前进的思想,直到生命的终结。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子孙将和平继续传唱,直至战争永远消亡于人间之时。”

        ……

        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双手不住颤抖。终于,他停笔站起,望向窗外滚滚燃烧的夕云,目光也一般的灼热,竟缓缓涌出泪来。

        酸涩啊……此时此刻,他的心底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吧。

         夕阳在他几乎全白的发丝上闪耀着,耳边似乎响起了归港的汽笛声。

        “把它作为祭品吧!我的灵魂,永远属于明天的光芒,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四

        他的后半生,注定应有几分凄凉的色彩。

        他的思想最初无人问津,更极少有真正理解的了。虽然狱友们站在一起,奋力地想为和平建设一种大众性的理念,但那些狂妄的阴云袭卷而来,一次次将他们无情的扑倒。

        “我们的社会与真正的‘反思战争’相去甚远。那些与我们拥有相似罪行经历的人大多从未清醒与改变,国民也几乎认为战争与个人无关,战争的犯罪应由国家承担……这些想法可笑而又可悲,若无亲犯者之实之施行,那么策划者之为便同虚妄……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不知如何反思罪恶的民族实无多少进步的希望。我们的经济飞速增长,而未有反思之瘠薄浮肿的精神必将成为长久的隐患,这样的结果完全得不偿失。因此我众人与各促进和平之人士必将经历长期艰难的斗争,但我等必将亲力为之,无斗争则无和平。为了和平,我们要调动一切合法合理的力量抗拒战争与霸权,传播理念与大众,令大众感动于和平友善之力,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平的重要,并实践于之。”

       和平,是他后半生努力的方向所在。他和那些曾经的狱友们,为了反击右翼势力的思想,为了促进日中邦交正常化,一次又一次走上街头奔走呼号,一次又一次用笔反思与忏悔当年不堪的岁月……那位姑娘也一直陪伴与支持着他,打开他最初苦涩烦闷的心结,直到他们相依老去。

       中日建交后,妻子几次建议他到中国看看,但他生前终究是没有再踏上那片令他悔痛又感恩的土地。

      也许是悔疚到了极点吧。那些狱友们一个个都飞过了大海,来到“再生之地”看望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与恩人们。他却一直跨不过这道坎。在回忆录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我也曾想过有一日回到那片中国的土地,但现实让我难以释怀。无论如何,我对于中国是一个彻底的罪人,况我今天在和平事业上的成绩,与中国人民对我的恩情比较,实在是太虚薄无力了。我就算有再大的勇气,也不敢再去见那些我辜负了一生的恩人们……我只希望我的后代能继续和平的事业,为日中友好继续努力。多言不如实行,我最后的愿景也便止于此了。”

        离世以后,依据他的遗嘱,她将他骨灰的一小部分带到了当年管理所的一处墙院角落,

静静地埋下。

        夕阳落下,远方的光芒隐约浮现于天际。

                                     五

        她手中那些纸稿,那些清晰的文字,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他后半生一切的情感。那些耻辱的过往,他从未有过掩饰,对于后代,也从未有过欺瞒。

       “永远不要忘记中国的恩情,永远不能忘记你们是战犯的后代,你们有责任为和平去斗争。永远要努力做值得的事,无愧于过去,无愧于本心。”

        这便是弥留之际,他对妻儿们说得最多的话。 

        也许这便是他心底明日的光芒吧。昨日之夕阳似乎仍有一丝苟延残喘的侥幸,但终究会灭亡,成为沉重而腐朽的祭品。

        ……

       海上之风从西边吹来,樱花飘舞,如铃声细碎,激起亲切自然的抚慰。夕阳残血流向远处,刺痛麻木者沉睡的心灵。

       历史,来到了真正的交织沉凝之处。

                           

                                  结束语

          这是一段于真实历史之上改编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实际是由多个历史原型叠加并虚构加工而成的。

         “中归联”与后来的“抚顺奇迹继承会”为中日和平友好所做的一切,虽然于庞大的日本战后社会洪流中显得极为渺小,然而即便是一滴一流的微不足道,也足以感染与改变许多。

        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曾经遗留的伤痛与罪恶,但我们也需要一种力量,为和平的建设做出切实的努力。

        他们以完全的人格与灵魂去忏悔前半生的罪恶,与所有心怀善良热忱的人们一同战斗,或许是最圆满的结局。以魔鬼的灵魂赴死,远不如以人性的光芒而活,至少在他们生命终结的一刻,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早已是彻悟透析。

        他们前半生造就的罪恶应当为所有善良者所憎恨与铭记,但他们的后半生仍然拥有尊严,仍然创造出了令人敬重的价值。远方大地上的人们赐与他们崭新而完整的人性,使他们有机会使人生复返正轨,一切早已摧毁的精神信仰得以重建,一切泯灭已久的善良得以再生。

        这样伟大的奇迹,这段珍贵的历史,应该为人们永远铭记。

        那些见证历史的人物,那些创造历史的人物,大都已逝或老去。多年以后,又有多少人能真切地透析这一切呢?如今的中国社会,即使对这段历史有过些许了解者,也大都不再能完全理解当年领导人那个艰难而长远的抉择了。时代在改变着,当年的宽容恩慈之策由时局所决定,放在如今或已不合时宜。当下日本社会所展现出那种复杂翻覆的变数,那些真正反思战争的思潮正有弱化之趋势,都值得我们深省警惕。

        拥护并发展和平,反思并抵制战争,是当今世界所有真诚良善之人理应无条件遵守的准则。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我们都不能否认老一辈战略家们与“抚顺奇迹”创造者们为世界和平进行的那些用心良苦的事迹。周总理说过:杀一些战犯容易,但杀再多的战犯能平民愤吗?不如改造好他们,让他们为和平多做一些工作,这样不仅对中日友好有益,对世界和平局势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是啊,明日的光芒终究要显现出来。曾有多少冤魂毁灭于夕色血影之下,那些可怕而罪恶的过往,终究成为腐朽而虚妄的祭品。而明日之光芒在和平的前进之中,将为所有拥抱希望的人们所看见,并永远延续下去。


归·夕阳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