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减少性疾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减少性疾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癜”或“白驳风”相类似。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治疗的内外治法。 以后医家的论述也多不胜举。 如《诸病源候论》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圣济总录》称“斑白”、“斑驳”,提出此病的发生乃肺经蕴热,风邪兼之,风热相搏,传通荣卫,蕴滞肌肤而成。 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驳风记载:“此症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斑点,并不痒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遍身”。 《外科大成》称之为白驳风,治疗上主张内服兼外敷药物并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提出此病施治宜早,初服浮萍丸,次服苍耳膏。 《医林改错》提出此病由血瘀皮里而成,主张活血化瘀治疗,并首创通窍活血汤。 西医学认为,本病与精神神经化学因素、细胞免疫、自身细胞毒、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研究证明,本病的发生也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认为是一种迟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白癜风的治疗仍是皮肤科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 我个人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西医学观点,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少数患者由于先天不足(相当于遗传因素)外,多数患者与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劳倦、惊恐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冲任不调等,此为病之本; 而外界环境影响,风邪客于肌表或邪毒所乘,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运行失畅而发病,此为本病之标。